李嫚 郭慧
(河南省鄭州煤炭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醫院婦產科 鄭州450000)
細菌性陰道炎為婦科常見疾病,發病率高于霉菌性、滴蟲性陰道炎,主要表現為陰道瘙癢、分泌物增加并伴有腥臭異味等癥狀,未及時治療可引起上行感染,侵入盆腔造成盆腔炎、子宮內膜炎、不孕等并發癥,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細菌性陰道炎臨床常采用抗生素進行抗炎治療,短期療效顯著,但長期應用可造成陰道正常微生態失衡,易導致疾病反復發作,增大臨床治療難度。乳酸菌陰道炎膠囊為活性乳酸菌制劑,具有抑制細菌繁殖、生長作用,可保持陰道菌群平衡,維持陰道pH 值,預防陰道炎發生[2]。本研究選取我院收治的細菌性陰道炎患者324例為研究對象,探討乳酸菌陰道炎膠囊治療細菌性陰道炎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5 月~2018 年5月收治的細菌性陰道炎患者324 例為研究對象,依照治療方案不同分為研究組與常規組,各162 例。常規組年齡23~59 歲,平均(41.59±7.11)歲;病程7~15 d,平均(10.56±1.55)d。研究組年齡22~58歲,平均(41.61±7.13)歲;病程6~16 d,平均(10.58±1.54)d。兩組基線資料(年齡、病程)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結合臨床表現,依據涂片鏡檢等確診;陰道pH 值>4.5;存在白帶異常、陰道瘙癢癥狀;對研究內容知情,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2)排除標準:精神障礙性疾病;血液、免疫系統疾病;認知功能不全;治療依從性差;近1 個月內曾有性激素、抗生素應用史;合并心功能不全;合并肝、腎功能損傷;處于妊娠或哺乳期;合并嚴重感染;患有惡性腫瘤;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
1.3 治療方法 兩組睡前均采用溫水清潔外陰,用藥期間禁止性生活,避免辛辣刺激飲食。
1.3.1 常規組 采用口服甲硝唑(國藥準字H22021623)治療,0.4 g/次,2 次/d。月經期間停藥,持續治療3 周。
1.3.2 研究組 于常規組治療基礎上采用乳酸菌陰道炎膠囊(國藥準字H10980293)治療,睡前清洗外陰后,帶拇指套將藥物塞入陰道,0.5 g/次,1 次/d。月經期間停藥,持續治療3 周。
1.4 療效評估標準 顯效:陰道瘙癢、白帶異常等臨床癥狀消失,陰道清潔度達Ⅰ度,陰道分泌物pH值<4.5,實驗室鏡檢陰性;好轉:臨床癥狀基本消失,陰道清潔度達Ⅱ度,陰道分泌物pH 值<4.5,實驗室鏡檢陰性;無效:臨床癥狀無顯著改善甚至加重,陰道分泌物pH 值≥4.5,實驗室鏡檢陽性。總有效率=(好轉例數+顯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觀察指標 (1)臨床療效。(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臨床癥狀(白帶增多、陰道瘙癢、白帶腥臭)評分。根據臨床癥狀表現程度評定為0~3 分,分值越高,癥狀越嚴重。(3)兩組均隨訪3 個月,比較兩組治療后1 個月、3 個月復發率。
1.6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22.0 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93.21%顯著高于常規組的80.25%(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白帶增多、陰道瘙癢、白帶腥臭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治療3 周后研究組白帶增多、陰道瘙癢、白帶腥臭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表2 兩組臨床癥狀評分比較(分
組別 n 治療前白帶增多治療3 周后 治療前陰道瘙癢治療3 周后 治療前白帶腥臭治療3 周后研究組1622.31±0.260.41±0.192.40±0.230.32±0.092.21±0.310.26±0.07常規組1622.34±0.250.71±0.222.42±0.200.56±0.112.23±0.300.49±0.10 t 1.05913.1360.83521.4930.59023.982 P 0.291<0.0010.404<0.0010.556<0.001
2.3 兩組復發率比較 治療后1 個月研究組復發率為1.85%,與常規組的3.09%比較無顯著差異(P>0.05);治療后3 個月,研究組復發率3.09%低于常規組的8.64%(P<0.05)。見表3。

表3 兩組復發率比較[例(%)]
陰道炎發病與病原體入侵、機體免疫力下降、陰道內微生態失衡密切相關。正常生理狀態下,女性陰道內微生物種類高達20 多種,各種微生物共同制約以維持陰道內微生態環境,保持相對平衡[3]。細菌性陰道炎的發生與陰道內加德納菌、厭氧菌生長過盛、厭氧性乳酸桿菌受抑制有關,導致微生態平衡狀態受損,陰道pH 值升高,引起陰道炎癥。陰道炎未正規有效治療,炎癥易反復發作導致疾病久治不愈,影響患者治療信心,造成患者身心痛苦[4]。因此,采取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對提高細菌性陰道炎患者治療效果,減少疾病復發具有重要意義。
甲硝唑為臨床治療細菌性陰道炎常用抗生素,對厭氧菌具有較強殺滅作用,作用于厭氧菌細胞脫氧核糖核苷酸可阻斷細菌DNA 轉錄、復制,進而抑制細菌增殖,可直接殺滅過度增殖病原體,但對部分正常菌群也具有一定影響,導致乳酸桿菌菌群數量降低,同時對陰道內微環境調節作用較弱,易造成陰道炎反復發作[5~6]。相關研究指出,乳酸菌為女性陰道內常見細菌,能產生過氧化氫提高陰道抗感染、自凈作用,降低陰道pH 值,預防陰道炎發生[7]。因此,抗菌治療同時,提高陰道內乳酸菌數量,維持陰道微生態環境平衡,對治療細菌性陰道炎至關重要。乳酸菌陰道炎膠囊為活性乳酸菌制劑,通過活腸鏈球菌代謝生成過氧化氫,進而抑制、殺滅致病菌。同時通過分解糖原,可產生乳酸、乙酸等有機酸,有效改善陰道酸堿度,修復陰道內微生態環境[8]。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3 周后研究組臨床癥狀評分顯著低于常規組,治療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常規組(P<0.05),提示乳酸菌陰道炎膠囊聯合甲硝唑治療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可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此外,治療后3 個月研究組復發率低于常規組(P<0.05),可見乳酸菌陰道炎膠囊聯合甲硝唑治療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具有較好遠期療效,可減少疾病復發。分析原因在于乳酸菌陰道炎膠囊可增加陰道內乳酸菌數量,幫助患者恢復陰道內正常生態平衡,抑制細菌生長,提高局部免疫功能,增加陰道自凈功能,避免細菌入侵,進而減少復發。
綜上所述,采用乳酸菌陰道炎膠囊聯合甲硝唑治療細菌性陰道炎患者,可有效改善患者臨床癥狀,提高臨床療效,降低復發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