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燕 厲海英 竇建衛
(河南省開封市中心醫院 開封475000)
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操作會破壞患者的容貌、口腔功能,增加患者心理及生理負面應激反應,出現焦慮、抑郁、自卑等負性情緒,影響患者預后,降低術后生活質量,因此口腔頜面外科術后臨床護理成為當前研究重點[1~2]。Roy 適應模式是由美國護理理論家羅伊提出,探討了人的適應機制、適應方式及適應過程,以此不斷適應內外環境的各種刺激,提高人的適應性及健康水平。本研究旨在探討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應用Roy 適應模式護理干預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 年12 月~2019 年3 月收治的70 例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5 例。對照組男20 例,女15 例;年齡30~65 歲,平均(47.06±5.28)歲;受教育時間5~15 年,平均(9.25±1.02)年。觀察組男22 例,女13 例;年齡30~66 歲,平均(48.05±5.30)歲;受教育時間5~16 年,平均(9.30±1.04)年。兩組患者基線資料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1.2 入組標準 納入標準:均為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無精神分裂疾病;認知、理解、自主溝通能力正常;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術前精神異常、認知障礙、溝通障礙者;拒絕參與本研究者。
1.3 護理方法
1.3.1 對照組 常規護理。術前協助患者檢查,觀察病情、癥狀變化,進行藥物干預、并發癥護理、飲食指導及心理護理,進行健康宣教。
1.3.2 觀察組 常規護理基礎上進行Roy 適應模式護理干預。(1)一級評估。先評估患者適應狀態,包括自我概念、角色能力及相互依賴性,內心恐懼、擔心預后,情緒焦慮、自卑,害怕治療影響工作、家庭及社會活動,拒絕溝通、交流及接觸人員,多數活動存在依賴性。(2)二級評估。分析主要刺激及相關刺激:擔心影響日常生活、社會功能,固有角色改變,轉變為被照顧者;疾病本身、功能障礙、住院環境改變、生活習慣改變等,影響心理狀態,產生孤獨、恐懼、不按、自卑等情緒。(3)護理計劃實施。有效溝通:向患者發放健康需求調查表,由患者根據自身需求隨時填寫,準確表達自我負性情緒及感受,根據自我表達進行護理措施調整,創建相互信任、和諧的護患關系,了解患者家庭及社會背景,獲得心理需求及健康需求,隨時回答患者及家屬相關問題,形成積極良好的行為及心態。健康教育:先肯定口腔頜面手術的必要性、意義,確定損害容貌的原因及應對措施,介紹手術成功案例,幫助患者恢復正常生活的信心,順利回歸到日常生活;發放容貌修復技術等相關健康手冊,向患者說明容貌會有所恢復。做好家屬的健康教育,避免將負性情緒傳遞給患者,給予患者家庭關懷及社會支持;組織病友交流大會及治療成功案例現身講法,傳遞自身經驗及進入社會后未出現不良事件,幫助患者樹立回歸到社會的信心及勇氣。人文精神:為患者創建舒適、溫馨的住院環境,保持室內適宜溫濕度及光線,定期通風換氣;增加每天尋訪次數,觀察表情、行為變化,了解患者痛苦,遵醫囑使用鎮痛藥物,進行語言溝通,給予患者必要的安撫及陪伴。
1.4 觀察指標 (1)采用簡易心理狀況評定量表Kessler10[3]評價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共有10個條目,每個賦值1~5 分,評分越高,心理健康狀態越差;(2)采用健康簡易生活量表(SF-36)[4]評價生活質量,主要評價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情緒角色及社會功能四個維度,按100 分作為維度評分,評分越高,生活質量越好。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變量資料用()表示,進行t 檢驗;無序分類資料用百分比表示,進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心理健康狀態比較 護理前兩組心理健康狀態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心理健康狀態評分顯著改善,且觀察組心理健康狀態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心理健康狀態比較(分

表1 兩組心理健康狀態比較(分
組別 n 護理前 護理后 差值觀察組3536.25±5.7815.27±4.9220.98±0.86對照組3535.92±5.7525.51±4.8510.41±0.90 t 0.23913.05150.234 P 0.4060.0000.000
2.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護理前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無顯著性差異(P>0.05);護理后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均明顯升高,且觀察組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情緒角色及社會功能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表2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分
組別 時間 n 軀體功能 心理健康 情緒角色 社會功能觀察組 護理前3558.71±6.6458.85±6.7158.24±6.5160.01±6.15護理后3585.42±5.0286.12±5.1985.42±6.0184.75±5.52 t 18.98319.01818.14917.711 P 0.0000.0000.0000.000對照組 護理前3559.01±6.5859.25±6.6058.82±6.3459.75±6.21護理后3574.05±5.1375.12±5.0874.96±5.2475.85±5.41 t 10.66411.27311.60911.565 P 0.0000.0000.0000.000 tP 兩 兩組 組護 護理 理后 后90..30 7020 80..90 6010 70..70 6010 60..8010 20
口腔頜面部外科手術所帶來的手術創傷、容貌改變等,均會增加患者心理應激反應,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可增加患者手術風險,使生活質量下降[5]。常規護理多為經驗性操作,缺乏主動性、人文關懷,護理效果欠佳。張春等[6]對口腔頜面部惡性腫瘤手術患者采取共情護理,與常規護理相比,護理滿意度97.8%高于常規護理的86.7%,希望水平(42.3±3.9)分高于常規護理的(35.6±4.3)分(P<0.05)。因此重視口腔頜面部外科手術患者臨床護理,開展合理有效的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護理滿意度。
Roy 適應護理模式為當前新型護理模式,是基于一般系統論、行為系統模式、適應理論、壓力與應激理論、人類基本需求理論的基礎上形成的整體適應系統護理模式。Roy 適應護理模式的開展,使機體在面對刺激時能相應作出不同的心理、行為適應性反應,將人的心理、生物及社會作為一個整體,積極適應世界[7]。對口腔頜面部外科手術患者采取Roy適應護理模式,通過對患者進行一級評估、二級評估,分析刺激源后開展針對性護理措施,使患者調整自身適應能力面對外界刺激,以此提高患者心理承受力,轉變自身行為。同時Roy 適應護理模式的運用,注重調節患者心理與生理機制,以生理功能、自我概念、角色功能及相互依賴作為指導,幫助患者準確認識疾病,在特定時間內能評估自我情緒,反映了患者心理健康狀態。另外主動與患者溝通,使患者以積極樂觀的情緒面對疾病,以此能提高患者依從性,為良好預后提供保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心理健康狀態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Roy 適應護理模式在口腔頜面部外科手術中的應用,能夠糾正患者心理障礙,提高心理健康狀態。此外,觀察組護理后軀體功能、心理健康、情緒角色及社會功能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采取Roy 適應護理模式,注重了解患者內心想法,依據兩級評估及具體護理措施實施,能夠明確護理目標,幫助患者形成適應性反應,以此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綜上所述,Roy 適應模式護理可減輕口腔頜面外科手術患者負面心理狀態,改善術后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