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盛展 郭富斌 周向 丁澤亞
1.國內發展現狀:
2017 年,我國國際原油總進口量達到41957 萬噸,超美國發展成為世界第一原油進口國;2018 年,我國對于原油消費量、進口量以及中國對外貿易依存度同比均快速通過增加。龐大的石油消費及增量,也意味著國際油價波動將對于我國各行各業的發展產生直接抑或間接的重大影響。據海關數據統計,每個月中國從35 個國家進口原油。總體來看,中國是石油消費大國,石油消費量逐年遞增,增速波動變化。根據中國石油化工聯合會公布的最新數據,2019 年國內原油表觀消費量達到6.96 億噸,同比增長7.4%,比2018 年增長0.5 個百分點。石油是現代文明不可或缺的資源,其影響著企業社會經濟生活的方方面面,我國是個石油需求大國,因此,國際油價已成為重要的研究課題。與此同時,隨著機動車的迅猛普及,現在城市道路擁擠問題愈發嚴重,改善城市道路擁擠問題已迫在眉睫,改善因為高碳排放而造成的環境問題也已不可避免。我們通過研究發現油價的波動對我國汽車行業的發展有直接的影響,與此同時,一系列連鎖反應造成的油價波動必須提醒我們的汽車,以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目前隨著國際油價的上漲,汽車制造業出現產能過剩的問題愈加嚴重,對于交通行業的發展會產生不可忽視的影響。我們已知交通行業是人類、動物及貨物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移動的產業化形式,交通在經濟發展增長和全球化中發揮著非常重要影響作用,但大多數類型的交通造成空氣污染,占用大量土地,因此,良好的交通行業綠色增長對于保證交通暢通和遏制城市擴張是必不可少的,而且油類是交通行業的主要能源,因此油價的漲跌幅度勢必影響到交通行業對于其能源需求的選擇以及交通行業對油類能源的需求是否壓縮或擴充,進而充分影響到后續的可持續經濟發展。對此,我們展開對國際油價對于我國交通行業綠色增長影響的研究。
2.國內研究現狀:
國際油價波動的國內因素分析在能源經濟學研究報告中較為常見。張宇燕、管清友認為(2007)油價波動不僅是國際市場供求雙方博弈的結果,也是“大國”在石油利益分配上的政治安排,它不僅反映了供給和需求的國際市場結構,也體現了國際關系的權力結構,也反映著國際關系的權力結構,由此也影響著各國內不同產業的發展。魏巍賢、高中元、馬喜立解析到(2014)國際油價的變動對我國實際GDP、投資、居民收入和進出口額等主要經濟指標均有各方面不同程度的影響。余子嘉(2018)隨著我國工業生產能力的加強,國際油價的波動對我國的物價水平發展也有一個重要因素影響,油價的上升會帶動一系列問題成本出現,加劇通貨膨脹。國際油價的變動還會通過期貨市場發生價格傳導,導致價格風險從現貨市場過渡至資本市場,提高了風險擴散速度,對宏觀經濟的發展產生不良影響。其次,國家油價的波動與上下游企業經濟運行周期也有著密切的聯系,國家油價的波動將影響下游產業的景氣周期,導致景氣周期的峰值位移和持續時間變化,影響我國產業結構的轉型。 李展、侯暉、柯曉明(2019)2018 年國際石油市場跌宕起伏,石油庫存先漲后跌,地緣政治局勢先緊后松風險資產溢價先高后低等因素導致2018 年國際油價先漲后跌。
孫家駿、蘆方強(2018)提到,積極推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構建以“加強物聯網技術應用、推廣清潔能源應用、綠色低碳港口創建”為特征的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即為交通行業綠色增長措施的幾種。而因其政策性制約因素多、現實外部硬件設備等實施內容和規模的不足使交通行業綠色發展受到限制。歐國立、王琦珀(2018)綠色生態型交通發展是國家發展中不可回避的問題,只有構建生態綜合交通體系,注重交通綠色發展,才能把我國建設成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強國。張杰(2018)十三五期間是我國交通運輸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的關鍵時期。在保證安全運輸與服務前期的情況下,實行交通行業綠色增長,可以促進交通行業轉型發展,加強建立綠色循環低碳交通體系。
本文主要研究國際油價波動與我國交通運輸行業綠色增長之間的關系。我們根據《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選取了2000—2017 年共18 年國際原油價格變動的數據,單位是美元/桶,選取結果如表1:

數據來源:美國能源信息管理局(EAI)石油和其他液體(U.S.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
1.變量的選擇和數據的收集。
我們以交通運輸業碳排量作為衡量交通運輸業發展現狀的指標,現在分析國際油價和交通運輸業碳排量的關系,考慮到經濟發展因素的影響,我們添加國民人均GDP(國民人均GDP=GDP總量/人口)作為另一影響變量,構建三者之間的關系模型。取PCG、CE、OP 三個時間序列分別表示國民人均GDP、交通運輸行業碳排量、國際油價三個變量,我們以構建向量自回歸模型VAR模型(由poOKmans1950 和Hood-poOKmans1953 提出)的一些步驟對其進行建模及分析。本文應用計量經濟軟件Eviews 10 完成對三者的建模及分析過程。首先完成數據整理及錄入工作,做出00-12 年國民人均GDP、交通運輸行業碳排量、國際原油價格變化趨勢圖如上圖1 所示。

圖1 國民人均GDP、交通行業碳排量、國際油價變化趨勢圖
2.建立模型及分析檢驗過程。
a)平穩性檢驗。
若一個時間序列M 的均值E(M)=a,方差Var(M)=b,均與時間無關,且任意兩個時期t+m 和t+n 之間的協方差不依賴于時間t,而僅僅依賴于時間間隔n-m 時,則說明此時間序列M 是一平穩過程。ADF 單位根檢驗法可以直接用于檢驗時間序列中是否能夠存在有單位根從而提高檢驗序列的平穩性,本文中我們應用此檢驗方法的AIC 原則對時間序列PCG、CE、OP 進行單位根檢驗來判斷其序列平穩性。我們對收集到的數據進行一定的整理,而后錄入Eviews 10 后進行檢驗,得到PCG、CE、OP 三個時間序列及三個時間序列的一階差分都是不平穩序列,而在一定的顯著性水平上,我們得到PCG、CE、OP 的二階差分都是平穩序列,因此PCG、CE、OP 都是二階單整序列,記為I(2)。
b)協整分析。
格蘭杰(Granger)和恩格爾(Engle)在20 世紀80 年代提出了協整的概念,由此誕生了協整理論(Cointegration),這是用于估計非平穩序列變為長期均衡關系序列所用參數的方法理論,從而判斷所求非平穩變量是否具備經濟學意義的方法理論。
本文使用Johanson 協整檢驗來協整PCG、CE、OP 三個變量之間的關系系數,根據趨勢圖的截距和趨勢項來判斷在Johanson 協整檢驗的5 個假設中應選第三個假設。我們使用常用的AIC 和SC 準則以及似然比統計量LR 來對VAR 模型的最大滯后階數P 進行判斷及選擇,經過具體的實驗數據比較判斷,我們得到該檢驗的最大滯后階數為2。Johanson 檢驗的最終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Johanson 檢驗結果
說明:檢驗結果表明協整方程數為1 從Johanson 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5%顯著性水平的條件上,國民人均GDP、交通行業碳排量、國際油價具有長期協整關系,且經檢驗,協整方程如下

書寫的上式括號中的數據為實驗檢驗所得的P 值,R2=0.88060,由此可知此協整方程的擬合效果很接近實際情況,可以接受。國民人均GDP、交通運輸業碳排量、國際原油價格確實存在長期的協整關系。由協整方程可知,國際油價對交通運輸業碳排量具有正的影響作用。根據數據分析,我們了解到,當國際油價上升幅度較大時,交通運輸業碳排量上升幅度會受到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而協整方程產生長期正向協整關系的原因,則可推論為是受到經濟發展的正面影響過大,抵消了國際油價對交通運輸業碳排量的負面影響。由于經濟發展的因素,人們對于原油的消耗需求不斷增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國際油價波動所產生的影響。
c)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
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是我們常用的檢驗不同序列之間具體關系的因果檢驗方法,檢定是否可以依據一組時間序列的變化情況來預測另一組時間序列的變化情況,或者判定一組時間序列是否會對另一組時間序列產生一定程度的影響情況。一般來說,被檢定的時間序列具有平穩性或時間序列經過協整檢驗后被認為具有一定的協整關系是存在Granger 因果關系的前提。通過協整檢驗,我們得到國民人均GDP 和交通行業碳排量和國際油價之間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滿足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的前提,所以我們要了解到三者之間互相是否有因果關系,可以應用Granger 因果關系分析方法對其進行因果關系檢驗。經過實驗檢驗,選定滯后期數為二期,可以得到具體的檢驗結果如表3 所示:

?
由Granger 因果關系檢驗結果可以看出,在5%顯著性水平的條件下,除假設“CE 對于OP 沒有因果關系”和假設“CE 對于PCG 沒有因果關系”被拒絕外,其余均被接受。由此可以知道,根據交通行業碳排量的數據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知道國際油價波動的變化趨勢,主要原因應該是由于交通運輸業碳排量的變化體現了我國交通運輸行業對原油的需求變化,對原油需求數量的變化從而影響到國際油價的波動。而同時,交通運輸業碳排量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國家交通行業的發展程度,對于原油的消耗情況,所以對于國民人均GDP 的預測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石油是交通行業的重要驅動能源,也是現代生產的關鍵投入。
油價波動對宏觀經濟最根本的影響途徑是物價水平。一方面,它直接關系到企業的生產成本。Rotemberg and Woodford(1996)通過研究發現,油價上漲對產出和實際工資的估計影響遠大于在產品市場完全競爭的隨機模型中的估計影響。從企業發展生產的角度看,企業進行生產管理成本有限,石油價格不斷上升將引起社會企業可以減少在原材料及勞動的投入,使得均衡工資降低。由于高轉移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資本流動,招工,培訓等,從而導致失業率的下降和上升的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它會影響將企業的預期,從而塑造企業的生產和投資決策。Bernanke(1983)認為油價波動的不確定性增加意味著外部風險增加,在這種情況下,企業更傾向于推遲不可逆投資。國際油價的上漲直接推動了國內原油和油氣產品的價格上漲。企業將降低石油的預期消耗,對石油供應將產生反向影響。供給的影響將導致產能利用率和勞動生產率的下降。
總而言之,國際油價上升不利于中國交通行業的綠色增長。這也與模型所得結論相印證。國際油價對交通行業碳排放量具有正的影響作用。

1.合理開采利用我國現有石油資源,減少國際油價波動對我國交通行業及宏觀經濟的沖擊。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合理科學的規劃開采、合理利用石油資源,減少對石油的亂采和搶奪,減少企業之間的糾紛摩擦,才能長期有效的穩產、提高經濟效益。石油開采行業會受國際石油價格沖擊的影響,部分行業,如交通運輸行業,所得利潤會由于石油價格上漲而轉移到石油開采等行業,因此石油開采行業更要注重對我國現有石油資源的合理開采和利用。
2.降低石油商品消費稅和進口稅,減輕企業經營成本壓力,降低石油進口成本,從而有助于減輕國內油價上漲的壓力,促進開啟國內消費,石油價格下降或趨于穩定,有助于促進汽車消費,從而促進汽車工業的發展,從而推動多種產業的發展。倡導推廣綠色環保的交通方式和交通技術,企業要依靠技術改進,加快技術革新和推廣,加快節能減排技術研發,鼓勵推動企業合理利用能源,促進行業向節能減排的方向發展。引導交通產業、能源產業生產與廣大消費者需求相匹配,使行業發展更加健康。
3.和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建立友好的外交關系。在大國關系的處理上,堅持互利共贏的理念,積極尋找與石油儲量豐富的國家的利益共同點,加強與這些國家的石油貿易往來,遵循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守則,致力于構建與他們的命運共同體。特別要注重與中東地區的石油貿易往來,多年來,中委經貿往來給兩國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好處,符合兩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要注重中方與委方發展貿易關系,本著互利共贏的理念與委方進行貿易合作。
4. 提升國際原油市場影響力,嘗試使用金融手段獲得定價權。2018 年,中國推出首個原油期貨,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在指導的石油和天然氣在國內市場的價格在上海最近幾年,石油和天然氣交易中心,繼續扮演“領頭羊”的角色,致力于打造一個中國石油、天然氣進口產品價格指數,提升對于我國在國際社會能源消費市場的影響力、話語權和定價權。要繼續加強與海關總署合作共同建立國內石油和天然氣行業數據庫的價格,服務管理行業市場化改革,服務實體企業經濟,維護我們國家能源安全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