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曉娟 方正 馮曉英
摘 要:通過對蛹蟲草種子液培養的碳源、氮源、培養溫度、初始pH值、搖床轉速等指標進行考察,篩選利于蛹蟲草種子液菌絲體生長的條件。實驗結果表明:培養蛹蟲草種子液最適碳源為葡萄糖,最適氮源為蛋白胨,最適初始pH為6.0,最適搖床轉速為150r/min,最適培養溫度為26℃左右。
關鍵詞:蛹蟲草;種子液;培養條件
中圖分類號:S-3
文獻標識碼:A
蛹蟲草(Cordyceps militaris),又稱北蟲草,與野生冬蟲夏草同屬肉座菌目[1]。在蟲草屬中,唯有冬蟲夏草和蛹蟲草是我國最常見的分布較廣的藥用價值極高的2種蟲草菌[2]。有研究表明,蛹蟲草含有蟲草素、蟲草酸、蟲草多糖、氨基酸、SOD、無機元素等多種有效成分,與冬蟲夏草的化學成分基本相同,某些氨基酸和蟲草素含量甚至高于冬蟲夏草[3,4]。這使得蛹蟲草可作為冬蟲夏草的良好代替品進行生產和消費,尤其在功能食品和醫藥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實用價值。
在蛹蟲草子實體培養前需要對其種子液進行活化,而在大規模生產中種子液的需求是十分巨大的,所以種子液的培養條件優化是十分重要的一環。文章旨在通過對碳源、氮源、培養溫度、初始pH值、搖床轉速等指標進行考察,篩選利于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條件,以期為批量制備蛹蟲草種子液提供技術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菌株
供試蛹蟲草菌株(Cordyceps militaris)為本實驗室保藏菌種。
1.2 培養基配方
1.2.1 固體培養基(PDA)
[JP2]馬鈴薯汁200g/L,葡萄糖20g/L,酵母膏1.0g/L,蛋白胨2.0g/L,[JP]KH2PO4 1.0g/L,MgSO4 0.5g/L,VBl 0.02g/L,瓊脂20g/L,pH6.7,121℃ 0.1MPa蒸汽滅菌30min,用于菌種活化培養[5]。
1.2.2 種子液體培養基
KH2PO4 3.0g/L,MgSO4 1.5g/L,氮源10g/L,碳源20g/L,設定pH,高壓蒸汽滅菌30min。
1.3 培養基培養方法
1.3.1 斜面菌種擴培
將固體平板培養基常規滅菌,冷卻后,在無菌室內將活化好的供試菌種分別接入固體平板中,在25℃恒溫培養箱中暗室培養7d。
1.3.2 種子液培養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設定溫度、pH、轉速、碳源、氮源的條件下暗培養5d。
1.4 種子液培養條件篩選
1.4.1 種子液碳源條件篩選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溫度為25℃、pH 6.0、轉速150r/min、氮源為蛋白胨、暗培養5d的條件下考察不同碳源(葡萄糖、蔗糖、可溶性淀粉、麥芽糖)的影響。
1.4.2 種子液氮源條件篩選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溫度為25℃、pH 6.0、轉速150r/min、碳源為葡萄糖、暗培養5d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氮源(蛋白胨、酵母粉、牛肉膏、硝酸銨、氯化銨)的影響。
1.4.3 種子液初始pH篩選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溫度為25℃、轉速150r/min、碳源為葡萄糖、氮源為蛋白胨、暗培養5d的條件下考察不同初始pH(5.5、6.0、6.5、7.0、7.5、8.0)的影響。
1.4.4 種子液搖床培養轉速的篩選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溫度為25℃、pH6.0、碳源為葡萄糖、氮源為蛋白胨、暗培養5d的條件下考察不同搖床轉速(50r/min、100r/min、150r/min、200r/min、250r/min)的影響。
1.4.5 種子液培養溫度的篩選
在裝有100mL高壓滅菌冷卻后的液體培養基中接入平板活化好的約0.5cm2的3塊菌種,在初始pH 6.0、搖床轉速為150r/min、碳源為葡萄糖、氮源為蛋白胨、暗培養5d的條件下考察不同培養溫度(20℃、22℃、24℃、26℃、28℃)的影響。
1.5 菌絲測定方法
按1.3中所述方法培養液體菌種,培養結束以1500r/min離心10min,收集菌絲體,用蒸餾水沖洗2~3次,將菌絲球放至已烘干稱重的培養皿中,在80℃下烘干至恒重。
2 結果與討論
2.1 不同碳源對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影響
結果如圖1所示,在相同的培養條件下,葡萄糖作為蛹蟲草液體培養的碳源時菌絲體的產量最高,菌絲球密度最大,菌絲體干重為0.41g/100mL,其次為蔗糖。以麥芽糖為碳源時菌絲體產量最差,菌絲體干重為0.15g/100mL。原因可能是葡萄糖為單糖更容易被微生物所利用。
2.2 不同氮源對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影響
從圖2中可以看出,在5種氮源中,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都有利于菌絲的生長,菌絲球密度都比較大,菌絲體干重分別達0.44g/100mL、0.37g/100mL和0.41g/100mL;硝酸銨和氯化銨在液體培養中產生的菌絲球少,菌絲體干重只有0.14g/100mL和0.17g/100mL。原因可能是蛋白胨、酵母膏、牛肉膏都屬于有機氮源,除含有蛹蟲草生長所需的蛋白質、多肽和游離氨基酸直接作為微生物的氮素營養被吸收利用外,還含有少量的糖類、脂肪、無機鹽和生長素等其它營養物質,更有利于菌絲體的生長發育;硝酸銨和氯化銨屬于無機氮源,對蛹蟲草菌絲的生長發育來說不是優勢氮源。
2.3 搖床轉速對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影響
從圖3中可以看出,搖床轉速在150r/min時,有利于菌絲生長,產生的菌絲球個體均勻且數量多,菌絲體干重達0.43mg/100mL;轉速為50r/min時,菌絲體干重達0.23mg/100mL。轉速為250r/min時,菌絲體干重為0.28mg/100mL,原因可能是轉速小,液體的溶氧量小,菌體生長緩慢不利于菌絲球形成;轉速大,溶氧量增大,菌絲生長增多,導致菌絲體扭結在一起,也不利于菌絲體正常生長。
2.4 初始pH對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影響
通過調節液體初始pH,對蛹蟲草菌種的液體發酵能力進行了考查,結果如圖4所示。可以看出菌絲體干重隨著pH增大而增大,pH值為6.0時,菌絲體干重達4.0g/L;而趨于堿性時,菌體量下降,所以蛹蟲草適合生長在弱酸性培養液中。
2.5 培養溫度對蛹蟲草液體菌絲生長的影響
通過調節種子液培養溫度,對蛹蟲草菌種的液體發酵能力進行了考查,結果如圖5所示。可以看出菌絲體干重隨著溫度增高而增大,在培養溫度為26℃時,菌絲體干重為0.41g/100mL,但當溫度超過30℃時,菌絲體量則下降,即溫度過低或過高,均會影響菌體的生長。
3 小結
本實驗結果表明,培養蛹蟲草種子液最適碳源為葡萄糖,最適氮源為蛋白胨,最適搖床轉速為150r/min,最適初始pH為6.0,最適培養溫度為26℃左右。
參考文獻
[1]梁宗琦,劉愛英,劉作易.中國真菌志(蟲草屬)[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7:137-152.
[2]李軍,陳廣生,方清茂,李洪水.人工培養蛹蟲草與冬蟲夏草的比較研究[J].成都中醫藥大學學報,2010,33(3):82-84.
[3]馬冰如,何玲,張甲生,等.蠶蛹蟲草與冬蟲夏草化學成分的比較[J].中國食用菌,1994,13(1):34-37.
[4]李楠,宋健國,劉金云,張宏.蛹蟲草與冬蟲夏草化學成分比較[J].吉林農業大學學報,1995,17(增刊):50-53.
[5]鄒湘月,羅巍,吳鄭武,劉東波,謝紅旗.北蟲草液體培養基配方的優化[J].食用菌,2012(4):10-12,31.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