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永賢 康福健 李春生
摘 要: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屬于甘肅省武威市脫貧攻堅異地搬遷項目實施地,位于騰格里沙漠腹地,屬溫帶干旱沙漠型氣候,年平均氣溫9.4℃。年降水少,蒸發量大。土壤類型為荒漠沙土和風沙土,地下水pH值8.2~8.9。由于水質和土壤極為特殊,影響了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為了進一步增強移民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決心,引進了糧飼兼用玉米新品種“樂農79號”,開展了青貯玉米水肥一體化生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青貯玉米;水肥一體化;栽培技術;沙漠鹽堿地
中圖分類號:S513
文獻標識碼:A
玉米青貯飼料是一項節能環保的農業科技技術,具有氣味芳香,柔軟多汁,適口性好,原料中營養成分保存多、損失少等特點,是養殖業的優質飼料[1]。近年來涼州區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移民安置點養殖業發展迅速,所用飼料主要采用青貯玉米。
1 整地施肥和播種
1.1 整地深翻
整地之前,及時做好廢棄滴灌帶和地膜的清理回收工作。每667m2施入優質農家肥5000kg。待春季氣溫回升后,及時對前茬作物進行滅茬深耕,耕翻深度22~25cm。對部分地勢不平的地塊,可用激光平地機進行平整。
1.2 選擇良種
經過近幾年的生產實踐,沙漠鹽堿地青貯玉米栽培品種宜選擇耐密植、適應能力強、熟期適中、較耐鹽堿的高產穩產品種。通過2018—2019年種植試驗,“樂農79號”(金博士種業股份有限公司)適合本地氣候和土壤,表現良好,適宜大面積種植和推廣。
1.3 配方施肥
按照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的總體要求,堅持“增產、經濟、環保”的施肥理念,指揮部農業技術服務中心及時下發了適時更新的青貯玉米配方施肥方案,印制并張貼公布,便于農民選方選肥、購肥和施肥,推動配方施肥技術進村入戶、配方肥到田覆蓋范圍,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水平。
1.4 適期播種
根據騰格里沙漠的氣候特點,青貯玉米的播種期一般應在4月中下旬播種為宜,當土壤表層10cm處溫度穩定在10~12℃時為最佳播期。如果播種過早,容易遭受晚霜的危害;播種過遲,生育期縮短,淀粉和干物質積累少,影響青貯玉米的品質。
播種機宜選用2MBJ-4/2鋪膜播種機(甘肅天誠農機具制造有限公司),同步完成雜草預防、施肥、播種、鋪設滴灌帶、鋪膜等工作。采用全膜平作栽培,地膜選用幅70cm、厚0.007~0.008mm的超薄地膜,覆膜時一定要把好質量關,蓋膜做到嚴、緊、平、寬的要求,最大限度地保持膜面的寬度。膜間距保持在40~45cm為宜。每穴播量1~2粒種子,其中1粒穴占85%以上。保苗75000~90000株/hm2左右。
由于鄧馬營湖生態建設指揮部所有土地均屬于沙性土壤,通常采用“干播濕出”法,即先播種隨后利用水肥一體化澆水的方式進行。
2 田間管理
2.1 及時放苗
出苗后應盡早組織人力放出壓在膜下的幼苗,放苗口不宜開得過大,并用細土封嚴播種孔,減少土壤水分蒸發和熱量散失,同時使膜下形成高溫高濕的小環境,既有利于幼苗健壯生長,又能起到悶殺膜下雜草的效果。
2.2 除草
每667m2用33%二甲戊靈乳油200~300mL,兌水15~20L,播種后出苗前3d內進行土表噴霧,施藥過晚容易對玉米產生藥害。對尚未殺死的雜草,需人工拔除。
2.3 水肥管理
底肥選用N∶P∶K=18%∶18%∶18%的優質復合肥40kg。在苗期,應根據降水情況、土壤墑情和植株長勢,適時澆水。追肥一般選用水溶性肥料和微酸型肥料為宜。植株生長進入拔節期和大喇叭口期后,利用水肥一體化設備結合澆水每667m2沖施尿素30kg、磷酸一銨10kg、土壤調理劑2kg。進入抽穗期后結合澆水利用水肥一體化設備,每667m2沖施優質鉀肥10kg。全生育期澆水8~10次,每667m2每次灌水量30m3左右。
3 病蟲害防治
3.1 農業防控措施
3.1.1 選用優質抗(耐)病蟲品種
加大引進和推廣多抗和兼抗品種,優先選用包衣種子,如“樂農79號”、“金博士588”、“科玉188”等抗(耐)病蟲品種。
3.1.2 分區輪作,合理倒茬
建立科學輪作制度,按渠系分片種植,與中藥材、向日葵、苜蓿等作物進行輪作,防止土壤中有害生物滋生積累,減少侵染來源。
3.1.3 清潔田園,消滅病蟲源
玉米收獲后及時將田間內外病殘組織、枯枝敗葉和田埂溝渠雜草徹底清除燒毀,消除病蟲滋生環境,減少次年初侵染病蟲源。
3.1.4 交替使用農藥,提高用藥質量
不要隨意加大農藥使用濃度,以避免病蟲產生抗藥性。充分利用各種機會,加大對移民群眾的科技培訓力度,優先推薦施用綠色生物農藥,推行標準化生產,嚴格按照農藥安全間隔期施用。
3.2 物理防控措施
3.2.1 清除病株
結合間苗、定苗,拔除病株、蟲傷株及瘦弱苗。
3.2.2 誘殺趨避
以村組為單位,連片安放頻振式殺蟲燈,誘殺棉鈴蟲、地下害蟲等多種農林害蟲。玉米棉鈴蟲產卵期利用植保飛機間隔5d噴施1次磷酸二氫鉀等葉面肥,可有效趨避棉鈴蟲產卵。
3.3 化學防控措施
3.3.1 紅蜘蛛
玉米紅蜘蛛發生初期,主要集中在田間地埂的雜草上。一般在6月上中旬集中統一防治,此時紅蜘蛛蟲口基數少,防治效果最佳,噴藥要均勻、細致、徹底。玉米紅蜘蛛發生后期主要分布在葉片背面,中午氣溫高時藏在玉米葉鞘中,防治效果不佳。發生嚴重時易使葉片干枯,造成青貯玉米品質下降,影響牲畜的適口性。
防治方法:苗期、成株期每667m2分別用1.8%阿維菌素乳油15~30mL,73%克螨特乳油15~45mL,10.5%阿維·噠螨靈12~36mL,根據植株大小任選1種藥劑兌水30~90kg進行葉面噴霧防治;抽穗后期發生較重時,選用煙霧彌霧機在傍晚時分進行集中統一防治。
3.3.2 棉鈴蟲
近年來甘肅河西地區玉米產業受棉鈴蟲為害較重,棉鈴蟲發生最重并引起直接產量損失的為2代棉鈴蟲,2代棉鈴蟲產卵期與玉米雌穗吐絲期相吻合[2]。成蟲多將卵產于花絲端部,卵孵化數小時后取食花絲,至老熟幼蟲時將玉米雌穗頂部籽粒取食殆盡,造成直接產量損失。在幼蟲3齡以前用75%拉維因50mL兌水150kg,或50%辛硫磷50mL兌水50kg,均勻噴霧防治。成蟲活動期可以選用殺蟲燈誘殺成蟲,從而降低損失。
3.3.3 蚜蟲
在玉米心葉期、蚜蟲盛發前,每667m2可用3%辛硫磷顆粒劑2kg撒于心葉,既可以防治蚜蟲,又可以防治玉米螟。也可選用10%吡蟲啉WP1500倍液、3%啶蟲脒EC1500倍液、10%高效氯氰菊酯EC1000倍液噴霧。當有蚜株率達到30%~40%,出現“起油株”(蜜露)時應進行全田防治,可用植保飛機集中統一防治。
4 收獲
飼用青貯玉米,收獲時間在9月下旬—10月上旬早霜來臨前,此時莖稈淀粉含量和植株營養積累達到最大值,采用約翰迪爾聯合收割機收獲。收獲后及時青貯,以免養分流失。
5 結語
通過在沙漠鹽堿地栽培青貯玉米,提高了土壤有機質含量,增強了土壤蓄水保肥能力,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狀,為后茬作物實現高產奠定了基礎;同時也提高了沙漠鹽堿地的生產效率和土地利用率,為異地搬遷貧困戶闖出了一條致富增收的渠道。甘肅省各級農業技術部門應大力推廣,以此促進寒旱農業的可持續發展,推動農村經濟社會的持續安全發展。
參考文獻
[1]石見發.白銀市青貯玉米新品種引種試驗初報[J].甘肅農業科技,2015(7):15-17.
[2]袁偉寧,周昭旭,魏玉紅,等.河西地區玉米田一代棉鈴蟲防治措施比較[J].甘肅農業科技,2019(2):17-22.
(責任編輯 周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