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艷麗
摘 要:藍靛果忍冬作為一個新興的小漿果樹種,營養豐富,發展前景可觀。本文對目前藍靛果忍冬的6種繁育技術做了概括總結,重點介紹了扦插繁殖技術,同時也對藍靛果忍冬的雜交培育與水培繁育做了一些探討,以期為藍靛果忍冬栽培與產業的規?;l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關鍵詞:藍靛果忍冬;繁育;研究現狀
中圖分類號:S66
文獻標識碼:A
藍靛果忍冬(Lonicera caerulea L. var. enulis Turcz et Herd),又名羊奶子,山茄子等,屬忍冬科忍冬屬忍冬亞屬多年生落葉灌木,是一種新興的小漿果樹種。該樹種是典型的中生植物,喜濕,喜偏酸性土壤,抗寒性強,一般休眠期下能耐-50℃的低溫,花期能忍受-8℃的低溫。該樹種休眠期比較短,在溫暖地區一般不適宜栽植,在寒冷地區一般可以種植。該樹種主要分布在我國北方,如吉林、黑龍江等地以及華北地區。藍靛果的果實含有豐富的營養物質,特別是維生素C含量較高,此外還含有人類所必需的7種氨基酸和多種微量元素。本文對藍靛果忍冬目前的繁育技術進行了總結與展望,以期為藍靛果忍冬栽培與產業的規?;l展提供一定的參考。
1 苗木繁育技術
1.1 種子繁育
藍靛果忍冬種子千粒重約0.8g,為胚乳雙子葉植物種子,6月末—7月中旬采收藍靛果果實,去除果肉和果皮,篩選出種子,低溫避光濕沙貯藏。第2年的5月上旬或7月下旬均可進行播種。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水條件好的苗圃作床,播種前需進行土壤消毒??蛇x用高錳酸鉀或硫酸亞鐵作為消毒劑進行噴灑,但建議使用硫酸亞鐵,能使土壤呈微酸性,有利于藍靛果忍冬生長。播種時先把床面耙平,澆足底水,以條播為好,也可撒播,播種量為0.8g/m2,播種后覆土,以不露種子為宜,輕壓床面。一般種子繁育后代容易發生變異,但是如果為了培育新品種,可用此方法。
1.2 扦插繁育
1.2.1 嫩枝扦插
此方法育苗成活率很高,育苗速度也很快。6月中下旬,采集半木質化的當年生嫩枝作為插條,插條直徑要大于0.5cm較好。插穗至少要有2個芽,留1對葉片,將插穗頂端剪平,下端剪成馬蹄形,插穗長度7cm左右。插條的扦插密度一般為4cm×6cm,插條隨插隨取。扦插前,苗床同樣要進行消毒處理?;|采用河沙的嫩枝插穗生根率可達80%,插條扦插前要蘸一定濃度的生根劑。有研究表明[1],藍靛果忍冬嫩枝扦插中,采用激素ABT處理效果最好,300ppm處理過的藍靛果忍冬生根率達可到98%。扦插深度為4cm,2個葉片要露在外面,扦插后在苗床上方大約60cm高度罩上塑料棚,在塑料棚外面苫上遮陽網。塑料棚是為了保濕,空氣濕度需要控制在80%,遮陽網是為了防曬。
扦插過程中,在白天做到每隔1h噴1次清水,保持葉片的挺拔和嫩綠,7d后出現愈傷組織,適當減少噴水次數,但床面依然要保持一定的濕度。20d左右大部分插穗就進入了生根階段,在清晨和日落后逐漸揭開塑料薄膜進行煉苗。大約30d后,可全部去掉塑料薄膜,45d左右可以調查扦插的成活情況,葉片沒有脫落的插穗表明已經生根成活。
有研究顯示[2],ABT處理時間對藍靛果忍冬插條生根數有一定的影響,插條處理2h為最佳狀態,處理時間過長,激素會產生抑制作用。除此之外,藍靛果忍冬苗木質量與激素處理沒有關系。針對藍靛果忍冬插條的不同部位也有一些研究,插條中部作為插穗平均成活率明顯高于插條上部作為插穗的。插條不同部位作為插穗對于嫩枝扦插生根的影響不如基質顯著。
1.2.2 硬枝扦插
冬季選取木質化程度好且沒有病蟲害的一年生枝條,放于濕潤冷涼場所,如山洞、菜窖內,室內溫度保持在0℃以下,用河沙埋藏。翌年春季,當地溫5℃左右就可以進行硬枝扦插,插條的處理、土壤消毒與嫩枝扦插大致相同。扦插深度一般以地上露出1個芽為宜。扦插后,每隔3~5d灌水1次,共計灌2~3次,灌水次數不能太多,以免降低土溫和影響土壤透氣,不利生根。硬枝扦插生根率受到激素影響較大,研究顯示[3],ABT效果最好,300ppm ABT處理過的插穗生根率達到81%。河沙與蛭石混合的基質生根率最佳,生根率可以達到85%。扦插14d后,根部開始出現愈傷組織,大約21d左右,插穗開始生根。
1.3 組培繁育
選取當年生未木質化的枝條,用自來水沖洗干凈,然后在超凈工作臺上用0.1%的氯化汞溶液消毒滅菌6min,再用無菌水沖洗5次,剪取帶芽莖段約2cm,必須把表面水分晾干,防止出現玻璃化現象,最后接種在已經滅菌的初代培養基中進行培養。大約30d后,將初代培養后形成的腋芽和不定芽剪切后接種在增殖培養基上繼代培養。一般當組培苗生根時,進行煉苗及移栽。煉苗時,將瓶口封膜去除,保持室溫25~30℃遮陽煉苗4~5d,然后取出試管苗,洗凈根部瓊脂,移栽到消過毒的基質中,空氣濕度保持在80%以上。李英男等[4],在藍靛果忍冬組培苗過程中,嘗試瓶外生根,在探索中發現,激素處理對小苗的生根影響很大,無論采用高濃度速蘸法還是低濃度浸泡法,都可以使其有很高的生根率和存活率。此外,有研究顯示,選用不同的外植體,會導致分化率效果不同,藍靛果忍冬的葉芽和莖段的分化率較高,分別為93.33%和50.67%,而花芽和葉片的分化率均為0。不同的藍靛果忍冬無性系組織培養體系是不相同的,以加拿大藍靛果忍冬優良品種J-12為例[5],其最佳生根培養基為1/2 MS加IBA 0.50mg/L加NAA 0.20mg/L,生根率為100%,最佳移栽基質為草碳土∶細沙=2∶1,成活率達92%。
1.4 分株繁育
藍靛果忍冬可分株繁育,成活率可達90%以上,方法簡單、方便,補栽第2年就可開花結果。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對大叢的植株可以適當分株,補栽到基地的缺株處。移栽要在花芽、葉芽沒有萌動前進行,移栽時挖坑20~30cm深,栽前灌足底水,以提高成活率。
1.5 壓條繁育
藍靛果忍冬可壓條繁育,選擇粗壯的枝條,剪除梢尖部分,將枝條朝水平方向壓彎,埋在深10~15cm的溝中,用木鉤固定,覆土10~15cm并踏實,待到秋天,新生枝條與母株分開,就能形成新的單株。
1.6 平茬繁育
由于藍靛果忍冬枝條萌發力比較強,在老株上可進行平茬繁殖。將地表以上所有枝條剪除,為了防止剪口處失水,需要覆蓋細土5~10cm,株叢經過平茬后,當年就能萌發出許多枝條。
2 結語與展望
藍靛果忍冬的繁育方法比較多,其中以嫩枝扦插繁殖應用比較廣泛,效果比較好。目前,對藍靛忍冬在雜交培育方面也有一些研究,如焦麗等的研究顯示[6],藍靛果忍冬遠源雜交成功率高,試驗共進行了12個雜交組合獲得11組雜交果實,說明了藍靛果雜交育種培育新品種的可行性。試驗結果表明,藍靛果忍冬去雄后的第2天、第3天為第1次人工授粉的最佳時期,受孕率相對較高。未來有可能會有更多的雜交培育技術被應用于藍靛果忍冬的繁育中,培育出許多優良的新品種。此外,藍靛果忍冬在水培繁育方面的研究目前還處于空白階段,下一步可以在這一方面展開探索性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李亞洲,姚穎,呂躍東.不同基質和激素對藍靛果忍冬扦插繁殖的影響[J].林業科技情報,2015(2):32-35.
[2]張含生,劉運瑋,楊春梅,等.藍靛果忍冬綠枝扦插試驗研究[J].農業科技通訊,2015(5):149-151.
[3]姚穎,呂躍東,劉忠玲,等.不同激素及基質處理對藍靛果忍冬扦插生根的影響[J].防護林科技,2015(9):18-20.
[4]李英男,曹后男,宗成文,等.藍靛果組培苗生根以及煉苗移栽的研究[J].遼寧林業科技,2014(4):27-29.
[5]姜思佳,焦麗,韓曦,等.加拿大藍靛果忍冬組培快繁技術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17,45(29):155-156,179.
[6]焦麗,姜思佳,韓曦,等.藍靛果忍冬雜交育種試驗初步研究[J].防護林科技,2015(6):35-38.
(責任編輯 李媛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