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穎
(貴州航天醫院麻醉科 貴州 遵義 563003)
手術是醫學治療中的重要方式之一,對手術環境以及醫生的專業素質具有較高的要求,同時手術的順利進行還需要患者的配合,在手術室護理中與患者的有效溝通是手術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患者在手術進行過程中往往會產生緊張、抑郁、焦慮等多種情緒,不利于手術的開展[1-2]。為此在手術室護理中應當運用有效的溝通方式,加強與患者的溝通,緩解患者出現的緊張、抑郁等多種不良情緒,減少醫患矛盾,促進手術治療達到良好效果。本文對我院116 例手術患者進行護理溝通效果研究,現報道如下。
選取我院2018 年7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16 例手術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8 例。觀察組男32 例,女26 例,年齡26 ~69 歲,平均年齡(51.2±3.9)歲,對照組男31 例,女27 例,年齡25 ~66 歲,平均年齡(50.3±3.7)歲。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無顯著差異(P >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住院均超過3d 患者;意識清晰、能夠與護理人員正常溝通患者;知曉并同意此次研究。排除標準:住院低于3d 患者;患者意識模糊,難以與護理人員正常溝通患者。
對照組采用手術室常規護理方式。對患者進行手術相關的基礎項目檢查,詢問患者身體癥狀表現,想患者及其家屬介紹疾病的基本知識以及選擇的手術治療方式,對患者進行手術之前的基本護理方式。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運用有效溝通方式,把握正確的溝通時機。良好溝通效果要求護理人員正確把握與患者溝通的時機。要善于察言觀色,在患者情緒不穩拒絕溝通的情況下給予患者獨處時間讓其情緒平穩。患者一般在早上與晚上情緒較好,此時可與患者溝通,在對患者例行護理過程中使用溫和的語氣詢問患者病情情況以及患者需求,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對患者進行問候,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獲取患者信任。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護理人員采用正確的溝通方式和患者溝通,講究說話方式與語氣。在手術之前,患者往往對手術具有一定的恐懼心理,產生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護理人員應當對此有效疏解,以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溫和的溝通態度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與注意事項,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打消患者心中存在的疑慮,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獲取患者對手術治療的配合與信心。
觀察兩組患者不同護理方式運用之后的護理滿意度,以及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
數據采用SPSS20.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4.83%,高于對照組的79.31%,(P <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對比 [n(%)]
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抑郁、焦慮評分比較(±s,分)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觀察組 58 31.92±2.48 30.76±2.14對照組 58 42.85±2.69 39.12±2.93 t 22.751 17.548 P 0.000 0.000 n
手術治療對患者身體機能的影響較大,患者的心理壓力較大,容易產生緊張焦慮等多種情緒,同時手術治療的手手續步驟等較為繁瑣,對醫務人員的要求較高,尤其是在護理層面上,要求護理人員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在溝通方式的運用過程中把握正確的溝通時機,善于察言觀色,在早上與晚上與患者溝通,使用溫和的語氣詢問患者病情情況以及患者需求,滿足患者的合理需求,并對患者進行問候,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講究說話方式與語氣,以良好的溝通方式與溫和的溝通,態度向患者講解手術過程與注意事項,解答患者及其家屬的疑惑,增強患者手術治療信心[4]。
本文的研究過程中,觀察組護理滿意率94.83%,顯著高于對照組79.31%,(P <0.05),護理之后,觀察組患者抑郁評分,焦慮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P <0.05)。
綜上所述,將有效溝通方法運用于手術室護理之中能夠患者護理滿意率,降低患者焦慮、抑郁評分,值得在臨床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