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彬
(貴州航天醫院麻醉科 貴州 遵義 563003)
對于患者而言,手術的護理質量,以及手術的成功率直接影響著生命安全。醫生的技術直接決定了手術效果和安全,由于工作負擔重、護理風險高、技術性強的特點,手術室護理工作就顯得十分重要。在臨床上,隨著優質護理的推廣與應用,醫療模式的不斷改進,護患關系的維護就顯得格外重要[1-2]。基于此,選取在我院手術室收治的256 例患者來探討術前訪視術后隨訪對手術室護理工作的影響。
選取2018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56 例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28 例。經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觀察組男70 例、女38 例,年齡19 ~76 歲,平均年齡(54.7±3.92)歲,泌尿外科手術30 例,關節鏡28 例,四肢骨折40 例,手外整形30 例;對照組男68 例、女60 例,年齡20 ~75 歲,平均年齡(56.84±3.72)歲,泌尿外科手術32 例,關節鏡30 例,四肢骨折38 例,手外整形28 例。
按照常規流程,對照組在術前開展護理工作時,需要提供相應心理指導,并且協助完成各項指標檢查。手術前第一天護士巡回訪視,通過查閱病歷,了解現病史、手術名稱、過敏史、手術部位以及手術名稱,耐心傾聽患者主訴。在了解患者心理特點的同時,幫助患者做好術前的準備工作,并做好適當的心理疏導。手術后一到三天,應隨時到訪,對患者如實反饋,及時改進。評估患者的生命體征、意識形態以及精神狀況等,做好相應的臨床記錄,持續改進護理質量,認真對待患者反饋的問題,著力于提高手術室的護理水平。
分別對比兩組患者術前術后的心理情緒變化以及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患者的心理情緒進行判定時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和焦慮自評量表(SAS),患者的抑郁、焦慮程度隨著分數的升高而升高。患者的不良反應則包括血壓升高、心率加快等。
數據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 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相對于對照組而言,觀察組的SAS、SDS 評分通過術前訪視及術后隨訪顯示均顯著降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比較(±s,分)

表1 術前、術后兩組患者的心理情緒比較(±s,分)
組別 例數 抑郁評分 焦慮評分手術前 手術后 手術前 手術后觀察組 128 48.17±2.98 42.78±2.46 48.28±2.14 41.58±2.42對照組 128 48.26±5.06 47.83±3.41 47.46±2.05 46.75±2.86 t 0.3205 4.6115 0.0891 8.8796 P 0.7684 0.0001 0.8974 0.0003
觀察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0.78%,對照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0.94%,觀察組顯著低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 <0.05),見表2。

表2 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例)
作為臨床外科的主要治療方式,手術治療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患者在心理上、生理上出現應激反應,作為應激源的一種,會對手術方案的實施造成不良影響,對患者造成心率加快、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同時,患者在術前由于各方面的壓力,包括經濟條件、病情、家庭因素等影響,往往會出現精神狀態低下,普遍伴有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心理抵觸較大,在治療時,不僅配合度不高,直接影響了手術的效果,而且不利于患者術后的康復。所以,只有加強術前訪視,穩住患者心理,才能在術后的恢復起到更好的效果[3]。
在現代醫療技術水平不斷發展進步的同時,護理模式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對于醫療服務水平,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臨床數據顯示,術前訪視可以幫助指標異常的患者積極配合,做針對性治療,這個過程中,醫生護士不僅對患者的各項臨床指標有了充足的掌握,做到心中有數,而且對手術方案的完善有了更加可靠的理論支撐。同時,取得患者以及其家人的信任,對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促進手術的順利進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綜上,術前訪視及術后隨訪的實施可以確保患者安全度過手術期,降低術中不良反應發生率,改善患者的不良心理狀況,消除患者術前、術后負性情緒,在臨床上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