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瑜
( 西寧市第三人民醫院 青海 西寧 810005)
心肺復蘇術可以為心臟驟停的患者提供基礎生命支持,恢復自主呼吸和循環,是重要的搶救措施和救命技能,也是每一名臨床、醫技科室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急救技能[1]。我院每年有超過七十余名新入職醫務人員上崗,由于工作時間較短,臨床經驗不足,在病人出現危急情況時不能進行正確而有效的復蘇。因此,有必要定期對低年資醫務人員進行系統規范的心肺復蘇培訓和考核,使他們準確掌握心肺復蘇的相關知識及操作技能[2],從而提高急救意識和能力。我院于2019 年在對低年資醫務人員心肺復蘇培訓中采用了PBL 教學培訓模式[3],取得了較好的培訓效果,現總結報道如下:
選取2019 年參加2015 版單人心肺復蘇(使用簡易呼吸氣囊)[4]培訓考核的醫務人員120 名,參加工作時間均為0 ~2 年,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各60 名,其中對照組中男性42 名,女性18 名,觀察組男性41 名,女性19 名,一般資料比較無顯著差異(P >0.05),組間比較具有可比性。
1.2.1 對照組采用常規教學法進行培訓考核,即60 名醫務人員集中利用PPT 進行心肺復蘇理論講座,然后老師在心肺復蘇模擬人上示范操作心肺復蘇流程,進行動作要領的講解,繼而醫務人員在模擬人上自行練習,第二日利用心肺復蘇模擬人連接數碼控制器進行考核。
1.2.2 觀察組采用PBL 教學法進行培訓,包括:
場景模擬:病區內一名成年男性突然倒地,昏迷不醒,請值班醫生緊急搶救處理(已知條件:頸椎無損傷)。
①培訓老師提出問題:思考病人怎么了?此時應該做什么?怎么做?②觀察醫務人員反應和處理措施;③引導醫務人員使用2015 版單人心肺復蘇流程操作(醫學院校或科室已培訓過);④記錄每個人操作中的錯誤和不足之處;⑤梳理問題,對于共性問題進行集中指導,注意要用理論指導操作,使每個人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每一步操作的要點和意義,個體存在問題逐一指導并強調;⑥老師在心肺復蘇模擬人上指導操作練習并糾錯,醫務人員加以反復練習,第二日利用心肺復蘇模擬人連接數碼控制器進行考核。
比較分析兩組在心臟按壓、開放氣道、人工呼吸三個操作步驟中的要點掌握情況。
數據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率(%)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在心臟按壓操作中要領掌握較為明確,操作手法規范,整個環節操作正確人數由對照組25 人(11.7%)上升至44人(73.3%),兩組在按壓位置、按壓手法、按壓頻率、按壓深度正確掌握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1。

表1 心臟按壓操作要點[n(%)]
觀察組在開放氣道操作中動作要領掌握較好,手法規范,整個環節操作正確人數由對照組31 人(51.7%)上升至46 人(76.7%)。兩組在觀察、清理口鼻腔異物、壓額手法、抬頦手法、頭后仰角度為70°-90°的掌握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0.05),見表2。

表2 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n(%)]
觀察組在使用簡易呼吸氣囊人工呼吸法中動作要領掌握較為明確,EC 手法規范,整個環節操作正確人數由對照組25 人(41.7%)上升至45 人(75.0%),兩組在確保氣道開放、面罩放置正確、EC 手法、擠壓頻率、胸廓起伏的掌握情況比較有顯著性差異(P <0.05),見表3。

表3 使用簡易呼吸氣囊人工呼吸法操作情況[n(%)]
PBL 教學模式,全稱為Problem- Based Learning,倡導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是美國神經病學教授Barrows 于1969 年在加拿大的麥克馬斯特大學創立的[5]。心肺復蘇技術作為臨床醫務人員的必修課,是每一名醫務人員必須熟練掌握的急救技能。美國心臟協會于2015 年發布了心肺復蘇和心血管急救指南[6-7],我國于2016 年發布了心肺復蘇的中國專家共識[8]。
本項目中,考核標準均為2015 版心肺復蘇基本生命支持操作考核標準[4],總分為100 分,其中心臟按壓占20 分,開放氣道占20 分,人工呼吸占20 分,其他操作占40 分。心臟按壓是心肺復蘇操作的第一步,也是保證重要器官(心、腦、腎)得到血液供應的關鍵[9],因此,高質量的心臟按壓離不開按壓位置、深度、頻率、手法各個操作環節,PBL 教學法能幫助學員加深理論知識的理解,從而更好用理論知識指導實際操作[10]。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醫務人員對按壓位置定位、按壓深度、按壓頻率、按壓時的標準手法均有規范掌握,因此此環節操作正確人數較對照組明顯增加。PBL 教學法從問題入手引導參加者參與,彌補了常規教學中被動式、硬灌式培訓。
開放氣道為心肺復蘇第二步,操作前要求觀察病人口、鼻腔,然后進行異物清理,壓額、抬頦手法同樣有規范要求,心肺復蘇指南指出[6],仰頭舉頦法開放氣道適用于無頸椎損傷的病人,科學的、規范的手法使操作者更加省力,便于操作。考核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進行觀察、清理口鼻腔異物、壓額手法、抬頦手法、頭后仰角度為70°-90°操作中正確人數較對照組增加,表明PBL教學法在操作中注重問題和細節指導,及時糾正了醫務人員錯誤的手法和操作,就地改正,構建新知,達到了較好的培訓效果。
人工呼吸是心肺復蘇的第三步,確保氣道開放暢通是人工呼吸的關鍵,考核中要求使用簡易呼吸氣囊進行人工呼吸,結果顯示,觀察組在面罩放置方法與位置、EC 手法應用、擠壓頻率、觀察胸廓起伏情況的要領掌握中較對照組正確人數增加,表明PBL 教學法使培訓者明確理解老師在操作中強調的要點和細節,增加培訓的趣味性,經練習后牢固掌握。
綜上所述,在低年資醫務人員心肺復蘇培訓中應用PBL 教學法,能夠幫助醫務人員更好理解操作要點,明確理解操作要領,加深強調要點印象,提高培訓效果,值得在培訓教學中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