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潤賢 王磊
有感于北京語言大學、武漢大學等高等院校及商務印書館等單位組建“戰疫語言服務團”,支援一線醫療隊,提高了救治中的溝通效率。僅憑自己的點滴零散記錄,整理了幾例戰“疫”中使用的成語及其相關聯的真實故事推送給大家。
一、守望相助。成語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原指古時“在防御之中,相鄰各處守衛、瞭望,互相協助,彼此關照。”
在沒有硝煙的疫情防控戰場上,這條成語被社會各界廣泛、反復使用,使用頻率非常高。無論是國之領袖,還是普通百姓;無論是醫患之間,還是社區防控鄰里之間;無論是標語橫幅,還是原創歌曲;無論是國內社會,還是國際外交;守望相助成為戰“疫”熱用詞。習近平總書記在親自指揮、親自部署疫情防控工作講話以及同外國國家元首會談或通電話中,就多次使用“守望相助”這一成語。例:2020年2月27日,習近平主席在人民大會堂同來訪的蒙古國總統巴特圖勒嘎會談時指出:總統先生作為疫情發生后首位訪華的外國元首,專程來中國表達慰問和支持,充分體現了總統先生和蒙方對中蒙關系的高度重視和對中國人民的深厚情誼,是中蒙兩個鄰國守望相助、同舟共濟的生動詮釋,我對此深表贊賞。
二、中流砥柱。成語出自《晏子春秋·內篇諫下》。指“如同砥柱山一樣屹立于黃河的急流之中”,比喻“能承擔重任、支撐危局的超群人物”。
這一成語的使用,出現在2020年3月1日晚央視新聞聯播報道中。帶領中央指導組一直堅守在湖北武漢防疫一線的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在武漢主持召開全國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代表會議,會議用“中流砥柱”這一詞句,充分肯定了忘我奮戰在防控救治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們所發揮的重要作用。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成語穿越歷史時空,把它用在被人們稱作為“最美逆行者”、“新時代最可愛的人”的白衣天使身上,可謂實至名歸,其份量是何等的厚重。
三、先斬后奏。成語出自東漢·班固《漢書·申屠嘉傳》“比喻先把事情處理了,造成既成事實”。
一般來說,人們很少能把這句成語與疫情防控聯系在一起。可有趣的是,成語的使用卻恰巧出自支援湖北武漢醫療隊的一名“95后”護士之口。她叫鄭瓊,是中日友好醫院援鄂醫療隊中最年輕的護士。春節前,鄭瓊與家人說好,春節假期回老家與家人團聚,父母期待著她春節回家。新冠肺炎疫情突然來襲,鄭瓊主動請纓報名參加醫療隊奔赴湖北武漢抗疫一線,在武漢醫院,媒體記者曾先后兩次采訪她,第一次采訪,記者問她為啥不在報名前和父母說一聲時,她堅定地回答:怕父母擔心自己,只能“先斬后奏”了!
據權威發布,全國支援湖北武漢的醫療隊總人數達4.2萬多人,其中“90后”甚至“00后”醫護人員達1.2萬多人。鄭瓊這句脫口而出的成語,彰顯了新時代青年醫務工作者的家國情懷。“昨天父母眼中的孩子,今天已然成為新時代共和國的脊梁,成為我們國家的驕傲和希望。”
四、薪火相傳。查《成語大詞典》,收錄該典的成語為“薪盡火傳”,出自《莊子·養生主》。“釋義:柴燒盡了,火種卻可留下來。”
“薪火相傳”成語來自于戰“疫”中一位網友的點贊。抗美援朝老兵張兆堂,因新冠肺炎住進武漢火神山醫院,身上還一直帶著他最珍惜的立功證書和一些當年的老照片,有時還拿出來給大家看。在醫院治療期間,張兆堂目睹醫護人員奮不顧身地努力救治患者,他給這些醫護人員敬軍禮,鼓勵他(她)們說:“你們都立功!”醫護人員給他回敬軍禮說:“爺爺先立了功,給我們做了榜樣!”看了這一動人心弦的報道場面,有網友寫到:薪火相傳!為你們點贊!
五、推己及人。成語出自西漢·戴圣《禮記·中庸》。釋義:“用自己的心思去推度別人的心思。指設身處地為別人著想。”
使用“推己及人”成語的故事,發生在疫情防控一線一位普通民警身上。武漢市寶豐街派出所民警趙闖,發生疫情之后一直堅守在依法防控一線。為確保“四類人員”應收盡收、應治盡治,領導交給他一項艱巨的特殊任務,就是穿上防護服,戴上口罩、護目鏡和手套,“全副武裝”負責駕車接送轄區內出現新冠肺炎癥狀的社區居民去隔離點或去醫院就診,而且要24小時待命,隨叫隨到,一聲令下就出車。最緊張時,一天要數次往返接送,時刻身臨風險、緊張忙碌,趙闖毫不退縮,出色地完成了接送任務。同時,當他無意中了解到有些被接送人員特別牽掛仍居家中的親人時,就主動抽出時間,到社區上門幫助有實際困難的居家群眾,受到居民的稱贊。趙闖面對提問記者表示:推己及人,家里出現特殊困難,誰都渴望得到幫助,這正是一個民警應盡的職責!他的言行,詮釋了一名執法者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擔當精神,更見證了人民警察以人民為中心思想的落地生根。
六、馬不停蹄。成語出自明·施耐庵《水滸傳》,比喻“一刻也不停留地前進。”
中央電視臺在一則新聞報道中使用了“馬不停蹄”這一成語。事情是這樣的,遼寧省葫蘆島市的李東新、穆秋夫婦二人,在武漢發生疫情封城后,開著自家的一輛卡車,冒著被感染的風險,千里逆行,無償給武漢防疫一線送去蔬菜,路上吃喝、休息全在車上,倆人換著駕駛,歇人不歇車,卸下菜就往回返,連續往返三次,用記者的話說,真是馬不停蹄。他們夫妻二人過去沒有到過武漢,可這次他們完全顧不得看一看武漢到底是什么模樣,但他們卻結交了不少武漢的志愿者朋友,當記者采訪李東新時,他說:和武漢志愿者朋友約定好了,疫情過去之后一定到武漢看一看,這輩子回憶起來,覺著沒白活!
平凡的人,不平凡之舉,實屬平凡的偉大,平凡英雄!
七、恍如隔世。成語出自宋·范成大《吳船錄》。“恍:仿佛,好像;世:三十年為一世。表示由于人事、景物變化很大而生的感慨。”
這個成語是一位小老板在湖北武漢防疫一線,見景生情很心疼地說出來的。他叫陳慶豐,老家浙江,多年在武漢經營包括醫用眼鏡在內的眼鏡生意。2020年春節前回到老家過年,1月24日除夕夜,突然接到武漢一位醫生的電話,醫生說因防控疫情武漢已經封城,醫院的醫生護士急需防感染的護目鏡,表達了很急切求助的心情。陳慶豐二話沒說就答應了此事。可當時正值春節,幾乎所有生產廠家和眼鏡店都放假停業了,于是他連夜在朋友圈發微信求援,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湊了3萬副護目鏡,在大年初一就親自駕車把護目鏡緊急送往武漢。當他見到那位打電話的醫生時,用陳慶豐的話說:簡直是恍如隔世。這里既有他對遭遇疫情兄弟同胞的無限疼愛,也浸透著民營企業者強烈的社會責任感。
之后,他為尋找護目鏡奔波忙碌就留在了武漢,盡自己所能參與抗疫,在護目鏡得到緩解之后,陳慶豐又打開店門專門為醫護人員無償修理或免費配制近視鏡及老花鏡。據說,前前后后,陳慶豐為抗疫捐獻達數十萬元。
八、臨陣脫逃。成語出自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脫:離開,逃脫。臨要上戰場打仗時卻逃跑了。”
2020年2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發表重要講話,列出四類在戰疫中表現不佳甚至很差的作風問題,強調“決不能容忍!必須堅決糾正!”
3月3日《共產黨員手機報》梳理了四類作風問題的典型案例,其中第四類具體表現:“百般推脫、左躲右閃,甚至臨陣脫逃。”典型案例:1月21日,湖北省張家界市疫控中心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治科科長李文杰,被抽調到張家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該市出現一例確診病例后,李文杰從單位取走個人護照,1月30日攜家人到泰國躲避,并向單位謊稱其母親和武漢有關人員接觸,自己在老家自行隔離。經多次勸返,李文杰于2月9日回到張家界。李文杰擅離職守、臨陣脫逃,受到撤職處分。
作者單位:唐山市檔案館 ?唐山市中醫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