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夢杰 周毓文 劉曉莉
摘要:城市群是我國城鎮化過程中的重要地域單元,是經濟競爭的重要平臺,而城市群空間結構是否合理對其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以單中心-多中心、集中-分散、空間緊湊度和交通網絡化為研究的四個維度,對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空間結構演化特征進行分析,并探究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因素。研究發現:山東半島城市群的空間結構呈現明顯的多中心分布;城市群的人口分布正由分散走向集中;城市群的空間緊湊度不斷提高;城市群的交通網絡得到進一步完善。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因素主要有經濟因素、自然資源因素、交通因素、城鎮化水平因素等。
Abstract: Urban agglomerations are important regional units in the process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and are important platforms for economic competition. Whether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urban agglomerations is reasonable has an important impact on their development. Based on the four dimensions of single-center-multicenter, centralized-decentralization, spatial compactness, and transportation network, the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analyzed,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explored. The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the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presents a distinct polycentric distribution; the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moving from decentralized to concentrated; the spatial compactness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continues to improve; the transportation network of the urban agglomeration is further improved. The main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patial structure evolution of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 are economic factors, natural resources factors, traffic factors, urbanization level factors and so on.
關鍵詞: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機理
Key words: Shandong Peninsula Urban Agglomeration;spatial structure;evolution mechanism
中圖分類號:TU982.2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5-0249-02
0 ?引言
城市群的經濟結構、社會結構、規模結構、職能結構等組合結構在地域空間上的投影便是城市群空間結構[1],空間結構具有演變特征[2]。國內關于城市群空間結構的研究始于陸大道提出的“點-軸”模式[3],而對于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研究,我國學者所提出的最為經典的是雙核發展理論[4]。城市群作為城市化進程中逐漸形成的空間組織形式,具有一定的系統性和復雜性,其內部空間結構演化也必然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5]。我國學者對于城鎮化的演變規律的研究多圍繞某一影響因素對于城市群空間演化的影響展開:薛東前等認為經濟發展周期性的演進在空間上的表現成為城市群擴展和形態變化的主因[6],劉蓮玉等就城市產業結構優化對城市的影響進行分析[7]。本文圍繞城市群空間結構的四個維度,即單中心-多中心、集聚-擴散、空間緊湊度、交通網絡化展開,分析四個方面對于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影響。
1 ?中心度分析
中心度是衡量一個地區空間結構演化機理的重要指標。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呈現出明顯的多中心分布趨勢,城市群內產業布局多中心化趨勢明顯,各地市間經濟發展水平差距逐漸縮小。
城市群空間結構的演化是多種因素長期作用的結果,與經濟發展、人口移動、產業布局以及交通運輸等有著密切聯系。經濟作為人口流動的主要驅動力,其發展帶動著城市群空間結構的轉變,沒有經濟水平的提高,很難會有城市群空間結構的變化。2012年《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上升為國家戰略,山東半島城市群區域發展趨于完善和成熟,區域發展邁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區域內產業分布趨于多中心化,伴隨著產業結構的轉型與升級,進一步推進了城市群多中心空間結構的演化。同時,隨著京滬線、膠濟線和青榮城際線的建設和發展,城市群內部經濟聯系加強。在大區域整體經濟聯系增強的前提下,相臨近城市所形成的小區域聯系也不斷加強,區域內各地市間相互協作、優缺互補,總體差距不大[8]。由此,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處于多中心化演化狀態。
2 ?集散度分析
本文的集散度主要指的是城市群人口的空間分布狀態和變化趨勢。人口是集聚在某一個或某幾個中心城市中,還是分散分布在廣域的城市范圍內,對城市群的發展效率都有著顯著的影響。山東半島城市群的人口正由分散分布趨向集中分布。人口的集中分布趨向反映了城市群經濟發展的需要,人口的集聚有利于提高城市群的生產效率與經濟發展能力。
城市群人口的集聚與擴散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制約,包括經濟發展水平、交通便利程度、自然資源狀況等。城市群經濟發展水平高,會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吸引人口集聚;交通運輸網絡的完善,給人口流動提供了支持。同時,便捷的城市交通也會吸引人口在此集聚;自然資源條件越優越,對人口的吸引程度也就越大。總的來說,人口的集聚與擴散是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響。近年來,山東半島城市群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軌道交通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都為人口集聚提供了條件。
3 ?空間緊湊度分析
城市群空間緊湊度作為衡量土地集約利用和空間產出效益的核心指標,對城市群形成和發育具有一定程度的決定作用[9]。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緊湊度總體呈上升趨勢,各城市之間在不斷調整演化,使得城市群內部聯系不斷加強。
城市群空間緊湊度與城市群空間相互作用、人口密度與城鎮密度的變化密切相關。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各生產要素在城市群內部流動加快并在空間上產生集聚,山東半島城市群內各地市之間的空間相互作用不斷增強;隨著人口的不斷增長以及交通設施的不斷完善,城市群內部人口流動加劇,城市間聯系更加密切,山東半島城市群內人口密度在不斷的變化調整,總體呈上升趨勢;城市群人口數量的增加以及城市群內部人口的流動對城鎮密度影響較小,山東半島城市群內各地市的城鎮密度較為穩定,處在一個較合理的范圍內。
4 ?交通通達度分析
區域內的空間交通通達度反映了區域的網絡化程度,從而能夠進一步表明區域內部節點間的聯系程度或者潛在聯系程度[2]。山東省的鐵路通車里程、高速公路里程、內河航道里程的長度呈上升趨勢,尤其是鐵路通車里程長度與高速公路里程,近幾年增長速度顯著提高。日益完善的空間交通通達度反映了山東半島城市群內部各城市之前的聯系程度日益加強,區域網絡化不斷完善。
5 ?總結
本文從單中心-多中心、集聚-擴散、空間緊湊度、交通網絡化四個維度對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機理進行研究,分析得出:山東半島城市群在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城市交通設施不斷完善以及城市群內部人口與經濟要素流動增強等條件影響下,城市群內部產業布局多中心化趨勢明顯,空間結構呈多中心分布;人口分布由分散趨于集中;各城市間聯系更加密切,空間緊湊度逐漸增強;城市群交通網絡更加完善,交通通達度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朱英明,姚士謀,李玉見.我國城市群地域結構理論研究[J].現代城市研究,2002(06):50-52.
[2]張鵬.中國城市化空間結構的經濟效應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2.
[3]陸大道.關于“點-軸”空間結構系統的形成機理分析[J].地理科學,2002(1):1-6.
[4]李橙.珠三角世界級城市群空間結構研究[D].遼寧大學,2018.
[5]鄧元慧,歐國立,邢虎松.城市群形成與演化:基于演化經濟地理學的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06):45-50.
[6]薛東前,孫建平.城市群體結構及其演進[J].人文地理,2003(04):64-68.
[7]劉蓮玉,李雪梅.產業結構優化與提升城市競爭力研究[J].求索,2007(10):34-36.
[8]李雅楠.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聯系與優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9.
[9]王紹博,羅小龍.揚子江城市群空間結構演變與支撐策略研究[J].云南地理環境研究,2018(4):25-32.
基金項目: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山東半島城市群空間結構演化的大氣環境效應研究(201910445062)。
作者簡介:彭夢杰(1998-),女,山東濱州人,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周毓文(1999-),女,山東青島人,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劉曉莉(1998-),女,山東青島人,山東師范大學地理與環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