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榮 李文蕾

摘 要: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筑裝飾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優秀的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分支,是中國的傳統建筑裝飾文化內涵的載體。文章從藻井的概念和特征出發,分析了藻井在現代建筑室內裝飾中的延伸,探究藻井在現代建筑中的運用以及意義。
關鍵詞:藻井;傳統建筑;裝飾
一、中國傳統建筑中藻井的起源與發展
(一)藻井的含義與起源
天花是位于建筑物頂端的一個構件,而在建筑物室內的正上方呈傘狀的天花就叫做“藻井”,每一個方格稱為一井,在這一井上又用圖案、花紋、彩畫、雕刻來加以裝飾。
中國古人對與大自然一直都懷著敬畏和崇拜之心,提倡“天人合一”,推崇“天圓地方”。對于建筑室內的“天”,古人也一樣給予崇拜和敬畏之心。古人穴居時,在住宅頂上開洞來采光、上下流通,據《禮記》記載,它的外形類似凹陷進去的一口井,在這個“井”里加以藻文飾樣,并稱之為藻井。這是藻井最早的由來。
(二)藻井的發展
隨著中國建筑裝飾技術的社會的成長,人民的生活水準和審美觀念也逐步提升,同時,受我國歷史上的民族大融合、宗教的影響,藻井的形制逐漸華麗,演變的過程一般分為四個階段:初始期、發展期、定型期和繁榮期。
藻井萌芽于我國先秦時期。在前面起源中提到過古人穴居時因需滿足生活需求,在頂上開洞采光。從功能出發,我們將穴居鑿頂作為藻井結構的雛形;從結構上看,藻井結構源于“霤”式結構,在《六書正義》中有所記載。先秦時期條件有限,藻井在這一時期局限于滿足功能需求。
在漢代之前,對于藻井只有文字記載,沒有實物存留,從東漢張衡所著的《西京賦》中我們可以看到藻井已經基本形成,并且是漢代宮室中常用的構件。到了魏晉南北朝時期,藻井在繼承漢代的基礎上推陳出新,由于此時中西方文化的相互交融,受西方文化尤其是西域佛教文化影響,將一些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紋樣加入中國傳統藻井裝飾中。
隋唐時期,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發展,封建等級觀念導致建筑等級意識逐漸強烈,只有宮殿這類等級較高的建筑才允許用藻井裝飾,藻井裝飾成為皇家專用,平民甚至其他達官貴人都不得采用。同時,藻井形式打破傳統,走向莊重、華麗、奢華。
到了宋代,藻井就進入了定型期,宋代的《營造法式》中對藻井的結構形式和制作方式有了詳細的記載和明確的規定,藻井發展得更為成熟。
到了明清時期,藻井已經發展得相當成熟,無論是結構、形式、造型還是裝飾手法都已經十分細致,更加富麗堂皇,更加精妙絕倫,藻井迎來了第二次發展的巔峰。
(三)藻井的傳統裝飾圖案
中國古代的匠人們個個技藝精湛,大到單體建筑,小到一片青瓦,他們都可以在上面發揮無限的想象,進行各種動物、神明的形象的虛擬化或者是變形、藝術處理。
漢代的藻井形式主要是兩種:斗四和覆斗。漢代的斗四藻井的裝飾圖案主要是水生植物,比如蓮花紋、荷葉紋、水藻紋。在覆斗結構中,由于西域佛教文化的傳入,原本的植物紋樣逐漸被帶有宗教色彩的裝飾紋樣代替,出現了飛天紋,覆斗結構裝飾紋樣以蓮花紋和飛天紋為主。
南北朝時期的藻井以敦煌為早期代表,其藻井裝飾圖案受到了來自西域等外來文化影響,具有一定的西域風格。這個時期的裝飾圖案主要有以動物為原型的動物紋樣,以及蓮花紋樣、幾何紋樣、忍冬紋、水波紋。
到了隋代,藻井告別了早期舊形式,形成了獨特的盤莖蓮花藻井,其主要是以忍冬紋、連珠紋、三角垂帳紋為主。
藻井在唐代的發展又可分為四個時期,分別是初唐、盛唐、中唐和晚唐。初唐時期的風格簡練平穩,井心較寬大,主要在井心裝飾,主要圖案有石榴、葡萄、蓮花。盛唐時期井心逐步縮小,裝飾的重點也從井心移到了邊飾。中晚唐時期,井心大小適度,用色彩間隔邊飾,圖案主要有團花、卷草、菱格、茶花,色調淡雅。
五代時期,藻井形式基本繼承隋代,圖案主要以蓮花紋、祥禽、瑞獸為主。在西夏,藻井的裝飾圖案中首次出現龍紋,屬西夏一大特色。
到了宋代,其裝飾圖案就以幾何紋和團花紋、植物紋的組合為主。元代主要是卷草紋和纏枝紋。到了清代,主要是龍鳳、祥云搭配植物花卉、幾何紋樣。
二、藻井在現在建筑裝飾中的運用
(一)發展現狀
中國傳統藻井對于現代建筑天花裝飾來說仍舊是十分重要的設計素材,藻井承載著中國的文化內涵,承載著獨特的技藝,但同時,藻井象征著天,是尊貴,是封建等級制度的象征,有著一些結構形式的約束,這使藻井在現代的發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約,與現代很多裝飾設計思想不協調。藻井這一古中國裝飾構件在我國現階段建筑裝飾中還沒有普及,但是在很多公共室內空間裝飾中,比如大堂、會議廳,對藻井進行合理的運用,就會達到凸顯裝飾和凝聚視線的效果。
(二)運用案例
首先以成都會館為例(圖1),成都會館主要運用了了方井、小斗八藻井、斗八藻井、圓井,對于這些藻井結構形式加以借鑒和變形,打破傳統,加上現代元素,形成了具有現代審美形式的藻井構造。通過這樣的推陳出新的藝術處理,成都會館的藻井裝飾既不失傳統韻味,也不乏現代之美。
除在造型裝飾上繼承并有所創新外,其在材料的選擇上也是如此,打破了單純采用木材的傳統,融合了現代裝飾材料和工藝技術。這樣的有機結合,使得藻井裝飾真正做到了創新,與時俱進。
再以人民大會堂為例(圖2),人民大會堂宴會廳的藻井主要以敦煌的藻井裝飾為原型,選擇了敦煌裝飾圖案中的蓮花瓣,將精美的蓮花瓣圖案與現代功能相結合,與現代工藝材料、工藝技術相結合,使得人民大會堂的藻井獨具特色。
再以蘇州博物館為例(圖3),其將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建筑較為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蘇州博物館在天花設計中,用木構架加玻璃構成藻井的基本形態,用以采光,打破了藻井的傳統圖案形式。
藻井無論從裝飾性還是實用性看,對于現代建筑室內裝飾設計都有著非比尋常的意義。我們要充分考慮現代社會的發展情況,以現代的設計藝術為基礎,以傳承古代建筑裝飾文化為前提,將傳統與現代有機結合,做到傳統藻井與現代建筑裝飾設計真正意義上的統一,使藻井得以全面的創新和發展。
三、藻井圖案在現在建筑裝飾中運用的意義
中國的建筑文化有深厚的歷史積淀,隨著社會的進步,經濟高速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升,生活條件、方式和習慣也隨之改變,傳統建筑在某種程度上難以適應現代人的生活需求,造成諸多不便。近年來,中國大規模建設城市,鋼筋混凝土的建筑物布滿整座城市,傳統建筑逐漸被淘汰,傳統工藝逐漸失傳。無論在哪個國家,傳統建筑都是數千年來人們智慧的結晶、人文精髓的積淀,因此要探索一種既不失傳統工藝之美又符合現代建筑特色、滿足現代人需求的設計方式,對傳統藻井推陳出新,利用傳統元素創造現代新風格,從而全面展示傳統民族的特性和魅力,使現代建筑更具蓬勃發展的動力。
四、結語
藻井是中國傳統建筑中的一種特殊的裝飾形制,蘊含著深厚的中華傳統文化內涵。藻井經歷了從樸素到華麗的發展過程,由于現代社會生活一定程度上的限制,藻井并沒有得到普及。我們應該根據現代社會發展情況,充分掌握傳統藻井的文化精髓,在傳統的基礎上加強與現代審美、工藝技術的有機結合,設計既不失中國傳統特色又不乏現代美的獨具韻味的作品,真正將以藻井文化為代表的中國傳統文化發揚光大。
參考文獻:
[1]蔡思慧.唐代敦煌藻井圖案的裝飾藝術研究[J].現代裝飾,2015(9).
[2]李琳琳.中國傳統建筑中天花藻井在現代室內設計中的應用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1.
[3]尹倩.藻井的審美應用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學,2012.
[4]陳振旺,樊錦詩.隋代后期莫高窟藻井圖案研究[J].中國美術研究,2019(1).
[5]馮國威.敦煌藻井圖案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西部皮革,2019(16).
作者簡介:
劉斯容,湖北工業大學教授。研究方向:生態景觀、生態農業景觀與景觀規劃。
李文蕾(通訊作者),湖北工業大學藝術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