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駿鉆 楊慧 邵建兵 李亞南 毛全高 郝建國 韓棟 沈錦華



摘 要 目的:通過課題達成型品管圈活動,推動本院由事后處方點評向處方前置審核的順利過渡。方法:確定“縣級醫院處方審核模式的構建”為本期活動主題,遵循PDCA循環,按照課題達成型品管圈的10大步驟來開展本次活動。結果:活動后,藥師平均審方時間由44.8 s下降至28.0 s,全院處方合理率由95%上升至99%,重點科室處方合理率由90%上升至97%;同時還收獲了許多無形成果及附加效益。結論:運用課題達成型品管圈活動,大大提高了審方效率及處方質量,為實現本院處方前置審核排除了障礙。
關鍵詞 課題達成型 品管圈 處方點評 處方審核
中圖分類號:R197.1 文獻標志碼:C 文章編號:1006-1533(2020)11-0074-04
Practice of transformation from prescription comment to prescription audit by quality control circle*
XI Junzuan**, YANG Hui, SHAO Jianbing, LI Yanan, MAO Quangao, HAO Jianguo, HAN Dong, SHEN Jinhua(the Peoples Hospital of Rugao, Jiangsu Rugao 226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promote the smooth transformation from post-prescription review to pre-prescription audit by the activity of project-achiev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QCC). Methods: This activity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ten steps in the project-achieving QCC by selec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rescription audit mode in county level hospital” as the theme and following the PDCA cycle. Results: The average time for pharmacists to review a prescription was decreased from 44.8 seconds to 28.0 seconds and the rational rate of prescription was increased from 95% to 99% for the whole hospital and from 90% to 97% for the key departments. At the same time, many intangible achievements and additional benefits had been achieved. Conclusion: The efficiency of prescription audit and the quality of prescription are all improved using the project-achieving QCC activity and the obstacles are eliminated for us to realize the pre-prescription audit in our hospital.
KEy WORDS project-achieving; quality control circle; prescription comment; prescription audit
2018年,國家出臺了《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明確藥師是處方審核工作的第一責任人,未經審核通過的處方不得收費和調配。但是,目前僅有一些大型三甲醫院正式開展了處方前置審核[1-3],而絕大多數縣級醫院并不能達到規范中的要求。由于縣級醫院自身的局限性,比如處方合理率低、審方人員能力不足、合理用藥管理責任不明、審核標準把握不清等[4],因此無法直接照搬三甲醫院的成功經驗,而要立足于本級醫院的實際情況。在眾多的品質管理工具中,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作為一種優秀的管理方法,正被廣泛應用于醫療質量管理中[5],其中,課題達成型品管圈是運用新的思維方式或新的手段,開發新產品、新服務、新方法等,從而實現新目標[6]。筆者探討通過課題達成型品管圈活動,建立審方規則、培養審方人才、規范醫生處方行為等,從而推動本院處方管理由事后處方點評向處方前置審核順利過渡。
1 資料與方法
1.1 資料
調查本院品管圈活動前(2018年10月—12月)和活動后(2019年4月—6月)的處方審核耗時及全院處方合理率、重點科室處方合理率等情況,統計品管圈活動前后的相關數據并進行分析。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
霹靂圈成立于2016年,旨在推進我院合理用藥的持續改進,此次是本圈的第4次活動。根據課題需要,本次圈成員中新加入了信息藥師、藥劑科領導以及信息科、醫務科的成員,分為處方審核組、規則維護組及醫務管理組這3個小組,選定臨床藥學室主任為圈長,醫務科科長為輔導員。活動初期,對圈員們進行課題達成型品管圈的知識培訓,學習品管步驟和操作方法等,并建立微信群,便于活動的開展。
1.2.2 主題選定與活動計劃擬定
圈員們基于實際工作中待解決的問題,運用頭腦風暴法提出了5個選題,分別從上級政策、可行性、迫切性和圈能力這4個方面進行評分,最終確定“縣級醫院處方審核模式的構建”為此次活動的主題。根據QC story判定表,確定本次品管圈活動為課題達成型。活動按照PDCA循環進行(計劃36%:主題選定、計劃擬定、課題明確化、目標設定、方策擬定、最佳方策追究;實施36%:方策的實施與檢討;檢查18%:效果確認;處置10%:標準化、檢討與改進)。
1.2.3 課題明確化
分別對藥劑科、信息科、醫務科及臨床科室進行了多學科調查,對人員、軟件、信息、方法、制度這5個方面的現狀進行了分析。針對調查結果進行攻堅點的發掘,整合成4條攻堅點:①建立專業的處方審核團隊,定期對審方藥師進行培訓并考核;②進行PASS合理用藥軟件的維護,完善自定義規則庫;③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干預,提高合理用藥水平;④規范本院的處方審核流程。
1.2.4 目標設定
通過文獻檢索,參考標桿醫院的相關數據并結合本院實際,將平均審方時間設定為30 s[7-8];根據《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中的要求[9],將處方合理率設定為99%,其中合理率較低的一些重點科室適當放寬,設為95%。
1.2.5 方策擬定與最佳方策追究
針對整合的4條攻堅點,采用系統圖法,分別細化展開。從科學性、可行性、經濟性、圈能力這4個方面進行評分,選定了13條方策,對這13條方策進行障礙和副作用判定,選出最佳方策后,整合歸納為5個方策群組。
1.2.6 方策的實施與檢討
方策群組Ⅰ:建立專業的處方審核團隊。將符合審方條件的藥師納入處方審核團隊,每月接受處方審核崗位的知識、技能培訓并考核,提高了審方人員的業務能力。方策群組Ⅱ:信息系統的維護與完善。指定信息藥師負責合理用藥軟件的維護;每月由處方點評小組匯總軟件點評結果中存在的問題,反饋給信息藥師,信息藥師和信息科負責自定義規則庫的完善,從而大大節約了審方時間。方策群組Ⅲ:對不合理處方進行宣教。對開具不合理處方的醫生,通過微信或QQ等及時將問題進行反饋;對開具不合理處方排名前十的醫生,出具問題處方解析報告;針對不規范處方和超常處方,進行全院培訓,并印發培訓材料;針對用藥不適宜處方,選擇不合理處方排名前五位的重點科室進行有針對性地分科宣教。一系列宣教方策的實施,使醫生的處方質量得到了明顯的提升。方策群組Ⅳ:對不合理處方進行考核。由醫務科制定不合理處方與月度績效考核掛鉤的辦法,對開具不合理處方的醫生進行經濟處罰,嚴重者由監察室進行誡勉談話。醫生的處方行為得到進一步規范。方策群組Ⅴ:制定處方審核操作流程。由藥劑科制定處方審核的操作流程[10],為審方藥師提供操作規范。
2 效果確認
2.1 有形成果
方策實施后,平均審方時間由44.8 s縮短至28.0 s,目標達成率113.5%。全院的處方合理率由95%上升至99%,目標達成率100%;重點科室的處方合理率由(90±1.8)%上升至(97±1.6)%,目標達成率140%。5個重點科室處方合理率的變化情況見圖1。
2.2 無形成果

全體圈員就品管圈的運用、團隊協作、解決問題的能力、科研能力、溝通協調、責任與榮譽感等進行評價,結果顯示,活動后圈員們在各方面均得到了提高(圖2)。
2.3 附加效益
通過培訓、學習,藥師掌握了審核標準,提高了審方能力,規則庫的建立大大提高了審方效率與審方質量。實現了以藥劑科為主導、多學科協作的醫院合理用藥閉環管理的資源整合。節約了醫療開支,門急診平均每張處方金額由160元降至125元,藥占比由39%降至34%。同時,申請到市級科研基金項目1項。
2.4 標準化
通過此次品管圈活動,藥事管理與藥物治療學委員會牽頭擬定了合理用藥軟件規則維護流程(圖3)[11]。醫務科對每個科室設定了處方合理率指標,并制定了《2019年月度績效考核掛鉤辦法》,納入醫院質量管理體系。藥劑科擬定了處方審核操作流程(圖4),為今后正式開展處方前置審核打下了基礎。
3 討論
本院在2018年9月前,處方均為事后人工抽查點評,覆蓋率低且耗時耗力,主觀性強、漏檢率高,處方問題也難以分類匯總進行統計分析。自引進了PASS合理用藥系統后,借助信息系統輔助藥師開展處方點評工作,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及不合理處方的檢出率等[12]。但軟件自帶的審方規則需要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本院實際工作需要,因此每條審核結果都要復核甚至修正[13]。自品管圈活動推行后,軟件中的審方規則逐步完善,形成了龐大的自定義規則庫。通過臨床宣教與績效考核相結合的方式,對醫生的不合理處方進行干預,提高了全院的處方合理率[14]。審方時間與處方合理率是衡量能否由處方點評向處方審核過渡的重要指標,本次課題達成型品管圈活動由多部門、多科室協同完成,圈員們根據分組各司其職,順利達到了設定目標。藥師的審方技能得到很大的提高,自定義規則庫基本完善,處方質量與合理用藥水平大幅度提高,實現處方點評向處方審核轉變的條件基本成熟,下一步工作是進行處方前置審核的試運行。本活動為正式開展處方前置審核排除了障礙,為切實落實《醫療機構處方審核規范》打下了基礎。
參考文獻
[1] 王欣, 徐健, 丁曦, 等. 我院門診收費前審核處方的運行實踐[J]. 中國藥房, 2016, 27(4): 461-463.
[2] 孫坤, 艾超. 醫院門診前置處方審核分析及改進[J]. 中國藥業, 2017, 26(22): 92-95.
[3] 李鑫, 廖麗娜, 陳燕紅, 等. 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在門診處方審核中的應用[J]. 實用藥物與臨床, 2018, 21(4): 475-479.
[4] 王曉麗. 縣級醫院藥事管理對臨床合理用藥的影響分析[J]. 臨床合理用藥, 2018, 11(5): 170-171.
[5] 張莉敏. 應用“品管圈”加強醫療質量管理[J]. 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 2018, 2(10): 129.
[6] 平耀東, 張艷華, 王丹, 等. 課題達成型品管圈在出院帶藥流程改造中的應用[J]. 醫藥導報, 2018, 37(1): 134-137.
[7] 張曉利. 從處方點評到審方前置[J]. 中國醫院院長, 2017(17): 84-85.
[8] 季宏建, 岳峰, 朱宏亮, 等. 我院門/急診電子處方事前審核模式的建立及完善[J]. 中國藥房, 2017, 28(1): 80-83.
[9] 曾勇, 唐寧一, 黃祖瑚. 江蘇省三級綜合醫院評審標準實施細則(2017版)特點解析及啟示[J]. 江蘇衛生事業管理, 2018, 29(3): 263-265.
[10] 鄭解元, 孫洲亮, 邵志宇, 等. 基于國際醫院管理標準的處方審核系統開發[J]. 中國醫院藥學, 2016, 36(23): 2111-2113.
[11] 李鑫, 廖麗娜, 左靜, 等. 自主維護知識庫在門診處方前置審核中的應用[J]. 中國醫院管理, 2019, 39(1): 62-64.
[12] 廖麗娜, 李鑫, 黃菲, 等. 處方前置審核系統在保障患者用藥安全中的作用[J]. 中國醫院管理, 2018, 38(10): 23-25.
[13] 王結蘭, 饒莉嵐, 薛鴻林, 等. 對處方自動監測系統監測黑燈用藥醫囑的分析[J]. 藥學服務與研究, 2016, 16(2): 86-89.
[14] 李蕾, 黃富宏, 蔣倩, 等. 品管圈活動用于降低醫院處方不合格率實踐[J]. 中國藥業, 2016, 25(6): 82-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