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盼盼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帶來學界對于鄉村政治、經濟、環境和人文各方面的關注,總體上運用文獻計量方法對鄉村的特征定位進行分析的研究尚且不足。文章從中國知網期刊數據庫中選取鄉村景觀設計問題相關數據,使用Cite 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綜合其數據、共有詞匯等因素分析我國關于鄉村景觀設計的相關研究學者機構以及其合作關系,得出當下這方面的研究趨勢及發展方向。結果發現:“鄉村旅游”“美麗鄉村”等是熱點問題,“城鎮化發展模式”“鄉村特色景觀”“規劃發展思想”“景觀規劃保護”等是比較新穎的研究內容。
關鍵詞:鄉村景觀設計;文獻計量;共詞聚類;戰略坐標
鄉村是中國數千年悠久歷史的見證者,是華夏文化的產生地和傳承地。對鄉村進行景觀設計意在美化人居環境,突出地方特色,保留民族文化和提升鄉村生活質量。其間涉及歷史人文、環境地理等多種要素,是綜合性極強的應用科學。本文通過文獻計量的方法,梳理分析1990-2018年我國對于鄉村景觀設計的學術研究成果,結合其研究者、研究機構及其之間的關聯性以及現有文獻的研究現狀,以此發掘當下我國鄉村景觀設計的相關研究中的熱點問題。
一、文獻來源與數據統計
根據中國知網期刊論文數據庫,配合Cite Space可視化分析軟件,在“題名”與“關鍵詞”中檢索了“鄉村景觀”或“鄉愁”,時間范圍限定在1990-2018年,剔除其中征稿啟事等不屬于學術文獻的內容,從而獲得有效數據2219條。如圖1所示,1999年以前對于鄉村景觀設計的文獻幾乎為零,2000年開始呈上升趨勢,2016后總體呈下降趨勢。研究大致方向受到政策影響明顯。受到鄉村建設政策影響,多地積極響應,制定相應的治理管理辦法,促進了鄉村的建設。通過整理對比分析發現,發文量的變化趨勢與相關政策的印發實施時間基本吻合。2016年之后,文獻量在經歷了高峰期后,有一定的下降,但保持在一定水平。這表明學界對于鄉村景觀規劃的關注不斷深入,加大了研究的專業度,相關機構和期刊選擇發表的文獻質量逐年提升,證明相關研究趨于穩定。
二、研究方法與實證分析
(一)關鍵詞共現與研究主題
運用共詞分析法進行的聚類分析出高頻關鍵詞,以證明相關研究的重要程度。如圖2所示,運行Cite Space軟件,設置“Time Slicing”為“1990-2018”,以1年為一個時間切片,點選“keyword”為分析對象,運行結果生成1990-2018年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的關鍵詞共現圖譜,生成了483個關鍵詞。
高頻關鍵詞基本圍繞“鄉村景觀”“鄉村旅游”“風景園林”“新農村建設”“景觀規劃”“美麗鄉村”展開,表明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的研究主題集中在“鄉村旅游”“美麗鄉村”“新型城鎮化”“傳統村落”“新農村建設”“鄉土文化”“可持續發展”“鄉土景觀”等方面。
(二)共詞聚類分析
本文中所采用的聚類分析,借鑒Canonetal(1991)的聚類原則。通過整理483個關鍵詞,劃分出58個聚類。刪除部分不符合要求的,得到有效聚類共計43個。根據每個聚類所包含的關鍵詞概括出聚類的名稱,可得到該領域這段時間內的主要研究內容和方向(圖3)。
(三)戰略坐標圖分析
如圖4所示,位于第一象限的聚類的新穎度和關注度都大于0,這代表這些聚類所代表的內容是1990-2018年鄉村景觀設計、鄉愁問題研究相對比較成熟的研究內容和方向,是目前我國鄉村景觀設計、鄉愁問題研究的核心內容。它們具體包括“都市游憩規劃保護”“鄉村旅游開發”“鄉村生態規劃”等相關內容。
位于第二象限的聚類的新穎度大于0,而關注度小于0,這表明該聚類所代表的研究內容屬于1990-2018年國內鄉村景觀設計、鄉愁問題研究新出現的學術研究熱點,但是受關注程度還不高。這些學術研究熱點或將成為以后鄉村景觀設計、鄉愁問題研究關注的研究課題,我們稱之為景觀規劃設計的潛在型研究領域。隨著關注程度的提高,其會演變發展成當前領域的重要研究內容。它們的具體領域包括“城鎮化發展模式”“鄉村特色景觀”“景觀規劃保護”等。
位于第三象限的聚類的新穎度和關注度都小于0,其中一些曾經比較熱的課題隨著時間推移逐漸被淘汰,另一些則是關注程度一直不高,近幾年研究仍相對較少的領域。它們分別是“歷史學家”“鄉村規劃發展”等。
位于第四象限的聚類的新穎度小于0,關注度大于0,表明這些聚類所代表的研究內容屬于當前景觀規劃設計的基礎型研究內容。這些聚類的構成成員是1990-2018年時間較靠前的研究,研發熱點不新,但多年來頗受關注。它們具體包括“鄉村問題研究”“人口集聚”“鄉村聚落景觀”等內容。
三、文獻的分類排序特征
(一)高產作者分析及作者之間的合作關系
通過運行Cite Space,對高產作者進行標準化數據分析。設置了“Time Slicing”為“1990-2018”,以1年為一個時間切片,點選“Author”為分析對象,得出1990-2018年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的作者圖譜(圖5)。
其中,最高發文量為劉黎明,以發文18篇的論文數量超過其他作者,其主要從事土地資源管理、土地利用與景觀規劃、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土壤地理的研究工作,高被引文章主要有《城市邊緣區鄉村景觀生態特征與景觀生態建設探討》等。其次是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生態學與工程系教授、博士、博士生導師宇振榮(13篇)。同時,作者之間存在一定合作關系,多見于同一科研機構,其他學者間的合作關系則并不突出。
(二)科研機構及機構之間的合作關系
通過運行Cite Space,做高產機構的分析,點選“Institution”為分析對象,得出1998-2017年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的科研機構圖譜(圖6)。
1990-2018年,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發文量最高的幾個科研機構是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土地資源管理系、同濟大學建筑與城市規劃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多所研究機構體現在圖中的高校,實力較為突出。可見,高校在研究中占重要地位。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與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北京地區的實務部門等多個機構擁有研究聯系,合作關系集中體現在高校科研機構與實務部門之間、不同院校科研機構之間,其他機構間合作關系則不突出。
四、結語
本文通過數據統計、聚類共詞分析、戰略坐標分析等文獻計量方法,對比整理1990-2018年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的相關熱點、趨勢。文獻計量結果表明,“鄉村景觀”“鄉村旅游”“風景園林”“新農村建設”“景觀規劃”“美麗鄉村”等是熱點問題,“城市發展”“鄉村發展”“城鎮化發展模式”“鄉村特色景觀”“規劃發展思想”“城鎮化問題”“景觀規劃保護”等是比較新穎的研究內容。同時,對高產作者、機構進行了數據統計,以劉黎明、宇振榮為代表的學者,以北京林業大學園林學院、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為代表的高等院校推進了我國鄉村景觀規劃問題研究的發展進步。
理論研究趨勢指明實踐的方向。隨著經濟的發展,農村的成長迎來了更新更廣的發展空間,我們需要在鄉村振興上投注更多的精力。在保證經濟發展的基礎上盡可能地保存和發展鄉村的獨有特色,這是理論界和實務界共同追求的鄉村景觀規劃問題價值取向。
參考文獻:
[1]撒凱悅,沈君.世界經濟研究領域前沿動態研究:基于2000年以來CNKI數據庫的文獻計量分析[J].經濟學動態,2015(6).
[2]沈君,王續琨,陳悅,等.戰略坐標視角下的專利技術主題分析: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為例[J].情報雜志,2012(11).
[3]沈君,王續琨,高繼平,等.基于文獻計量指標的關鍵技術的探尋:以第三代移動通信技術為例[J].情報雜志,2011(9).
[4]劉黎明,李振鵬,馬俊偉.城市邊緣區鄉村景觀生態特征與景觀生態建設探討[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6(3).
[5]劉黎明,楊琳,李振鵬.中國鄉村城市化過程中的景觀生態學問題與對策研究[J].生態環境,2006(1).
[6]劉黎明,李振鵬,張虹波.試論我國鄉村景觀的特點及鄉村景觀規劃的目標和內容[J].生態環境,2004(3).
[7]謝花林,劉黎明.鄉村景觀評價研究進展及其指標體系初探[J].生態學雜志,2003(6).
[8]謝花林,劉黎明,李振鵬.城市邊緣區鄉村景觀評價方法研究[J].地理與地理信息科學,2003(3).
[9]謝花林,劉黎明,李蕾.鄉村景觀規劃設計的相關問題探討[J].中國園林,2003(3).
[10]劉濱誼,王云才.論中國鄉村景觀評價的理論基礎與指標體系[J].中國園林,2002(5).
[11]劉黎明.鄉村景觀規劃的發展歷史及其在我國的發展前景[J].農村生態環境,2001(1).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