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芳 安瑞云 邵靖
摘 要:城市公園是大眾休閑娛樂放松的重要場所,也是城市綠化的重要設施。基于此,文章主要分析城市規劃設計當中公眾參與的必要性,并分析公眾參與的有效路徑,以提高公眾參與的實際水平,促進公園規劃設計科學性的提升,為大眾提供一個更加理想的休閑放松去處,提高城市的綠化水平。
關鍵詞:城市公園;規劃設計;公眾參與
現代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要始終以人為本,考慮到市民的心理需求、生理需求。在環境設計規劃的過程當中,保障公眾參與才能夠提高公園景觀設計與建造的民主性。采用民眾參與的方法,不僅可以提高園林的審美趣味,還有利于緩和與周邊群眾的關系,減少盲目性投資,避免資源浪費,提高公眾對于公園建設的滿意程度。
一、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當中公眾參與的必要性
在傳統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當中,主要參與者是政府以及設計單位,這種缺乏公眾參與的形式造成了很多的問題。公園的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居民,缺乏公眾參與不僅會導致規劃存在盲目性,也會導致規劃與規劃之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例如一些雕塑的設計不符合市民的審美趣味,一些公園道路的安排不符合居民的出行習慣,一些設計整體看似開闊大氣,但實際上沒有城市的靈魂,千篇一律,也缺乏當地的特色,還有一些公園的整體設計缺乏人情味,沒有得到公眾的認同,使用率較低,造成了資源浪費。
在公園實際設計的過程當中,對外開放,進行公開的公園設計,強調公眾參與,有利于滿足未來智慧城市建設以及經濟發展的相關要求。這種提高透明度的辦法不僅可以建設成熟的公園規劃體系,還有利于市民教育。設計者和公眾進行雙向互動得到一種真實的體驗,不僅可以掌握城市精神的脈搏,還可以了解到城市居民的價值觀,從居民身上習得設計的相關理念。兩者之間相互融合,共同發展,有助于更加科學地進行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這也有利于我國現代化城市管理體系的建設,打造有機和諧的生態化城市[1]。
二、提高城市公園規劃設計當中公眾參與程度的路徑
(一)全面開展宣傳與教育
良好的宣傳設計不僅可以提高公民的參與意識,還可以提高公民的參與能力。首先,在宣傳與教育的過程當中,要讓公眾自發地對公園設計的內容進行理解,從而提高其認知水平,加強其支持的意愿,自覺地參與到公園設計與規劃的過程當中來。例如可以通過網站和微信公眾號等形式發布公園設計的相關信息,獲得公眾的意見與建議,讓其認識到公園周圍的環境好壞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從而自覺自動地參與到公園設計的過程當中來,形成一種主人翁意識。
其次,在宣傳教育的過程當中,要結合線下渠道和線上平臺。線上平臺可以利用廣播電視報紙等形式,線下平臺可以利用社區活動等形式,這種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不僅可以發揮有關政府機構、非政府組織、社會團體的力量,還可以充分調動民間的積極性,讓公眾廣泛地發表自己的看法和質疑,從而在討論的過程當中更加深刻地了解公園規劃設計的目的和目標要求。
最后,在宣傳教育的過程當中要減少不必要的沖突,盡可能控制成本,通過線上宣傳的方式進行初期的計劃,獲得公眾的意見調整之后進行針對性的改良,并將改良的結果向公眾公示。以此提高公眾對于整體方案設計的滿意程度,提高公眾對于公園規劃設計的信任感,使其以更加良好的態度參與到公園規劃設計的過程當中,避免雙方不了解、不信任,造成溝通的過程當中存在過多的矛盾,影響整個活動的開展。
(二)拓展公眾參與渠道
公眾參與意識提高之后,需要更多的參與渠道加入到整個公園規劃設計的過程當中來。一方面,城市管理人員可以通過法律法規的形式,將公眾的參與規劃設計的權利寫進當地的制度規范當中,避免決策過分集中,影響公眾的參與度,同時增加民主參與的元素。整體的參與規劃設計可以參考國際通行的參與準則,按照一定的規范確立起比較嚴密的參與內容、參與形式、參與階段,同時也要對違規參與的對象進行一定的處罰,只有規則明確、條款明細,才能夠確保公眾在參與公園規劃設計的過程當中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議,避免盲目參與或錯誤參與影響公園的實際決策效率。
另一方面,在城市公園公開規劃設計的過程當中,可以通過票選的形式選出一些公民的代表,來更高水平地參與整體的規劃設計。例如公眾可以通過城市的微信號、微博賬號,將一些自己認為具有創意的作品提供給設計師。兩者通過這種線上溝通的方式不僅可以了解彼此的想法,還可以增進設計的水平。公眾可以發布一些自己喜歡的建筑景觀、座椅、健身器材的形式,幫助設計師更好地了解公眾的需求,設計師也可以發布一些專業的工業設計內容,及時進行方案的調整,讓公眾滿意。
在整個設計過程當中,設計師要始終明確公園設計的最終目的是服務百姓,為百姓創造便利,因而只有牢固樹立公民參加意識,才能夠打造現代化的城市公園。
(三)拓展政府服務職能
在建設智慧城市的背景之下,只有不斷轉變政府職能,提高公共服務能力,拓展公眾參與渠道,才能夠真正釋放公眾權力,提高公眾參與的自覺性。
首先,可以通過政府網絡服務平臺將社會功能局部的下放給社會,通過社會組織、居民自治組織以及社區的力量提高公眾參與的水平以及積極性,將觸角延伸到社會當中,例如可以組織公園評審會,吸納社區的理念。并且在政府的網站當中及時發布相關的信息,保障公眾可以在第一時間查詢到公園整體規劃設計的相關數據、相關理念,并上傳自己的一些評論和建議。
其次,政府的工作人員和職能部門要定期對網絡當中的民意進行收集,自覺地為公眾服務,并解決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提高公園設計的科學性和嚴肅性。這種定期發布數據、定期收集意見的科學規劃方案可以提高老百姓對于政府的信任感,從而加強政府的公信力建設,更好地控制公園規劃設計與公眾參與過程當中的輿論輿情。
最后,政府的公務人員要掌握相關的社會民眾心理,在提供公共服務的過程當中,注重自己的溝通態度與溝通行為,盡可能地為百姓創造便利。尤其是一些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只是考慮到使用者的需求,而并沒有讓使用者參與到實際設計的過程當中來,這種傳統的設計理念是不具有實踐性的。例如成都市在照明燈具設計的過程當中,就沒有考慮到外形設計,導致燈罩的外形與垃圾箱過于相似,一些居民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將一些廢棄物扔進到燈罩口當中。這種設計就是沒有進行事前溝通造成的。因而,在未來,提供公眾服務的過程當中,政府要盡可能地掌握社會民眾的心理以及相關的使用習慣,使得人們可以更加了解整體的工業設計理念以及設計靈魂[2]。
(四)搭建設計者與公眾溝通平臺
搭建設計者與公眾溝通的平臺,可以為設計者與公眾創造一個雙向溝通的渠道。首先,一個良好的設計師必須要正確地對待公眾,考慮參與者的意見和態度,避免一言堂或者主觀臆斷,將公園設計成一個單純的藝術品,忽略了公眾的生活習慣和生活理念。例如,北京市某公園的設計就充分考慮到人們的休閑休息和對話的空間,設計了比較多的公眾休息平臺,尤其是考慮到周邊社區人們的年齡水平,設計了更多的長椅和凳子。這種設計方案雖然犧牲了一定的景區綠化和景區的其他設施,但是保障了周邊居民的使用便捷程度,獲得了周邊居民的廣泛喜愛。
其次,在整體設計的過程當中,設計師必須要不斷提高自己的專業化水平,與公眾進行反復的溝通,并且利用大數據技術對于上述意見進行歸納總結和分析,盡可能保障自己的設計方向符合公眾的期待。同時,設計師還要具有長期合作的意識,也就是說既要充分尊重領導的意見,也要尊重大眾的意見,避免過于向上負責或者單純向上負責,影響了公眾參與的實際水平。
最后,在公眾參與的整體環境之下,設計師必須要付出比以往更多的努力,勤于思考,勤實踐。設計師要在獲取公眾參與意見的基礎之上多多進行嘗試,并比對不同方案帶來的最終效果,從而為公眾提供更多的選擇,實現公園整體的優化設計,提高公眾參與的實際水平,共同促進城市的科學建設。
(五)建設公眾參與評價方案
公眾對方案進行評價主要是通過兩種形式,一種是網上公示的形式,例如通過微博、微信公眾平臺以及政府的官方網站,發布設計師已經設計好的幾種方案讓公眾來進行挑選,例如上海市2018年3月公示的城市公園設計就是通過這種方式來進行發布的,這種網上公示的形式共獲得了有效投票84324票。其中,方案a由于設計理念比較突出,建筑形式更加前衛,獲得了大多數民眾的喜愛,投票超過70%,方案b當中的一些綠化景觀也得到了大眾的普遍青睞,尤其是樹木的選擇、樹木的搭配、后續養護方案受到了民眾的一致喜愛。在后期設計的過程當中,設計人員結合了方案a當中的建筑設計理念以及方案b當中的綠化景觀設計,重新制定了優化后的設計方案。
設計人員還可以利用目前的大數據技術、移動通信技術以及3D模型技術,向公眾公示設計圖紙和設計模型,由公眾來進行評判,并提出整改意見,再由設計師進行整改。這種形式周期較長,但是科學性比較高,可以基于市民提出意見,使方案更加完善和合理,創造一個更加通暢的溝通流程,但這種形式也對溝通雙方的素質要求比較高,在一些基礎比較好、公眾參與平臺比較完善的城市可以進行嘗試并建立試點逐步推廣,以提高公眾參與的實際水平[3]。
三、結語
綜上所述,城市公園的規劃設計要始終以人為本,強調公眾參與,拓展公眾參與的平臺與渠道,并完善立法,制定相應的公眾參與細則。從本文分析可知,研究城市公園規劃設計與公眾參與有利于我們從人性化的角度看待目前城市規劃設計方案的進步,因而我們要加強細節研究,建設完善的規章制度,不斷提高設計者的專業素養,建立完善的評價機制,促進公眾參與水平的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王莉莉.城市微更新中的景觀營造:奉賢南橋口袋公園調研及改造實踐[J].上海城市管理,2020(1):83-88.
[2]崔姍.城市休閑公園景觀設計[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0(1):122.
[3]倪潔.濱江公園休閑新天地項目的設計探討[J].山西建筑,2020(3):13-14.
作者單位:
楊春芳,洛陽市國花園管理處。
安瑞云,洛陽市隋唐城遺址植物園管理處。
邵靖,洛陽市國花園管理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