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萌


摘 要:隨著現代社會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更多的人開始注重城市的居住環境和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綜合公園作為“城市綠肺”,是園林綠化建設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文章解讀了安陽市園林綠化政策及相關概念,并對安陽市城市綜合公園進行了調研,分析了城市綜合公園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還為安陽市未來的城市綜合公園建設提出主要設計思路及發展方向。
關鍵詞:安陽市;城市綜合公園;景觀規劃設計
一、研究背景
(一)安陽市概況
安陽,河南省地級市,位于河南省最北部。安陽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甲骨文的故鄉、周易文化的發源地、紅旗渠精神的發祥地,享有“國家衛生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的稱號。安陽市現含4個市轄區、1個縣級市、4個縣,安陽市總面積7413km2,管轄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龍安區四個區。
(二)相關政策解讀
解讀《安陽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可知,加強城市設計工作是安陽市將重點開展的工作之一。其指出:加強城市設計工作就是加強城市總體、區域、重點地段、街道等城市設計,通過城市設計,形成城市特色鮮明、空間秩序完整、景觀環境品質優美的宜居之城[1],實現城市發展的可持續性。
安陽市城區園林綠化建設工作要突出“林水相依、生態自然、景觀優美、和諧宜居”的生態園林城市理念。重點規劃建設一批大型綜合公園、人工湖、小游園、社區公園、街頭綠地等項目,讓群眾能夠見綠、親綠。到2020年底,安陽市建成區綠地率要達到38%,綠化覆蓋率要達到4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2平方米以上。
二、城市綜合公園
(一)概念
城市綜合公園是現代都市的景觀“綠心”,它通常具有文化、生態、社會、科學、藝術等多重價值,可成為區域新地標。城市綜合公園是城市公共綠地的一種類型,為廣大居民提供了休憩、游覽、交往、科普、教育以及舉辦各種集體文化活動的場所,是有較完善的設施和良好的綠化環境的公共綠地。
(二)城市綜合公園的價值與意義
首先,城市綜合公園是城市的一張名片,既能展示城市的文化內涵,又能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數;其次,城市綜合公園綠地強調植物類型的豐富多樣,進一步強化了公園的生態品質;再次,城市綜合公園是整體綠地系統的核心環節,可以完善城市綠地系統中的點、線、面關系,調節城市公共空間的開合疏密程度[2],為市民提供休閑娛樂的空間場所。綜上所述,城市綜合公園有展示城市文化形象、彰顯城市生態品質、給市民提供社交空間等價值。
三、安陽城市綜合公園發展現狀及問題分析
(一)安陽城市綜合公園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前,安陽城市綜合公園發展速度較緩慢,市區僅有三角湖公園、安陽人民公園,改革開放之后,尤其近些年,一些城市綜合公園才開始加緊建設并投入使用。下面對安陽市較為典型的綜合公園進行簡要介紹:
三角湖公園,位于安陽市文峰區,占地7.2公頃,建于1951年,因基地形狀為三角形而得名,是安陽市建設的第一個公園。三角湖公園規模小巧精致,步移景異,以豐富的園林植物造景為主要特色,園內亭臺樓榭、假山疊石、名人碑刻眾多,徜徉其中能夠感受到以小見大、因地制宜的造園理念和千年古城的歷史文化底蘊。
安陽人民公園,位于安陽市文峰區東風路73號,建于1955年,占地18.2公頃,整個公園包括園容花卉區、游覽服務區、娛樂游藝區、動物觀賞區共四個區域[3],是安陽市早期較大的公共娛樂場所。
洹水公園,位于安陽市北關區,建于1984年,占地總面積32公頃,其中綠地面積19.57公頃,水面9公頃。洹水公園是目前安陽市區最大的一處自然山水園林,是一座依托自然山水,集展示殷商文化、娛樂休閑、科普教育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性公園。園內綠化均因地制宜,根據自身的環境特點選擇植物,建成了六處自然景區和四個歷史文化景點。其中,“洹園湖光”被列入安陽市新十八景之一,是當地居民休閑觀光的好去處,也是外地游客了解安陽悠久歷史與燦爛文化的地方。
易園,位于安陽市文峰區東部,占地面積32.08公頃,建于2003年。因安陽是周易文化的發源地,為了突出地域特色,展示博大精深的古都文化,在易園的設計之初,就將園內的主水面設計為太極圖的形狀(圖1),將古老的周易文化與現代生態休閑公園的建設結合起來,并將安陽東區公園定名為易園。易園是一座以植物景觀為主的生態文化休閑公園,包括四個景區,分別是沿中軸線以自然景觀造型為主的大自然詩情區、以文化休閑活動為主的滿天星區、以少年兒童活動為主的紅蜻蜓區、以中老年休閑健身為主的綠天使區。
安陽市迎賓公園(圖2),位于安陽市文峰區東部,總面積為46.09公頃,建設于2017年,可遠眺安陽高鐵站,是一處集市民觀光、休閑娛樂、科普認知、減災避震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城市綜合性公園。安陽迎賓公園包括文化演藝區、運動實踐區、湖島濕地區、藝術地景區等四個功能分區。設計靈感源于如意之形與太極之勢,玉為禮之器,水系在場地中猶如玉佩環繞,象征迎賓之禮與吉祥之瑞。設計主題為“環佩如意、流綠城景”,將悠悠洹水畔的古都文化與現代生態設計理念相結合,打造安陽城市新地標。
安陽市CBD公園(圖3),位于安陽市文峰區,是城市中軸線核心位置的綜合公園,總面積為18.74公頃,建設于2017年。園內共有六個功能區,分別是風情演繹區、漫動休閑區、汐平云渡區、闕影微瀾區、冬之碼頭區、臨波棧道區[4]。CBD公園以水景為主,中心人工湖形似蝴蝶,宛如一只蝴蝶在城市中軸線上翩翩起舞,正所謂“四時碧水迷蝶影,一湖翠色醉殷城”。CBD公園致力于打造一處集展示城市形象、彰顯文化特色、提升生態品質、供市民娛樂休閑的復合型生態綠地,讓安陽成為“水中有城,城中有水”的詩意宜居森林城市。
安陽示范區中軸綠廊項目(在建,圖4、5)分兩期建設,總規劃占地227.11公頃,全長7.5公里,寬150至850米。方案從傳統城市布局中汲取靈感,營造“山環水抱、藏風聚氣”的理想格局。遵循示范區城市設計“兩軸一帶、五湖四心”的空間格局,對如山、如河進行重建和梳理,挖湖堆山,貫通水系,重塑城市山水軸,構建中央公園帶,為營造森林城市構筑骨架體系。景觀結構為“一軸三段、八景十四園”。一軸為城市山水軸,三段為樂活綠軸段、文化綠軸段、智慧綠軸段,八景為蘆花尋幽、水木蘭香、桃源仙谷、如山曉月、天高鸞飛、仁德治邦、甲骨溯源、智湖秋風,十四園為濕地公園、體育公園、桃花源、民間藝術公園、如園、熱氣球公園、兒童飛行體驗園、航空運動公園、飛行營地公園、仁德公園、甲骨文公園、森林藝術公園、智湖、濕地涵養園。
(二)安陽城市綜合公園問題分析
目前,安陽市園林綠化工程仍在持續建設,除了三角湖公園、安陽人民公園、洹水公園、易園、安陽市迎賓公園、安陽市CBD公園等綜合公園外,也建設了若干小型游園、社區公園、沿街公園,但能夠給市民提供休閑運動的場所仍然很有限,大型綜合公園較少,并且已建成的公園仍然難以滿足市民日常的休閑觀賞需求。經過實地調研,發現以下問題:
1.綜合公園分布不均衡
安陽的綜合性公園大多都分布在文峰區、北關區,殷都區和龍安區較少,僅有一些小型公園或街頭綠地,出現了綠地分布不均的問題。殷都區和龍安區市民要跨區去大型綜合公園游玩,一方面人們日常出行不便,另一方面難以達到市民就近游玩的心理需求。
2.老舊公園需提升改造
隨著時代的發展,一些建設年代較久的公園問題日益顯露,因年久失修產生物質減耗、功能衰退、環境惡化等現象,整體面貌逐漸衰敗破舊,再加上規劃模式單一、景觀雷同而缺乏吸引力,歷史文化區域未得到有效保護而喪失特色,導致游人普遍參與度較低。因此,這些公園都需要適時進行改造。
3.公共設施建設不完善
公共設施建設不完善具體表現在:中心景區休憩設施不足,座椅數量不夠;垃圾箱較少,且沒有做分類處理;公園直飲水設施不足;游園步道鋪裝材料不夠環保,雨水不能及時下滲,偶有路面積水現象;針對弱勢群體設置的無障礙設施數量較少等。
四、安陽城市綜合公園發展建議
(一)加強資金支持,提高實施率
應加大對公園建設的資金投入力度,對老舊公園的改造與新建項目的資金投入應多元化、精細化,多方籌措公園建設的資金,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另外,需要提高規劃建設的實施率,避免大面積閑置空地、爛尾工程的出現,加速改造進程,避免不必要的損失和浪費。
(二)完善城市綜合公園建設體系
公園的建設應與城市整體發展規劃相協調,公園之間要形成“點、線、面” 相結合的分布格局[5]。加快老舊公園的提升改造,同時加快安陽市殷都區、龍安區大型綜合公園的規劃建設速度,彌補此區域大型生態綠地的空白。針對老舊公園的改造應加強改造前的調研與評估,樹立正確的改造方向,堅持連續性、漸進性、保護性的改造思路。針對待建設項目應建立全局思想,要規劃合理,有長遠眼光,與已建成的公園形成完善的城市公園規劃體系。
(三)注重傳統文化的運用與表達
安陽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很多公園都與歷史文化有關,例如殷墟公園承載了殷墟文化,洹水公園依托了商代文明,易園水系采用了太極八卦的形式,安陽迎賓公園設計理念選用了太極與玉佩結合的形式等。但是,安陽市公園整體的深層次文化挖掘度不夠,需要更加注重對城市文脈及場所精神的體現,要對歷史文化符號進行凝練,對場地元素合理分析,既要發揚對傳統形式的借鑒與繼承,又要借助傳統形式去形成新的視覺形象,使城市記憶能夠延續,彰顯場所精神。
(四)注重設計理念的創新與發展
城市綜合公園具有多重功能,因此在設計中應當注重設計理念的創新應用。首先,堅持以人為本,考慮弱勢群體的實際需求,實施無障礙坡道或人性化的廁所設計等,凸顯人文關懷;其次,因地制宜并體現個性化,使當地植物與引入樹種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營造可持續的成長型景觀;再次,注重“海綿城市”理念的應用,通過建立雨水花園、下凹式綠地、生態植草溝、綠色屋頂、透水地坪等進一步強化公園的生態品質;最后,強化“城市雙修”理念,強調生態修復、城市修補,修復被破壞的山體、河流、濕地、植被,不斷提高公共設施的服務質量,使承載的空間場所得到全面系統的修復、彌補和完善。
(五)強調多方參與和共同維護
首先,增加人們的參與度,廣泛聽取公眾意見,關注使用者的需求,注重公眾的反饋,使環境和人的關系更和諧;其次,運用多方投資合作與管理的綜合模式,即政府實施政策引導,市場企業積極投資運作,個人廣泛參與;再次,現在城市綜合公園均為開放式無邊界公共綠地,需要公眾共同管理與維護,因此要改變養護模式,調動市民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到城市公園的管理中。
五、結語
城市綜合公園作為城市園林綠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對外展示城市形象的窗口和名片,也為當地居民提供了休閑娛樂的好去處。相信安陽市綜合公園在未來的城市總體規劃與創新理念引導下,將走向更加開放的格局,讓我們攜手并進,為建設美麗安陽、打造生態宜居的國家森林城市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參考文獻:
[1]王敏.組織實施《總體規劃》重點開展12項工作[N].安陽日報,2015-10-12(4).
[2]陸偉宏.城市中央公園的建設及發展方向研究[J].住宅科技,2019(8).
[3]熊金明.安陽公園的變遷[EB/OL].[2020-02-04].http://www.ayrbs.com/news/2019-09/20/content_2063082.htm.
[4]高咪.CBD公園湖:蝶影碧波 水韻靈動[N].安陽日報,2018-10-12(1).
[5]王俊杰,賀鳳春,廖生安,等.城市公園發展現狀及對策探討[J].綠色科技,2010(9).
作者單位:
安陽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