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久起
【摘要】隨著我國教育理念的不斷創新,在新課標的要求之下探索新型教學方法,使得新的教學方法適應學生的年齡特征和理解水平,促進教學質量與教學效率的雙向提升,是當前我國教育行業開展教學方式創新的重要目標。中學物理的新課標要求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運用科學探究的方式進行理論知識的學習,此時教師就可以運用探究式教學方法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從而促進學生的各方面素質提升。本文先闡述了探究式教學的意義,再以當前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為出發點,提出中學物理教學中運用探究式教學的具體改進措施,為當前初中物理的教學方式創新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學物理;探究空間;師生定位
物理學科在初中階段,最為主要的是引導學生通過基礎實驗進行理論知識的理解學習。因此在物理的學習中,教師需要著重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得學生可以在學科知識的學習中通過自我探究的方式發現一定的物理現象。在對物理現象進行原理探索的過程中,學生可以探究物理規律,從而有效的提升自己的物理知識和學習能力,并通過這種方式找出適合自己的物理學習方法。在當前實際的中學物理教學中,探究式教學方法的運用效果并不樂觀,基于各種原因新型的教學方式沒有實現其原有的價值,因此在物理教學中,如何將探究教學方法進行深入貫徹,是教師們需要積極探索的課題。
一、探究式教學的意義
在當代的教育理念中,教學不再是單純的將知識傳輸給學生,而是在教學的過程中與學生共同進行知識的探索,通過教師的引導,使得學生了解本學科的知識內容是如何獲取的,以及如何更加快捷的進行相關知識的學習。教學的本質意義在于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習思維的鍛煉,通過實踐的探索,引導學生將現實內容與理論知識相結合。因此新型的教學觀念是科學探究式的,要求在教學中不斷引導,促進學生自主發現問題,細心觀察現象,并使用所學習過的知識解決相關問題。在教學中采用探究方式,就是在教學中注重知識獲取的過程,從而幫助學生了解并掌握一定的方法,實現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而在這個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創造性也獲得了最大限度的激發。
二、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學過程存在形式化
當前中學物理開展探究式教學的成效并不理想,這主要是因為部分教師并不能熟練掌握這一教學方式,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效果就遠不如其真實效果,使得這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最終趨于形式化。教師在教學中僅僅是對教學的理論知識進行研究,并且過分注重探究的結果,忽略了最為重要的探究過程,這就使得學生無法通過過程獲取這種教學方式所蘊含的真實價值。這種脫離了實際的教學不僅無法有效的提升課堂效率,還使得學生對這種方式產生了排斥心理。
(二)師生互動水平不足
新課改后,教學往往更注重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但是在物理教學中,這一目的被錯誤理解,反而使得教師在進行探究式教學時,僅僅為學生設定教學活動進行教學方法的實驗,實際上并不注重實踐結果,使得師生之間的互動成效不佳,沒有真正體現該教學方式的價值。
三、中學物理探究式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明確師生定位,緊扣探究教學關鍵環節
采用探究式教學,教師需要進行教學方法的創新,此時教師不能一味的進行理論知識的灌輸教育,而是要明確自己在教學中的定位。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任務由原來的傳播知識,轉變為組織引導學生進行知識探索。同時教師還承擔了指導者的角色。當開展新教學時,教師需要緊扣探究教學的關鍵環節,通過引導的方式教導學生獲取知識的方法,此時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提出,然后學生根據提出的問題進行相關的猜想和假設,并以此開展相關的學科內容探索過程,學生在這一過程中主動的獲取相關知識解決問題。在整個知識獲取環節結束之后,教師再次發揮其引導作用,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分析,進行整體學習情況的探究總結,教師在此過程中開展學生研究成果的評價總結工作,幫助學生在評析活動中總結經驗,獲取正確結論,同時還可以幫助學生升華知識內容,引導更多相關聯學科知識的探究。
(二)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探究學習興趣
探究式教學開展的首要階段是問題的提出,在此期間教師需要不斷開展問題情境的創設工作,從而促使學生在問題情境中進行問題的發現、提出和解決。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著手。第一,開展語言環境的問題情境設計。也就是說教師在引導學生提出問題的時候,采用語言將生活中比較常見的物理現象或者是與學習知識相關的內容描述成一個事件或者問題,從而使得學生積極探索老師所講述的物理現象的發生原理。第二,通過實驗進行問題情境設計。此時教師可以直接進行物理實驗,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引發疑問。第三,采用多媒體方式進行問題情境設計,此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進行相關物理現象的情境展示,從而讓學生探究現象中的具體問題。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級上冊第二章《聲音的特性》教學中,教師可以設置這樣的問題情境。我們在日常可以聽到蜜蜂飛行的嗡嗡聲,但是小鳥飛行的聲音是聽不到的,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通過這樣的問題情境的設定,引導學生思考這一情況產生的原因。
(三)拓展探究空間,切實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在問題提出之后,需要引導學生開展相關探究來解決問題。在此環節需要注重學生的參與度和探究過程的實踐性和開放性。這也是探究式教學較為核心的一個環節,有助于幫助學生發散思維,深入開展學科相關知識的探究工作。此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目標,向學生提出更多的發散性問題促使學生的思維往目標知識上轉移。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第十五章《串聯和并聯》教學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何進行串聯和并聯電路的電路圖設計,如何做到兩個開關同時控制一個電燈泡等。引導學生自主發散思維開展實驗,從而將學科理論知識進行深入研究。
(四)加強實驗引導,總結實驗教學物理方法
實驗是幫助學生理解物理學科知識最有效的教學手段。在實驗中,教師需要加強實驗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物理方法的總結。此時,學生作為獨立的個體進行試驗操作,教師作為引導者需要不斷關注學生的實驗過程,幫助學生體驗實驗的魅力,并培養學生在實驗過程中運用科學研究方法的能力,有效的進行學生思維能力的鍛煉。當然實驗過程并不是單獨個體就可以直接完成的,教師在此過程中還需要關注學生在開展實驗時的分工情況和合作狀態。通過這些信息的觀察,教師可以有效得知學生對實驗內容的掌握程度。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第十七章《變阻器》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小組內的分工工作交給學生,由學生自行根據本次試驗的目的和所需要的流程進行人員分工,并在實驗過程中進行實時指導,指導學生進行電路串聯和變阻器的使用。
(五)完善評價模式,不斷鞏固探究教學成果
在探究式教學中,帶領學生進行評價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對學生整個學習過程的總結,可以幫助學生系統掌握知識內容。一方面,學生在開展評價工作之前已經就學科內容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此時進行總結工作,可以幫助學生凝練思維,獲取更多的學科思維方式,教師加強對探究結果的解釋和評估,并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對于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是非常有利的。另一方面,學生接觸新型教學方式需要教師的鼓勵和認可,因此教師需要關注學生的內心狀況,積極發揮引導作用,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綜合素養。例如在進行人教版初中物理九年級第十七章《變阻器》的教學中,學生已經完成了試驗,教師安排學生進行實驗探討,并對學生的實驗過程和總結出的實驗結果進行評價。這個時候,教師也可以讓學生積極開展自評和互評,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綜合提高最終的評價效果。
四、結束語
在中學物理的教學中,探究式教學作為一種較為實用的方法,打破了傳統教學方式的桎梏,是創新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活動中,需要緊抓探究式教學的關鍵環節,有效的進行教學內容相關問題的探尋,并做好教學引導工作,幫助學生有效開展學科知識的探索研究,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
【參考文獻】
[1]胡茹芊,蔡水珍,曹思思,呂家豪,姚傳飛,劉喜斌.原始物理問題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原則與策略探究[J].名師在線,2020(09):19- 20
[2]林明華.不忘初心,以“物”為本,以“程”為要———中學物理課程落實素養培育的教學策略[J].物理教學探討,2019,37(10):1- 4
(福建省寧德市屏南縣華僑中學,福建寧德352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