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惠英
【摘要】如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日趨嚴重,許多家長為此發愁不已,老師也反映越來越多的學生上課走神、愛講話、做小動作。本文旨在以現代教育學、心理學理論為依據,研究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現象和危害,從家長、家庭環境、學校教育、社會因素四個方面淺析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并提出一些有助于改善兒童注意力不集中現象的對策,以期幫助孩子提高注意力品質,學會專注做事,專心學習。
【關鍵詞】注意力;危害;對策
2006年11月,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事業發展中心聯合中國社會心理學會在北京公布全國青少年注意力狀況調查結果。調查顯示:中國青少年的注意力集中狀況有待提高。調查結果顯示,僅有58. 8%青少年自認為能在上課時集中注意力,僅有48. 6%的青少年能在自習時集中注意力,僅有39. 7%的青少年能堅持集中精神聽課30分鐘以上。同時專家研究表明:注意力差、容易分心,已被列為兒童10大問題行為之首。中國心理學會科普委員會主任梅建教授認為“在內外因素一起改善的情況下,注意力水平是可以提升的”。
一、注意力的重要性
注意力就是人的心理活動指向和集中于某種事物的能力。宋朝知名學者揚時在《二程粹言.論學》中有云:“君子之學貴一,一則明,明則有功。”前蘇聯教育家切列巴霍夫也曾說過:“天才,首先是不知疲勞的、目標明確的勞動,在一定事物上具有集中注意力的能力。”由此可見,注意力對于學習做事是多么重要。有記者曾對多名中考、高考狀元進行采訪,發現學霸們之所以能取得好成績,不在于他們多刻苦勤奮,而是因為他們專注于學習的有效時間持久。
二、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現和危害
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做事有始無終,很難堅持做完一件事情,尤其是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即使做游戲,也難以一次堅持做完,看電視的時候也要動來動去,對很多事都往往有始無終。凡需要用心完成的事情都會讓他們疲憊不堪,所能堅持做下去的時間明顯短于正常兒童。這類孩子做事三分鐘熱度,經常丟三落四、錯誤百出。對別人說的話也似聽非聽,經常前面聽了,后面就忘,或者聽非所講,答非所問,目力所及的任何物件都會“勾”走他的心。
因此,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學習費時、效率低下,聽不進去,講不出來,對老師教授的知識常常一知半解;作業磨磨蹭蹭、粗心大意,經常丟題漏題,閱讀速度慢,對書本中內容看過就忘,當然就談不上理解和吸收了,還會影響記憶力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嚴重影響學習和考試成績;隨著學習難度的增大,他們無法跟上學習進度,成績逐漸下滑,甚至會引起厭學。
作為注意力不集中兒童的家長會經常收到來自學校的“邀請”,訴說孩子不遵守校規校紀,或惹是生非。這類孩子抗干擾和誘惑的能力較差,容易被新鮮的刺激所吸引,常常不遵守規則和指令,不樂于與人共享物品,缺乏耐心等待,容易與他人產生沖突;經常不加思索的插話;容易錯誤理解別人傳遞訊息的真實含義,而導致各種矛盾發生。當受到壓力時,會更無法掌控抑制能力,過激行為更加嚴重,有時在無特別原因的情況下,也會有非常憤怒的傾向。同時,這類孩子自理自立能力差,缺乏自我管理能力,無法獨立做好有結構性或有目標的活動,經常要在家長的督促和監督下完成作業。
長此以往,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因無法充分地發揮自身的能力,而失去對學業的興趣,甚至失去自信,感到自卑。
三、注意力不集中的原因分析
(一)身體因素
很多父母認為孩子注意力不集中是孩子主觀上不努力造成的,這是一個錯誤的觀念。有些孩子也很想做好,但缺少一個良好的身體基礎。由于早產、剖腹產或身體發育不良等原因,一些孩子的身體發育和神經發育不協調,造成他無法自控自己的行為。
(二)環境因素
伴隨科技不斷進步,人們家庭生活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電子產品,這些電子產品圖畫豐富,變化頻率快,如果孩子早期經常接觸,感官上受其刺激,久而久之,就會對教學書等變化少的事物失去興趣。另外,食品中各種添加劑的使用也會影響孩子的專注度。
(三)人為因素
經常會看到這樣的現象:到吃飯時間,孩子還沒有完成手上的“工作”,過家家,拼玩具,家長就會不停催促,甚至因此責罵孩子,或者孩子在做作業,爸爸在旁邊打電話,媽媽在聽音樂,或者爺爺奶奶心疼孩子,時不時給他遞吃的喝的等等。其實,大部分孩子都具有專心做事的能力,只是當孩子想專心完成一件事時,常常受到這種人為的干擾,時間長了,孩子注意力就無法集中了。可以說,很多父母就是導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元兇”。
四、注意力不集中的對策
(一)運動提高身體機能
文武之道,一張一弛,能夠改善注意力的最好方法是運動。當人們專注做一件事時,大腦中的多巴胺和血清張素的濃度很高,醫學研究表明,運動到一定程度時,大腦會自動分泌多巴胺、血清張素和正腎上腺素,這些神經傳導物質啟動注意力系統。所以孩子運動后的學習效果比較好,記憶力比較強。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的研究者們就建議,每日步行二十分鐘可以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取得更好的學業表現。爸爸媽媽要經常陪孩子做一些運動,項目上盡量選擇有伸展性的運動,如打乒乓球,就是訓練孩子專注力的最佳運動,如果爸爸媽媽能每天陪孩子打十五分鐘左右,堅持三到六個月,孩子的注意力就會有明顯改善。
(二)做好電子產品管理
這一點非常重要。許多教師表示,智能手機的不合理使用,已經削弱了學生的注意力。世界頂尖醫學雜志《柳葉刀》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確認:電子產品對記憶力和注意力的影響是存在的。華盛頓大學的腦科學研究學者克里斯·塔基斯博士對2600名0- 3歲孩子進行了研究,發現:“3歲以前,每天平均每多看一小時的電視,7歲時注意力障礙的問題的發生率就會增加10%,如果一天看三個小時電視,概率就會提高至30%?!遍L期觀看畫面變化很快的兒童節目會改變大腦的思維方式,使孩子很難集中注意力學習書本上的知識。因此,家長要做好電子產品的管理,不要讓孩子長時間觀看動畫片以及接觸刺激性的電子游戲。全球首富比爾·蓋茨就要求孩子:14歲前不能擁有自己的手機,不能在餐桌上使用手機,更不能在入睡前使用手機。法國已經開始督促家長不要讓三歲以下的孩子看電視,美國兒科醫生也建議全面禁止孩子看電視至少18個月。
(三)排除人為干擾
家長要避免自己的過度關心對孩子注意力的破壞。當孩子專心地做作業或玩玩具時,父母切不可隨意打斷孩子,即使作業過程中出現錯誤,也應該耐心地等孩子把作業完成再給予指導,或等孩子完整地完成一個“玩”的過程,再下新的指令。要知道,孩子完整地完成一件事情的過程,就是在培養自己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在孩子結束他們的“工作”之后,給予孩子肯定:“你能這么專注地做好一件事情,這很了不起!”讓孩子意識到完整地做完一件事是很重要的,并把做這件事時的注意力和心理過程遷移到其他事情中。
(四)排除環境干擾
孩子注意力的養成,也受周圍環境的影響,有智慧的先人已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才有“孟母三遷”的故事。生活環境如果過于混亂、嘈雜,必然影響孩子的注意力,作為家長,要盡可能提供單獨的房間給孩子學習做事,培養孩子整理收拾房間的意識,教會孩子歸類擺放學習物品和生活物品,并促其養成習慣。在孩子做作業時,家長不要隨便進進出出,更不可大聲喧嘩或高聲談論學習之外的事情,這樣勢必引孩子分心,而無法專注于學習。
總之,注意力是提高孩子學習能力的基礎,家長如果懂得用正確方式教養孩子,給予良性刺激,給予適當的行為控制與相應的注意力訓練,就一定能夠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注意力品質。
(福建省福安市韓城一小,福建寧德355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