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建設工程 施工合同 法律問題
作者簡介:楊山,廣東海法(東莞)律師事務所,四級律師,研究方向:建設工程施工合同。
中圖分類號:D923.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60
建設工程通常屬于大型建筑項目,在實際施工建設過程中涉及到諸多方面,也會受到多個方面因素的影響,其次,對于技術的專業性要求比較高,屬于綜合系統性的工作,其中包含前期設計、勘察、施工、過程監理以及最終評定等多個環節,因此,高質量的工程項目是需要不同環節之間密切配合的。但是當前國內建筑行業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在建筑開發建設過程中,各種不規范操作問題也越來越突出,違法違紀現象經常發生,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也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比較典型的:工程整體質量不達標、承包不符合資質、拖欠工程尾款等,部分施工企業為了減少成本投入、加快施工進度,從而忽略了施工設計環節,邊設計、邊施工、邊使用的違規現象屢禁不止。因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當中的內容與實際案件之間存在很大的爭議,且錯綜復雜,法律能夠適用的新問題以及新情況不斷增多,司法理念產生沖突等導致該類型案件處理難度非常大,應當引起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
(一)建設工程合同的涵義與類型
《合同法》規定,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是承包企業在進行施工建設,發包人支付款項的合同,承包人通常指的是具備資質,并進行工程前期勘察、設計以及建設施工的相關企業,而發包人通常指的是建設單位,也是投資單位。
建設工程合同糾紛案件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1.建設工程勘察糾紛;主要指的是施工企業受發包人的委托,對項目進行勘察的環節,并得到相應的報酬。主要內容包括結合建設工程的實際需求,勘察以及分析建設場地的地理環境特點與巖土工程基本條件,并編制相應的文件,完善施工設計。
2.設計合同糾紛;主要指的是對建筑項目進行相應的設計工作,針對建筑項目的要求,對工程項目所需要的經濟、資源、環境以及技術等條件進行綜合全面的分析,完成設計文件和相關工作內容。
3.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其主要內容包含工程項目的施工范圍、具體地點、實際工期、工程項目造價以及尾款支付、竣工驗收等環節。
4.建設工程項目分包合同糾紛;主要指的是工程承包方將部分工程分包給其他企業去完成,并達成協議。
5.監理合同糾紛;與監理單位簽訂協議之后,監理單位承擔相關監理業務,必須要嚴格按照相關設計文件、承包合同以及技術標準等,對施工建設工期、質量以及資金使用等環節實施監督與管理[1]。
(二)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案件具備的特點
施工合同通常分為建筑與安裝兩個部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通常很容易會涉及到一些相對敏感的問題,如工資、工程質量等,在適用法律、證據認定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困難。具體表現為以下方面:合同標的物存在社會性與多樣性的特點,在《建筑法》當中對于工程規定為房屋建筑和相關配套設施與建造的線路、設備安裝等相關活動,在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當中,標的物不僅包含商品住房、也有酒店工程以及辦公大樓等,因此,能夠說明合同標的物存在多樣化的特點。
審核認定比較復雜:法律明確規定,要在保障案件具有充足證據的基礎上做出裁判,證據必須要具備真實性、合法性以及關聯性的特點。事實、證據認定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首先,工程量復雜,由于建設工程通常施工建設周期較長,參與施工建設的相關職務人員變動較多,新員工在前期不熟悉施工狀況,如果出現操作不規范的情況,便會嚴重影響認定工作效率。再者,如果雙方對工程款項存在爭議,法官并不是專業的審價技術人員,因此,必須要以相關審價部門出具的專業性意見為依據進行準確的判斷,才能夠有效保障案件處理的公正、公平[2]。
(一)死包價情形下要求工程價款鑒定處理
就目前建筑行業現狀來看,工程總價款的主要約定方法為三種,即可調價、固定價以及成本加利潤。固定價又包含固定總價與固定單價之分。在實踐當中,大約有超過80%的相關案件都是約定固定總價。其主要是因為當前國內建筑市場在快速發展的同時,制度體系有待完善,導致建筑管理不到位,在施工過程中,時常出現以次充好,偷工減料的違規操作,一味的追求經濟利潤。因此,在合同當中,當事人通常約定為固定價、死包價,在后期不作調整。但是在實際施工過程中,工程建設項目經常會遇到工程量增加、設計變更等問題,要求對工程總價款進行有效鑒定,發包人一般主張工程總價款應當嚴格根據合同約定進行,也就是包死價進行工程價款結算。
對于此類問題,如果當事人之間在簽訂合同之間約好的包死價方式進行結算,對于承包人提出的造價鑒定申請不予采納。因為在招投標階段,承包企業通常會采取低于實際定額的方式獲取投標,發包人通常也會選擇價格較低的企業,與之簽訂合同。所以,合同價通常低于標準定額,工程造價鑒定通常根據國家相關規定標準要求進行計算,如果同意鑒定申請,對發包人是不公平的,也失去了合同的法律意義,嚴重影響建筑市場的秩序和穩定發展。所以,對于前期約定總價款,之后又申請造價鑒定的情況,應當不予支持。對于增加的工程量,當出現糾紛時,當事人之間可以進行協商,對該部分工程價款進行計算,對該部分的價款進行重新鑒定。
(二)多份合同情形下工程總價款問題處理
在案件審理過程中,時常會出現當事人與合作單位簽訂兩份或以上的合同,且都有登記備案,有的構成黑白合同,對于這樣的情況,該怎樣計算與確定工程總價款呢?應當結合案件的實際情況,具體分析:
1.相關當事人之間所簽訂的合同工程項目是國家強制招投標的范圍之內,通過了備案登記,與私底下所簽訂的合同內容不一致,所登記備案的合同為白合同,沒有進行登記備案的合同便是黑合同。相關法律規定,這個時候應當嚴格按照白合同結算工程款項。
2.當事人之間所簽訂的合同未涉及國家強制招投標范圍之內的,且有登記備案,私底下所簽訂的合同與備案合同不一致,應當按照登記備案合同。私底下簽訂的合同也可能會認為是走過場,不具備一定的約束力,其次,也會對其他相關投標人的利益產生一定的損害,嚴重擾亂市場秩序。所以,應當將登記備案合同作為工程結算的主要依據。
3.當事人之間簽訂合同工程項目不再強制招投標范圍之內,當事人之間也未進行相應的招投標,但是有在相關部門進行備案,備案的合同內容和私底下簽訂的合同內容不一致,這種情況,應當認定其不符合黑白合同認定條件,且相關當事人之間也只能履行一份合同內容,要根據當事人的實際情況,確定工程總價款[3]。
(三)建材價格上漲要求變更的處理
建設工程項目在具體施工過程中,通常時間周期較長,在這個過程中,建筑材料可能會發生一定的變化,在結算環節中,承包人會提出因為建筑材料價格上漲,造成建筑成本的增加,要求增加工程款。發包人則認為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是正常的商業施工風險,不應當由發包人承擔,不同意增加工程款項,其次,不同地區的標準要求不同,判斷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4]。
對于該種情況,如果在合同當中對建筑材料價格上漲有進行約定,則按照合同約定進行確定和處理,如果無約定,則由法院判決。在判斷客觀因素變化的時候,應當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及時發覺存在的風險與情勢變化情況。建筑材料上漲屬于商業潛在風險,不作調整,其次,建筑材料上漲應當分為主材與非主材部分,非主材部分,占比不大,不進行調整。主材部分由分為一類與二類,一類調整范圍在50%-100%之間,二類掌握范圍在30%-50%之間,這樣也能夠避免調整方案對施工單位與承包單位存在不公的情況。
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合同當中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依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工程結算、轉包分包問題、內部轉包問題等。想要有效解決建筑工程施工合同法律問題,就必須要開展深入的研究與分析,不斷的完善解決措施,才能夠為我國建筑行業的健康穩定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雷鑫,王鵬.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的法律問題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2(2):78-80.
[2]高玉蘭.建設工程墊資承包的法律風險與防范措施[J].建筑經濟,2018,33(11):95-97.
[3]馮小光.《關于審理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解釋》的理解與適用[J].建筑經濟,2018,44(1):7-11.
[4]何佰洲,周顯峰,何相宇.建設工程施工合同法律效力對確定工程造價的決定性影響[J].建筑經濟,2018,33(3):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