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婚內財產侵權 損害賠償 制度構想
作者簡介:耿紅軍,西寧市城北區人民檢察院。
中圖分類號:D923.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74
在社會關系的組成部分,其中非常重要就是夫妻之間的關系,任何的個體都無法脫離其家庭關系和婚姻關系。這些年以來,隨著社會高度發展和人們普法理念的不斷推進,其傳統的“男尊女卑”的思想和封建的婚姻觀念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從而造成了有越來越多的婚姻方面的法律問題也出現在了我們的生活中,同時這其中關于婚內財產侵權的一些問題也引起了我們的思考。
婚內財產侵權的含義是指在夫妻中的一方在婚姻存續期間內,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侵害到了另一方的合法財產權的行為,然而在我國的《婚姻法》中,僅僅只是做出了夫妻間的離婚損害賠償規定,但是這項規定不能夠明確規定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的侵權行為責任的承擔,從而使得審理這類案件的過程變得十分困難。本文在此背景的基礎上,簡要的分析一下婚內財產的侵權制度的理論基礎,通過比較從而分析英美法系與大陸法系有關于婚內財產侵權的有關立法規定,引進了國外先進的經驗從而提出完善我國關于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的構想,從而維護受侵害方的合法權益,促進家庭和諧和社會穩定。
婚姻是家庭形成的基礎和前提條件,社會穩不穩定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家庭的穩定,任何個體都不能脫離婚姻家庭關系,因此,婚姻家庭關系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社會的發展與婚姻家庭的發展相互影響,傳統的婚姻中的封建思想也有所改變,人們的法制意識也越來越強,因此,越來越多的婚姻關系中的侵權問題受到人們的關注。而婚內侵權又分為婚內人身侵權和婚內財產侵權,受到傳統“男尊女卑”的思想所影響,夫妻之前所實施的侵害、毆打等行為已經屢見不鮮。國內學者對于婚內人身侵權行為已經有了眾多的研究與討論,但在婚內財產侵權的方面,我國《婚姻法》中僅對夫妻之間離婚時需承擔的損害賠償作出了部分規定,但對于夫妻之間的財產侵權不足以引起離婚的情形卻沒有明確的規定,對于婚內財產侵權如何賠償也沒有明確的規定。其次,我國的法條和司法解釋僅僅規定了夫妻雙方之間對于共同財產享有平等的處理權,但卻沒有進一步制定出具體的規。
因此本文將著重討論婚內財產侵權及試圖構建損害賠償制度,以維護受侵害方的合法財產權益,能夠促進社會關系的和諧穩定。
婚內侵權是指夫妻二人之間,即具有合法婚姻關系的夫妻,通過作為或者不作為的方式侵害到了另一方的人身權利或者財產權利的侵權行為,且侵權行為需要符合一般民事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這類侵權行為統稱為婚內侵權。但在目前傳統民法理論領域內關于這類侵權行為是否能夠認定為夫妻婚內侵權行為仍存在著較大爭議:
1.第一種是肯定說。支持肯定說觀點的學者認為,夫妻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引發各類矛盾,在沒有合理科學的及時解決后,更容易引發侵權行為,這與民法意義中的一般侵權行為是可以劃等號的,當婚內侵權行為發生時,完全可以將夫妻雙方當作民事主體雙方當事人,受到侵害的乙方有權要求另一方承擔侵權責任。
2.第二種是否定說。支持該種學說的學者認為,婚姻關系能夠得以維持的基礎離不開夫妻感情,如果被冷冰冰的法律介入其中,可能會對夫妻之間的婚姻關系產生不可預計的后果,很容易傷害到夫妻之間的感情,從而導致婚姻關系的破裂,與促進婚姻家庭與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的初衷背道而馳。
縱觀域外各個國家的民法婚姻法,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關于因婚內侵害配偶權益而需承擔侵權責任的規定,甚至許多國家的立法已經相當完備,通過對比分析,梳理國內外相關夫妻婚內侵權責任方面的立法進程與法律規定,適當引進域外先進的經驗,為構建我國婚內財產侵權的損害賠償制度提供一定的理論基礎。
(一)英美法系國家婚內財產侵權的立法演進
關于婚內損害賠償問題,英美法系的國家經歷了三個不同的階段,由一開始的對于婚內損害賠償的否認到之后肯定婚內損害賠償,最終夫妻間的一切損害均需要進行婚內損害賠償。早在英國君主立憲制度確立之時,已婚婦女幾乎是沒有人格主權的,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直至1882年英國頒布了《已婚婦女財產法》,其中十分明確的表明了妻子是可以對自己的丈夫提起財產侵權訴訟。
隨后,英國政府在1920年頒布了《婚姻改革法》,擴大了婦女的權利,且在之后的半個世紀,英國不斷對之前的法律規定加以完善,并且還創造性的提出了夫妻婚內侵權行為如何實施的主要方式,且針對不同的侵權行為提出了對應的損害賠償責任。
(二)對我國的啟示
由于近些年來,全世界范圍內的女權運動和人權意識的覺醒,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人們重視婦女的地位、越來越多的婦女渴望得到平等的對待,因此在立法中承認婚姻關系中夫妻雙方的平等地位,賦予雙方追責的權利,保護受侵害方的合法權益就是人權意識的良好體現。
綜上所述,通過域外婚內財產侵權的立法演進可以看出,無論是英美法系國家還是大陸法系國家普遍上都承認了夫妻雙方地位平等,受侵害方可以向侵害方要求損害賠償,有的甚至明確具體的制定了損害賠償制度。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良傳統需要傳承和延續,不應該抱殘守缺,固執己見。因此,我們應該適當借鑒域外國家關于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的相關法律規定和制度,科學合理的結合我國國情,制定出真正適合我國的婚內財產侵權制度。
我國《婚姻法》中第46條規定了離婚期間的損害賠償制度,但針對不足以引起離婚的婚內財產侵權行為如何追責并沒有明確具體的規定。為了避免出現夫妻中的一方以夫妻關系為由規避對另一方的侵權行負責的情形,以及為了防止模糊的法律規定給我國的司法實踐帶來困擾。鑒于此,完善婚內侵權立法和建立婚內財產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一)完善婚內財產侵權責任的立法建議
1.由案述法
張某(男)與方某(女)于2002年經人介紹登記結婚。在05年時方某將其與父母的一套房屋出售后所得到的50萬元房款作為首付并按揭貸款了80萬元購置了一套房屋,房屋產權也登記在方某一人名下。直到2008年張某與方某的感情出現了問題,雙方爭吵不休,終于張某在2009年向法院起訴離婚。在庭審中方某堅持稱房屋首付款為自己的婚前個人財產且要求貸款需兩人平均承擔,但是由于時間較長,方某無法提供支付首付款的憑證,無法證明首付款屬于婚前個人財產,雙方爭執不休。方某害怕最后的審判結果對自己不利,在調解過程結束后立馬通過中介公司將房屋出售了。方某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私自處理夫妻間的共同財產,屬于侵害了張某的婚內財產權。
上述案例并不是特例,在現今的日常生活中,夫妻在婚姻存續期間侵犯到另一方的財產權益的案件數不勝數,但由于人們陳舊的思想及立法的缺失,受到侵害一方的權益往往無法得到真正的保障,進而影響到家庭的和睦和社會的穩定,因此完善婚內侵權的立法規定是必要的。
2.關于婚內財產侵權的立法必要性
我國現行的《婚姻法》中所規定的法定財產制婚后所得共同制。在婚姻存續期間內,夫妻雙方享有平等的地位,具有平等的處理權。因此從法理意義上講,在婚姻關系存續期間,夫妻共同共有關系發生的原因沒有消滅,共同財產就無法分割。但針對不足以導致婚姻關系破裂的財產侵權行為發生時的具體責任承擔卻沒有規定。且在締結婚姻關系后,夫妻之間的共同財產的范圍逐漸擴大,個人財產范圍逐漸減少。盡管在我國《婚姻法》《侵權責任法》等法律法規中均能找到對婚內侵權行為的一般性概括規定,但是卻沒有明確具體的權利與義務。若能夠明確對其做出具體的規定,當發生侵權行為時就會導致損害賠償無法得到合理保障,從而會影響到我國婚內侵權責任制度的整體進程。
不難看出,雖然對于夫妻財產制度的規定能夠基本滿足正常情形的需求,可一旦出現夫妻雙方僅就財產侵權發生糾紛但卻并不想解除婚姻關系的情況時,現有的法律法規制度就無法滿足需求了。因此,對于完善我國婚內財產侵權的立法規定是十分必要的。
(二)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的探究
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的現實要求:
1.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能夠完善我國立法的不足
我國《婚姻法》第46條與相關的司法解釋表示,夫妻雙方在發生侵權損害時可以提起侵權之訴要求損害賠償,但是受害方在提起損害賠償時須提起離婚之訴。因此,對于受害一方來說,想要得到損害賠償就必須以解除婚姻關系為前提,這對于受害方來說其合法權益受到的損害且無法要求損害賠償,亦無法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正因為如此,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在我國的現實生活中顯得尤為必要。
2.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能夠有助于指導司法實踐
雖然我國現行的婚姻法對于“離婚損害賠償”有了明確的規定,但是對于與“離婚損害賠償”相似卻不相同的夫妻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來說,離婚損害賠償的規定并不是完全適用的。而在我國,由于立法規定制度的不完善,法院對于每年大量的此類案件的處理方式也不盡相同,這會使得法院在審理此類案件時爭議較大,給我國的司法實踐帶來了一定的困擾,也使得的當事人維權變得更為困難。因此構建婚內財產侵權損害賠償制度能為我國的司法實踐提供一個明確具體的法律依據。
良好的婚姻生活能夠促進家庭和諧與社會穩定,然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與婚姻家庭財產有關的矛盾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由于沒有及時解決問題加上沒有合適的解決方法導致許多婚姻關系面臨破碎,在這種情形出現時,我們首先應找到解決婚內財產侵權的合理科學解決的方法,因此完善我國關于婚內財產侵權立法值得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們應從根源上看待和解決這個問題。設立相應的制度能夠科學合理的解決矛盾與糾紛,不僅起到警示作用也能很好的保護被侵害方的合法權益,維系婚姻關系的延續,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除此之外,我們還應當從多渠道、多方面完善我國婚內財產侵權的救濟,才能使得婚姻關系更加和諧,從根源上減少婚內財產侵權行為的發生。
注釋:
丁夢瑩.夫妻婚內侵權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沈陽工業大學,2017.
朱美寧.婚內侵權責任法律問題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11.
參考文獻:
[1]陳葦.外國婚姻家庭法比較研究[M].群眾出版社,2006:93.
[2]夏吟蘭,羅滿景.夫妻之間婚內侵權行為的中美法比較[J].比較法研究,2012(3):54- 62.
[3]肖鵬.婚內侵權責任探析[J].中華女子學院學報,2012,24(2):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