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環境人權 歐洲 人權法院
作者簡介:沈然冉,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州墨爾本蒙納士大學(Monash university)。
中圖分類號:D916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41
近年來,環境保護問題已經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國際層面,環境是大家普遍關心的問題。國際環境問題的這種發展導致在國家和國際法院審理的環境案件有所增加。
二十世紀70年代,公民首次被給予個人權利以實現環境清潔,并將其運用于法庭 。歐洲委員會闡述了附加議定書1/1952號保護人權和歐洲公約, 其提出個人享有清潔環境和不受影響環境的權利。然而,這些努力沒有成功,因為此番言論并沒有從政治上被接受。但在各種學術和政策辯論之后,歐盟于1985年通過了一項指令,規定對可能對環境產生重大影響的公共或私人項目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并且,將公眾獲取環境信息定為強制性的。
最近,由于環境問題影響到越來越多的人,包括歐洲、美洲、非洲等地區的人權法院都參與到環境保護。歐洲人權法院的環境判例法(Environmental case law)的擴展正是基于這樣一個事實,即《公約》規定的某些權利的行使可以通過暴露環境破壞,從而阻礙環境危害,實現防治的目的。由于《公約》第34條和第35條對受理要求的解釋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法院的判例法間接支持國際上對清潔環境人權的承認。其基本受理要求涉及受害人的地位和做出最后判決之日起六個月內用盡國內補救辦法的情況;最重要的是,提交給法院的案件必須與侵犯人權有關。
國際法院對《公約》的解釋是非常動態和不斷演變的 ,因此,人權與環境保護之間的聯系在許多情況下決定了間接資格。根據第34條,向法院提出的請求必須由一個人、一個非政府組織或一個團體提出;基本條件是,申請人必須是締約國之一侵犯《公約》或其《議定書》所承認的權利的受害者。《公約》第35(1)條規定了受理標準,其中大多數是程序性的,例如六個月內用盡所有內部補救辦法。第35條第(3)款規定了若干受理標準,例如明顯沒有根據的索賠和沒有重大不利之處,這些標準要求法院在這個初步階段評估案件的是非曲張。
關于受理規則,法院在許多決定中曾指出,這些規則的適用必須具有一定程度的靈活性,而且不能過分形式主義。正如法院在格魯吉亞訴俄羅斯(II)號(Georgia (Russia) v. Russia (II))判決中所述,后一標準只適用于個別請求,不適用于國家間案件。前歐洲人權委員會指出,申請人不能作為一般人民的代表提出申訴,因為《公約》不允許這樣的群眾行動 。但是,在這方面也有例外,法院指出,在一些判決中,非政府組織在某些情況下可以作為真正受害者的代表。
歐洲人權法院在其判例中確認了保護人權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以及環境的惡化間接地影響到人權。這種關系的已成為國際趨勢,它認識到環境退化將影響到整個社會,從而影響到公民享有清潔環境的權利。
然而事實卻是歐洲人權法院不保證公民享有清潔環境的權利。但是,《公約》及其《議定書》間接地為環境問題提供了保護。在這方面,提交給歐洲人權委員會的許多案件創造了真正有效的環境判例。
有學說認為,個人享有清潔環境的權利并沒有任何傳統的保障 。法院在Loizidou訴土耳其(Loizidou v. Turkey)一案中說:《公約》是一個存在的工具,它必須根據法院判例法中充分確定的目前情況來解釋 。因此,若因其不能在《公約》中直接援引,即使對清潔環境權的侵犯不受《公約》保護,也可能是對《公約》所保障的其他權利的侵犯 。
近年來,法院審查了大量的申訴。這些申訴中有個人指出,對其《公約》權利之一的侵犯導致了消極的環境因素的出現 。有一些人權與環境保護領域有關,歐洲人權判例法院已在環境案件中保障了環境問題,但這可能影響到生存權、私人和家庭生活的權利, 財產權與尊重他人財產的權利等。
《歐洲人權公約》第2條規定的生命權規定了各國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護人類生命的積極義務。會員國的積極義務可以適用于危險的活動,如工業活動,因這些活動本身是危險的,又例如廢物收集設施的管理 。
在Onery ld z訴土耳其(Onery ld z ?v. Turkey)的情況下,法院發現違反第二條的約定。導致作出這一決定的事實包括一個城市垃圾填埋場,1993年4月在那里發生了一次甲烷氣體爆炸,39名在周圍非法建造房屋的人被炸死,申請人的九名家人在事故中喪生。投訴人抱怨說,其沒有采取任何特別措施來防止爆炸;并且,有一份專家報告提請當局注意采取預防行動的必要性。可見,爆炸是本不會發生的。法院認為,由于沒有采取適當措施防止申請人的9名近親意外死亡,因此在實質性方面違反了《公約》第2條。在程序方面,法院認為,由于缺乏足夠的法律保護來保護生命權,因此違反了第2條。但另一方面,在L.C.B. 案例中,申請人的父親在1950年的四次核試驗中,在圣誕島的皇家空軍擔任餐飲助理時暴露在輻射中。申請人出生于1966年,1970年被診斷出患有白血病。他的醫療檔案顯示可能是父親輻射的原因。申請人表示,國家沒有就核試驗對其未來子女的影響向父母發出警告和提供咨詢,也沒有監測他們的健康狀況。法院認為,沒有違反第2條的理由是申請人沒有在她父親的輻射暴露和她的疾病白血病之間建立因果聯系。
雖然環境退化并不意味著違反了《公約》第8條,但環境因素可以間接地、嚴重地影響私人和家庭生活。《公約》第8條保護尊重公民各種利益的權利,并意味著對環境問題的擴大權利。并且,國家有積極采取本條規定的維權措施的義務。
在Kyrtatos訴希臘案中(Kyrtatos v. Greece),申請人譴責了一項非法的城市規劃法案,該法案破壞了希臘憲法保護的一塊沼澤。法院以申請人沒有提供令人信服的論據表明傷害鳥類和其他受保護的物種生活在沼澤直接影響了他們的權利為由,判定其沒有違反第八條。例如,如果對環境的所謂破壞破壞了申請者住房附近的森林,而這種情況可能直接影響到申請者的福利,情況就會有所不同。另一方面,法院認為,由于該地區的城市發展(噪音、夜燈等)所引起的申請人所在社區的不適程度并沒有達到足以考慮到第八條的目的的嚴重程度。
Ttar訴羅馬尼亞(Ttar v. Romania)一案中,父親和兒子抱怨公司所使用的工藝流程在黃金開采活動是致命的,因為公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活動發生在他們的家園。2000年1月,這家公司發生了一起環境事故。一份聯合國報告顯示,一座大壩被破壞,大量氰化鈉和被污染的水被釋放到環境中。投訴人還爭辯說,當局沒有采取任何行動,盡管其中一名申請人提出了無數的投訴,說他們的生命受到了威脅(特別是他們患有哮喘的兒子的健康)。在這種情況下,法院發現其違反《公約》第八條,由于羅馬尼亞當局未能在他們的責任范圍內來評估出一個令人滿意的礦業公司可能涉及的風險程度,并對此采取必要的措施、保護當事人的權利,尊重他們的私人生活和家園,即破壞了環境以及公民享有健康的權利。法院強調,污染可能會干擾一個人的私人和家庭生活、影響他的健康;對此,國家需要通過管制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危險的工業活動的授權、設立、運作、安全和監測來確保其公民得到保護,因為一定程度而言,工業活動往往對環境和人類健康構成危險。
第13條談到了《公約》與國家法律制度之間的合作關系。其要求各國保護人權,并保證對侵犯人權行為采取有效的補救措施。
在Kolyadenko等人訴俄羅斯(Kolyadenko and Others v. Russia)案中,申請人住在河與水庫附近。他們受到符拉迪沃斯托克市一場大洪水的影響,因為當局在沒有任何事先警告的情況下把水淹了出來,沒能把它治理于運河;并且,他們還抱怨他們的房屋和財產被嚴重損壞。法院認為,這違反了《公約》第2條,即其實質性和程序性方面,因為俄羅斯沒有尊重其保護申請人生命的積極義務,而且沒有就當局的責任對該事件作出司法反應。法院認為,這違反了《公約》第8條,并指出負責當局沒有盡最大努力保護申請人的權利。然而,對于第十三條的約定,法院發現它沒有被侵犯。基于俄羅斯法律規定的程序的結果對申請人不利,他們沒有表明,根據第13條,現有的補救辦法是不夠的。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說,環境保護與人權保護有著密切的關系,這一點已經得到了人權法學的承認。歐洲人權法院的判例法承認,在《公約》第2、8、13條適用的情況下,個人享有潔凈環境的權利。
環境保護離不開人權保護的理念。事實證明,環境破壞對人類產生重大影響,特別是在生命權、健康權、財產權等方面。毋庸置疑,未來的挑戰在保護環境;并且,顯而易見的是,環境問題直接影響人權這一現象將導致環境法學的延伸,同時,不僅歐洲人權法院,而且其他國際法院也更加明確地承認清潔環境的人權。鑒于此,各國和國際組織必須更容易接受執行清潔環境的權利,因為有可能向歐洲人權法院提出一項新的議定書,直接規定在清潔環境中的人權。正如哥斯達黎加最高法院所說,對法律解釋或適用的任何疑問都應以有利于自然保護的方式解決。
注釋:
Oana-Maria Hanciu, The right to a clean 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 recognition of a human right to a clean environment by EctHR jurisprudenc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Challenges of the Knowledge Society”-CKS, Bucharest, Romania, 2015.
Harris, O Boyle& Warbrick, Law of the European Convention on Human Rights, Thir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4:8.
X Association v. Sweden 1982, CEDO.
Frederic Sucre, La protection du droit a l`environnement par la Cour europeenne des droit del`homme, Les Nations Unies et la protection de l`environnement, Paris, 1999:140.
Malcom Shaw, International law, Fifth Edi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ambridge, 2003:756.
Mircea Dutu, Dreptul international al mediului, Ed. Economica, Bucharest, 2010:159.
Manual on Human Rights and the Environment, Council of Europe Publishing, Strasbourg, 2012:8.
Onery ld z v.Turcia[CEDO], paragraph 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