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中美經貿 經貿摩擦 貿易措施
作者簡介:王樹強,上海對外經貿大學研究生。
中圖分類號:D8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286
中國和美國的經貿往來自改革開放以來呈現快速增長的趨勢,從中國加入到WTO開始,中美之間的經濟貿易關系實現了快速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中美經貿是中美關系的壓艙石,隨著美國國內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18年特朗普下令依據《美國貿易法》第301條款對中國是否侵犯美國知識產權展開調查,聲稱要通過貿易戰應對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隨后采取單邊貿易措施對于中國輸美產品開始數輪的加征關稅,中美之間的經貿摩擦愈加激烈,中美之間的貿易爭端越來越頻繁,加征關稅涉及產品種類和范圍越來越廣,影響的國家越來越多。
總體來看,中美經貿摩擦是美國內政外交政策綜合作用的結果。 隨著美國財政赤字不斷上升,特朗普認為中國是對美國的貿易順差的主要國家,正是中國的不公平貿易,導致美國對中國的貿易順差不斷加大,通過貿易戰,保護其國內產業及就業,從短期看,特朗普通過與中國達成第一階段的貿易協議,對美國國內人民展示自己的政績,爭取選民支持,贏得大選。中國通過購買一定數量的美國商品來逐漸平衡兩國的貿易逆差,近期來看中國需要動用一定的外匯儲備,犧牲一些短期的利益,從中期來看,特朗普為實現“買美國貨,雇美國人”的目標,實現制造業回流美國。
中美經貿是互利共贏的,表面看中國對美國的貿易順差巨大,但是這只是貨物貿易領域,而美國在服務貿易領域是中國服務貿易逆差的最大來源國。 中國只是賺取了微薄的加工費,美國老百姓得到了真正的實惠,美國窮人可以買到便宜的商品,中國從美國進口的有很多生活必需品,如大豆玉米,其價格便宜,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國的物價,中美貿易逆差有一部分是美國對華的高科技進口限制,中美實際的貿易順差沒有那么大,從海關的數據來看,中國對美每年保持了數千億美金的貿易順差,但是這中間有諸多產品只是美國跨國企業向中國發原料,在中國進行加工,然后運回美國便被認為是從中國進口的商品,中國只是賺取了廉價的加工費,美國可以買到物美價廉的商品,美國實施的貿易保護主義,會使得美國的一些商品價格上漲,最終由美國的消費者買單。
根據中美第一階段協議,從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中國應確保在2017年基數之上,擴大自美采購和進口制成品、農產品、能源產品和服務不少于2000億美元,中國從美國擴大進口農產品可以穩定本國的物價,進口制造業成品和高端服務業和中國消費、服務業升級的長期經濟趨勢一致。進口來源的替代效應短期會對部分貿易伙伴有一定的影響,但長期來看,中國的市場足夠大,未來會隨著市場的不斷變化,中國進口會更加均衡。
中美經貿關系到全球經濟的下行壓力,良好的中美經貿關系會對中國經濟增長動能有所恢復,穩定市場信心,有助于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
中美雙方雖然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達成,但是我們應該清醒地認識到美國對中國的關稅并未完全取消,并且第一階段協議亦有可能隨時單方面終止,第二階段的貿易談判,涉及到了美國要求中國改革諸如知識產權保護、停止科技轉移等,不僅僅是經濟層面的事項,涉及雙方矛盾的核心問題及體制機制問題,正式進入深水區的第二階段協議依然是任重道遠,中美雙方對達成經貿協議的路線圖具有不同的期待。
歷史照亮現實,從上世紀日本的快速崛起,經濟上對于美國構成一定威脅之后,美國便開始對于日本進行和當今相似的制裁,美國的貿易代表同樣是精明能干的萊特希澤,其通過逼迫日本簽訂廣場協議,重新確立了美國的經濟優勢,當然這個協議對日本到底是好是壞也是頗具爭議。
美國之所以繞開WTO直接發動單方的貿易措施,是因為特朗普認為在WTO現行體制下,不能及時滿足美國的利益要求,首先中美兩國對于中國的發展中國家地位有不同的看法,這在WTO現行的體制框架下是不同的待遇,眾所周知,中國經濟在經過多年的發展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是中國只是經濟總量龐大,但是人均GDP仍然處于落后的狀態,美國單方認為中國利用了發展中國家地位,大量傾銷產品到美國,造成了中美貿易逆差。
美國對華戰略,從改革開放之初的接觸戰略,到奧巴馬的遏制戰略,特朗普在2017年《國家安全戰略報告》首次將中國定義為美國的“戰略性競爭對手”,因此美國的貿易戰,絕不是單純解決貿易失衡,而是全面調整對華戰略的一步。 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2018年實施懲罰性關稅、引燃貿易戰以來,兩國關系急劇惡化,更廣范圍內的黯淡前景不會因為這項協議而變得更加光明。美國從中美的所謂不公平貿易出發,對于中國商品加征關稅,到中興手機的制裁,對于盟友要求不要使用華為的5G技術,加緊力度審查中資對于美國企業的收購,包括要求加拿大扣留華為公司的孟晚舟等事件和將華為列入實體清單,此外美國收緊法規防止中國企業收購關鍵技術,根據官方數據,2019年中國對于美國的直接投資較2016年峰值大減90%至19億美元。這些都無一不能說明,中美之間的較量已經不僅僅是經濟層面,有點類似于全方位的較量,這背后也有美國的對于中國改革開放幾十年綜合國力快速上升的忌憚。
盡管中美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已經塵埃落定,這僅僅只是一個新的開始,中美經貿摩擦所包含的內容比純粹貿易摩擦深刻、復雜和豐富得多。中美的經貿摩擦和博弈,將是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中美關系的新常態。 中美競爭的關鍵詞是科技創新,在這個層面上,未來不排除會有繼續惡化的趨勢,在今后的中美經貿中,美國會嚴密管控重點技術向中國的輸出,比如華為手機芯片的事情告訴我們,核心技術中國必須自力更生,不能依靠收購或者單純買美國的芯片。
中國正處于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為了防止中國落入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之中,中國的制造業需要進行升級,在這一階段,為了防止經濟下行,穩定市場信心,實現從中低端制造產業向高端制造業轉變。 中國會在維護核心利益的前提下最大程度爭取同美國搞好經貿關系。
此外國際經貿體系的重要機構WTO已經面臨停擺,WTO一直是提供和化解貿易糾紛的平臺,美中貿易沖突,使得WTO面臨著生存還是死亡的考驗,未來WTO的改革勢在必行,這一定程度取決于中美經貿未來談判的進展。中國內部加大改革力度,進一步推進中國的市場化進程,優化中國的營商環境,外部促進中國與美國等發達國家經貿關系健康穩定發展,努力營造競爭有序的法治環境。
目前,中美貿易摩擦雖然已經有所減緩,但是其長期化、復雜化的趨勢并沒有得到改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也是多方面的,仍需要我們持續不斷地展開進一步的觀察和分析,中美經貿摩擦對于我國利用外資的負面影響已經初步凸顯,總體來看,中美達成全面貿易協定的道路注定不會是一帆風順的,中國要維護本國的核心利益,努力維護中美的經貿關系,管控好分歧并將負面影響降至最小,積極尋求合作共贏。
注釋:
王樹森,李鋼.中美經貿關系現狀及經濟發展差距的基本判斷——基于《中國經濟學人》調查問卷的分析[J].沈陽工業大學學報,2020,13(1).
張萌.中美經貿摩擦:進程、動因與對策建議[J].當代世界,2019(3),第75頁.
金靖宸,丁嘉倫.從IMF報告看中美“貿易戰”的影響及對策[J].國際融資,2020(1),第33頁.
楊熠,徐東波.中美經貿摩擦的問題與發展趨勢[J].國際商貿,2019(12),第117頁.
肖光恩.當前中美貿易摩擦的現實難題和解決路徑[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2019(6),第143頁.
郭宏福,郭百紅.中美貿易沖突:美方邏輯和中方應對[J].現代管理科學,2019(1),第18頁.
王躍升,林雪芬.中美經貿摩擦得五個層次[J].中國流通經濟,2020(1),第42頁.
汪春霞.中美貿易摩擦的經濟背景及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J].國際經貿,2020(1),第77頁。
何曼青.中美經貿摩擦對我國利用外資的影響與應對[J].中國外資,2019(12),第5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