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普法 治企 管理
作者簡介:高思愚,中國石油天然氣管道工程有限公司,經濟師,研究方向:合同法務。
中圖分類號:G7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17
法律風險是企業經營管理中面臨的一項重大風險,企業管理尤其是職能管理人員在制定規章制度、處理業務中,市場會遇到有關法律的問題。企業管理做到合法、依法,是防控法律風險的重要手段。國家深入開展法律宣傳教育,是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重要舉措,是保障和促進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保障,是實施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基礎性工作。企業開展普宣傳,既是貫徹落實國家宣傳任務的規定動作,同時也是企業良性發展的內在要求。
(一)普法宣傳是依法治企的基本前提
企業各級員工要有敬畏,樹立正確的權力觀,確保權力行使不偏向;要知邊界,遵循“法無授權不得為”,確保權力行使不出格;要講程序,避免個人專權和暗箱操作,確保權力行使不越軌;要受監督,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確保權力行使受控制。
當前,有的企業人員法治思維淡漠,甚至缺乏法治思維,對依法合規與生產效率、經營效益的關系認識不清,為趕工期、樹業績而忽視法律和制度,違法違規的獲利。
必須樹立依法合規就是最大效益的觀念的法律思維,嚴格遵循依法治企的各項要求,堅決糾正的錯誤作法,保證在依法合規的框架內開展業務、提升效益,發揮黨員干部帶頭“尊法、學法、守法、用法”模范作用。護權益、堵漏洞、促管理、保發展,實現依法合規與效率效益的最佳平衡,是企業普法宣傳教育的真正價值。
(二)普法宣傳是防范企業法律風險的有力保障
有的企業由于法治意識的淡薄,引發法律糾紛案件增多,糾紛的特點呈現出多樣化的趨勢,已由最初的因分包、招標引起的爭議,逐步向用工政策、勞動爭議、維穩工作以及安全環保問題轉變,不但企業經營業績受損,而且也將嚴重威脅到企業的信譽和品牌,進而影響到市場開發乃至企業的生存和發展。
普法宣傳真正落到實處,使企業全體員工牢筑法律工作底線,嚴格防范企業經營的法律風險,幫助企業有效防范法律風險,否則,即便企業暫時取得了一些經營業績也必然經不起市場的檢驗。
(三)普法宣傳是提高員工素質的重要途徑
企業開展普法宣傳教育,能夠幫助員工在法律知識的學習過程中,通過大量的與工作生活息息相關的鮮活案例,形成良好的法律素質,建立正確的法制觀念,不斷提升法條理論學習和具體工作實踐緊密結合的能力,不僅能提高企業員工在遵守企業規章制度的自覺性,還能發現企業經營中出現的法律漏洞,有利于保護企業的經營自主性,亦能擴大員工參與企業經營、維護自身權益的主動性。
自1986年以來,普法工作已持續開展33年,尤其是“五五”普法(2006-2010)期間將“法律進企業”作為“法律六進”之一,對提升國有企業及企業工作人員的法律意識和依法辦事能力發揮了極大的促進作用。但是,當前普法工作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對普法宣傳工作重視不夠
普法宣傳工作應當將企業的主體責任放到首位,企業是社會經濟的驅動力,然而我們看到,很多企業在進行法律宣講、法律培訓以及在運用法律維護自身合法權益方面工作并不到位,企業對普法宣傳工作重視不夠,工作部署多、落實少、口頭多、行動少,僅僅是以會議落實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普法工作形如虛設,對于企業員工的會議內容,往往只是走走過長,并沒有在企業員工心中留下根深的印象,同時,部分企業員工認為學不學法律對工作生活沒有特別作用。對普法宣傳思想上的不重視,直接影響了宣傳工作效果。另外,在制定有關規章制度時,沒有查閱相關法律的規定,沒有做好法律風險評估并制定預防措施,造成了企業在法律上還存在一定的空白,影響了企業對法律的認識。
(二)員工法律意識和法律知識有待提升
員工法律意識不強,一般來講,員工在進入某一個企業的時候首先考慮的并不是這個企業是否在法律的框架范圍內維護員工的合法權益,而更多地關注于經濟效益,在工作中遇到矛盾和糾紛時,不是首先想到用法律手段來保護自己。同時,一些員工雖然具備了一定法律意識,但法律知識薄弱,對法律沒有建立系統認識,在工作實踐中遇到法律問題時往往無所適從,不能正確運用法律知識來分析、判斷和解決問題,因此在維護自身權益的時候往往會采用更加過激的手段來進行維權,例如堵門口、爆發肢體沖突等行為,造成了難以收拾的局面,不僅不利于維護自身權益,還可能承擔一定的法律后果。
(三)普法宣傳方式需要進一步創新
我國社會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對于企業來講在運用多種手段、利用信息化手段進行法制宣傳的道路還很漫長。當前一些企業宣傳教育形式上沒有突破,形式單一、內容單調,采用了發教材、學法條、掛橫幅、寫黑板報等固定模式,“灌輸式”“培訓式”的宣傳方法沿用至今,方式簡單枯燥,普法宣傳與法制實踐嚴重脫節,存在“為普法而普法”的問題,缺乏寓教于樂、行之有效的宣傳措施,對廣大員工缺乏吸引力,因此員工的興趣大減,認為這是企業的過場式作秀,學習不認真、落實不到位。同時,宣傳內容缺乏針對性,不同崗位人員接受著同樣的法制宣傳內容,不能做到因人而異,例如企業的營銷部門與后期維護部門來講,這兩個部門所涉及的法律是不同的,對于營銷來講要考慮的是銷售業績以及在銷售過程中的法律規避點,而對于后期維護部門更多的應當放在維護所產生的糾紛與產品之間的法律關系問題以及賠償問題上,因此,千篇一律的法律并不能提高所有崗位的工作效率以及保護意識。
企業法律宣傳工作要從實際出發,建立科學的企業普法教育體系,全面提升員工隊伍整體法律素質,在企業內形成依法經營、依法辦事的良好法治氛圍,為企業可持續發展保駕護航。
(一)將領導干部重點教育與廣大員工普及教育相結合
1.根據員工崗位開展分類指導
根據領導干部、中層管理人員、經營管理人員和生產員工等不同對象的業務崗位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宣傳工作。重點推進領導干部普法宣傳,以重點對象學法用法帶動和促進全體員工的宣傳教育。
2.突出抓好各級領導干部學法守法用法
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將法治素養和法治能力納入選人用人條件,結合崗位需要,優先提拔使用法治素養好、依法辦事能力強的干部。
重視干部隊伍法治素質和法治能力提升,結合干部培訓教育堅持開展法治知識培訓,深入推進法治宣傳教育。將領導人員履行法治建設職責納入各級領導人員、后備干部培訓班培訓內容。
(二)普法宣傳有針對性,與崗位職責相結合
在繼續全面深化憲法和法律法規的學習宣傳的同時,企業要認真組織學習《公司法》《合同法》《民事訴訟法》等與企業生產經營息息相關法條的學習;有目的性的收集典型的勞動合同糾紛、勘察設計項目合同糾紛、招投標糾紛、分包糾紛等案件,分類整理,定點宣傳,實現主營業務范圍內經典案例的全覆蓋,并組織進行學習、分析、研討。
企業各部門根據本部門工作特點,深入透徹地學習與部門工作緊密相關的法律條文。如人力資源管理部門重點學習《勞動合同法》,招投標管理部門重點學習《招投標法》,技術質量安全部門重點學習《安全生產法》。
針對境外機構,收集整理國外分公司與項目所在地的法律法規,建立在業務所在地國家的法律數據庫(主要為東南亞、南北、中東等業務集中國家),實現依法合規經營。
(三)法務人員參與重要決策重大項目
進一步完善企業法律顧問和法律意見書制度,嚴格落實依法依規決策,落實黨委議事規則和決策機制,認真執行“三重一大”等重大決策制度,安排法務人員列席研究討論涉及法律問題的黨委會議、總經理辦公會議等企業重大決策事項、重要會議、重大項目,涉及法律問題征求法律部門意見,加強對黨委文件、重大決策的合法合規性審查,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和法律意見書在企業依法經營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四)多樣方式進行普法宣傳
將普法宣傳作為員工職業教育培訓項目之一,通過以案說法、以案釋法等生動直觀的形式,開展模擬依法治企征文、法律演講、法律知識競賽、有獎競答等形式多樣的宣傳教育方式,還可以與法院、律師師事務所等部門開展交流活動,尤其當前審判機關與企業之間的互動幫扶運動,更能有效的發現當前企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化解企業管理層與員工層之間的矛盾與隔閡,助力企業營造良好的法律氛圍。
當前數字時代已經到來,信息化體現著一個企業的經營管理能力,法制宣傳要更加的注重運用信息化手段,例如通過企業微信、即時通等實時通信手段,建立合同法務群,不定期發布典型案例與法律知識培訓;同時利用企業云平臺,實現法律法規知識共享;利用疫情期間的空隙進行網絡平臺法制宣傳直播等,這種方式不僅有利于增加員工的參加積極性,還有利于調動員工充分利用時間進行學習思考。
(五)普法宣傳與企業建章立制相結合
1.根據法律規定修訂企業規章制度
我國當前針對于企業的法律規定較為完善,例如我們所熟知的《企業法》《破產法》以及《勞動法》及《勞動合同法》等,法律是企業進行經營管理的最低底線,也是保護自身經營權益的手段,企業規章制度其實質就是企業的法律。在普法宣傳過程中,隨著員工法律知識水平的不斷提升,可能會發現企業管理制度中,存在一些內容不合法、制定程序不合法、對企業和員工的權利義務劃分顯失公平、規章制度自相矛盾等情況。必須依照法律法規,對企業規章制度進行及時修訂。
2.發揮規章制度對法律法規的補充作用
企業根據實際情況,在不違反法律法規原則的前提下,制定行之有效的企業規章制度,當前我國企業對于企業所涉及的法律問題主要通過內部的法律顧問及外部的律師進行解決,在制定企業的規章制度的時候要擴大參與人員范圍,不僅企業法律顧問都要參與企業各項規章制度的起草、修改、審核、貫徹執行和宣傳教育工作,并指導監督部門的工作,以維護企業的規章制度的正確實施,還要多種途徑傾聽企業員工的心聲,通過調研發現企業運營中出現的問題,并以規章制度的形式規范員工行為,做到行為準則的細化、企業經營的合理化、經營運作的合法化。
企業要對普法宣傳教育工作樹立正確認識,不斷強化全體員工的法律意識,逐步提升員工的法律知識水平,實現企業從“要我學法”到“我要學法”,從法律風險“救火”到“防火”,從依法維權到依法治企的轉變,建立起法律“防火墻”,為企業生產經營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全國企業法律顧問執業資格考試復習指南:2012.
[2]王金增.論加強我國普法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J].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學報,2005,19(4):90-91.
[3]李仕秀.當前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達州經濟,2007(3):4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