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知識產權保護 社會福利 經濟增長
作者簡介:施成展,浙江工業大學,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知識產權法。
中圖分類號:D923.4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5.346
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享有的財產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其關于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知識產權制度應運而生并不斷完善。在二十一世紀,知識產權與人類的生活息息相關,到處充滿了知識產權。本文主要闡述知識產權保護對社會福利水平的作用,詳細內容如下。
當前,知識產權保護已經成為了國家經濟秩序的戰略制高點,并且變成各個國家劇烈競爭的重要部分。主要有下述幾項特點: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傳統知識產權制度將面臨新的挑戰,保護范圍也在不斷拓展。比如,在專利領域,美國已經對含有計算機程序的計算機可讀載體、網絡上的運營模式以及基因工程等發明進行了專業保護。這給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創新活動帶來了巨大影響。怎樣保證專利保護范圍的合理性,已成為了當前十分緊迫的課題研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末世界銀行發布一份報告,不斷完善的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立法,將面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知識產權差距變大的危險。近些年,一些發達國家大力推動專利審查國際化,并且賦予專利權,而其他國家則承認審查結果。世界專利其實是指國際上的專利審查工作,由眾多國家的專利局一同進行。知識產權已經被納進了世界貿易組織。同服務與貨物貿易重量相同,變成世貿組織的三大支柱之一,并把貨物貿易的爭端解決機制與詳細規則引進知識產權范圍。依據世界貿易組織的規定,世界貿易組織的成員將由于知識產權保護不當,遭受貿易上的交叉報復。現如今,在國際貿易中知識產權已成為前沿陣地,隨著關稅的慢慢取消,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地位越發顯著。發達國家均調整的知識產權戰略,讓其面向新世紀,且納進國家科技與經濟發展的整體戰略中。
1.初步構建并不斷優化了專利法律法規。二十世紀末和二十一世紀初我國專業法共修改了兩次,進一步確定了促進科技創新與進步的立法宗旨,增強了專利司法力度與行政執法力度,修改以后的專利法更好的適應了我國生產力發展與初步構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質的需求,另外也達到了專利保護標準。各個地區結合本地實際構建了一套完整的專利保護與管理有關法律法規。
2.黨中央、國務院、各省市黨委、政府給予了知識產權工作高度重視。二十世紀末國務院機構改革,在精簡機構和大量壓縮編制的親看下,把中國專利局變更為知識產權局,并隸屬于國務院,納入政府行政序列。在改革省級政府機構過程中,各個地區的管理專利工作機構的建設整體得到了有效提升,出現了管理專利工作機構與政府部門會同相關組織一同促進專業工作進行的良好局面。
3.構建了包含專利管理、研究、執法、審查以及教育等組織機構在內的專業工作體系與運行制度,專利保護有力的推動了我國科技創新與發展,增強了發明創造活動的生機活力,為專利申請數量增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在九五期間,我國受理的專利申請數量相比于八五期間提高了百分之之一,每年均增百分之十五點七。
4.構成了司法與行政執法兩條渠道、有機協調發展的專利保護制度。指導二十一世紀初,管理專利的工作機構與法院共處理專利糾紛案件一點五萬件,有關部門還查處了四千多件冒充專利的行為。
5.開拓了國際發展的新局面。我國以參與了相關專利方面的國際公約,在國際上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我國在國際知識產權保護中的地位與聲譽。
(一)增長效應
當前,知識產權對社會福利的影響還沒有一個準確的定論,主要因為社會福利很難被量化。盡管經濟增長不等同于社會福利提升,但是經濟增長是社會福利提升的基本條件。有關研究表示,知識產權保護能夠促進經濟增長。如Willian C. Gruben、David M. Gould驗證了知識產權保護制度越完善,經濟增長速度越快;市場競爭越劇烈,知識產權保護推動經濟增長的作用越明顯。一些研究表示,知識產權保護給經濟增長帶來的影響和該國初始經濟發展有關。如Rushing、Thompson通過運用閾值回歸法分析一百一十多個國家的數據發現,當國家初始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一定高度時,知識產權保護才能給實際人均GDP增長帶來正面影響。Rushing、Thompson又通過SUR方法,分析五十多個國家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數據發現,較富裕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才能推動全要素生產率提高,從而給經濟增長提供有利條件。Park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
(二)貿易、FDI及技術轉讓
1.貿易。通過研究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國際貿易發展,但是貿易品不同對知識產權保護的影響也就不同。Lesser分析四十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發現,知識產權保護指數每提高一點,該國的進口將上漲八十九億美元。Coe, Helpman和Hoffmaister為了進一步研究知識產權保護與貿易結構之間的關系,分析七十多個發展中國家的數據發現,這些國家通過進口外國新進的技術產品與設備,能夠有效提升其生產力。Maskus等人通過分析二十多個OECD國家制造業出口數據發現,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制造業出口。Fink等人研究八十多個國家非能源和高技術貿易的橫截面數據發現,知識產權保護的加強能夠推動非能源貿易,但是對搞技術貿易影響不大。
2.FDI。很多數據研究表示,FDI和知識產權保護間的關系會受到國家類型與行業類別所影響。部分研究表示國家類型的獨特性,如Mansfield等人通過分析美國跨國公司的調查數據發現,對于發達國家來講,知識產權保護和FDI流入量呈正比例關系;針對發展中國家來講,知識產權保護和FDI流入量之間的關系十分復雜。Seyoum通過分析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案與不發達國家的知識產權案的調查數據發現,對于樣本來講,三種形式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會給FDI帶來正面影響,但對國家類型分類的子樣本來講,只有版權會給FDI帶來積極影響。國內學者余長林與王瑞芳實證檢驗發展中國家的面板數據發現,增強知識產權保護和FDI的關系與發展中國家的關稅政策與經濟發展水平等多種因素有關。有研究表示產業類型的獨特性。Mansfield通過調查美國六個行業的制造業發現,知識產權保護和跨國投資決策間的關系:第一,知識產權強度和美國企業跨國投資間的聯系受投資的生產經營影響,影響最大的是向R&D機構投資,和銷售、配送路徑投資并無太大關系;第二,受投資所在行業影響,對于電子設備行業、化工行業以及制藥行業的英系那個最大,但對食品行業、運輸設備行業以及冶金行業的投資影響較小。Smarzynska對二十多個轉型經濟體的FDI構成分析發現,弱知識產權保護會影響跨國企業在科技行業的FDI,FDI技術密集度越高,越依賴東道國知識產權保護。
3.技術轉讓。諸多文獻驗證了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推動技術轉讓,同時給專業技術的結構與質量帶來影響。一方面,知識產權保護和技術轉讓間的關系研究表示,南方國家增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北方國家研發成果流入。Bosworth等人通過分析中國的案例發現,因為發布專利法,西方國家有越來越多的商標和專業流入中國。部分研究則對知識產權保護推動技術轉讓的機制做了進一步揭示,Maskus把其歸為:增強知識產權保護能夠降低技術效仿風險,減少許可成本,能夠給技術許可帶來積極影響。CarstenFink、Keith E . Maskus也給出了相似的結論。另一方面,接受國的知識產權保護對技術轉讓結構與知識的影響。Farok分析美國公司提供的技術許可協議樣本發現,移向發達國家的技術遠遠超過發展中國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為發展國家的專利保護較強。Mansfield通過分析跨國公司的實證發現,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的強弱和國家對其的技術轉讓息息相關,嚴重影響高新技術產業,如機械、化學以及藥品等。
綜上分析,知識產權保護給賦予知識發現者與技術研發者一定的壟斷權,導致社會福利損失,但是能夠激發更多的人參與到知識創新與技術創新中,實現長期動態收益與社會福利水平雙提高的目標。強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提高長期動態收益與社會福利,但是對消除因技術壟斷所造成的社會福利損失十分不利;弱知識產權保護有助于推動社會福利水平提升,但對長期動態的創新激勵形成十分不利。如此便證明了兩者關系十分緊密,社會福利水平的高低成為了知識產權保護有效性評價的主要標尺。為了實現現代化社會良性發展,提升社會福利水平十分重要,其是保證群眾生活質量的基本條件,還是保證社會安定的關鍵點。所以,相關部門要增強對知識產權保護,通過合理的手段,將其存在的作用在社會福利水平提升中發揮出最大化,促進群眾生活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
參考文獻:
[1]葉衛平.知識產權保護限度的反思和平衡——以《深圳經濟特區知識產權保護條例》為視角[J].地方立法研究,2019,4(1):26-34.
[2]楊濤.論知識產權法中停止侵害救濟方式的適用——以財產規則與責任規則為分析視角[J].法商研究,2018,35(1):182-192.
[3]王軍,劉鑫穎.知識產權保護與中國經濟增長相關性的實證研究[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7,38(9):15-25.
[4]劉雪鳳,高興.我國知識產權政策體系對社會福利的影響研究[J].科研管理,2017,38(2):153-160.
[5]陶鈞.知識產權保護中電子商務平臺責任的界定——以“微觀經濟學”為視角[J].中國市場監管研究,2017(2):27-31.
[6]楊夢泓.內生增長模型中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述評[J].浙江社會科學,2015(7):130-138+160.
[7]李停.競爭強度、溢出效應和企業R&D策略選擇——基于知識產權保護與社會福利最大化的視角[J].產經評論,2015,6(4):69-79.
[8]夏玉華.累積性創新、知識產權保護策略與最優政策[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5,32(7):106-111.
[9]代中強.知識產權名義保護、實際保護與發展中國家福利[J].集美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7(2):58-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