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兵
摘 要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逐漸追求更高質量的生活,而隨著生態環境的破壞越來越嚴重,生態建筑設計作為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應用領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文中從生態理念的要素分析出發,闡述了生態建筑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原則,從而整理了綠色建筑設計的方案實施,使社會健康穩定的發展。
關鍵詞 現代建筑;生態理念;設計;策略
綠色健康理念是大眾所推崇的,被更多的人所認可。而良好的建筑設計不僅能為人民提供健康的生活環境,從而促進健康生活理念的形成。實現建筑行業的穩定發展從根本上在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因此,綠色健康的建筑設計理念有著特別存在的意義。為社會的發展提供有利的影響。
1理念存在的優勢
綠色建筑理念都有其存在的優勢和價值,在對其優勢進行分析中不難發現,從理念的提出實施有利于社會的發展引導建筑行業的正確的發展方向。在設計理念的應用中,能夠改善和彌補當代建筑存在的問題和不足。使設計理念具有包容性并且能夠完善建筑的功能提高其綜合性。在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建筑存在其特別的形式和觀念。從側面能夠表明健康生活理念的實施和存在的時代價值。為打造健康舒適并存在完美的藝術形式的建筑而不斷努力。在科技發展的時代,互聯網和科技的發展可以為其提供新形式的原則和方式方法,在原有的城市建筑管理的方法基礎上進行創新自我改革,工作人員可以利用空間立體模型創造出不同的模型以及設計方案進行探討和實施,企業和市民作為城市的管理者和服務中心,在公共服務開始流行時,應該在上層階段采用信息提取的方式方法為大多數人減輕時間負擔。傳統建筑影響的因素有很多,統計數據方面也是在系統當中重要模擬的一個關鍵步驟,在戶籍管理上和公安部門管理上社會醫療保障部門,每天都要對數據進行更新和記錄,為了防止出現公共服務不智能化,不能真正做到為人民服務,必須及時地檢查和管理。除了以上部門以外,還有教育部門和稅檢部門,如果一個空間系統不能夠完整的看出所有的信息來源,就應該在整體系統下分支出不同的類別不同的部門,使城市管理的數據更加全面更加具體[1]。
2生態建筑設計原則
生態建筑設計理念需要保障生態循環平衡,考慮諸多影響因素,在生態建筑設計過程中應遵循三個方面的原則。第一,需要保障居住與生活品質,通過生態建筑理念降低建筑能耗,同時應提高居住的便捷性和舒適性,尊重自然,維護自然生態環境,在設計過程中不應犧牲自然環境以達到居住的舒適性,應做到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優化建筑設計方案保障生態,持續利用。另一方面,生態建筑設計理念提倡生態自然可持續,通常情況下建筑的使用年限為70年左右,而建筑的拆除也會造成環境污染。生態建筑是在遵循自然發展規律,降低能耗基礎上形成的,應充分考慮建筑的可持續發展特性,保障建筑使用,滿足環境要求,其使用能滿足建筑使用年限要求,同時在新建和拆除過程中應不對周邊生態環境造成過多破壞,降低建筑能耗,塑造滿足舒適生活的自然條件[2]。
3生態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
3.1 采用新型能源
能源與消耗成為社會關注的重要課題之一,傳統能源在使用過程中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同時由于資源的過度利用也造成資源的枯竭,因此新能源的開發與利用在不斷地進行,如太陽能,水能,風能,地熱等方面均取得較大的進展,為了保障建筑行業有效提高資源利用率,因此在建筑中應采用生態建筑設計理念,結合區域氣候與地理條件分析建筑與周邊環境關系,采用合理的自然資源,充分運用新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在具體設計中可充分利用太陽能,太陽能作為可再生能源,獲取簡單,對環境沒有破壞,在建造生態建筑中應充分利用太陽能資源特點,在照明系統,取暖系統甚至制冷系統中,選擇太陽能作為重要來源電能為媒介,保障資源利用率。另一方面,風能也是生態建筑設計理念中應用較多的部分,如前文所說可以充分利用室內通風,降低能源消耗,提高空氣換取速度,從而提高生活舒適性,水資源是重要的資源之一,在生態建筑設計理念下可以建立完善的生態水循環,系統節約水資源利用,通過設置雨水收集,利用水資源完成灌溉,沖洗等方面使用,提高水資源利用率。同時,建筑材料的選擇至關重要,可依據材料特性與生態環境協調,選擇綠色環保材料,避免產生溫室效應,選擇可回收再循環的建筑材料,以保障建筑的可持續發展[3]。
3.2 堅持以人為本,實現宜居生態
以人為本是對生態理念實踐的重要體現,強調構建生態宜居的建筑環境,實現生態自然的有效生成。首先,要從人文關懷中,注重人對自然生態的需求,打造從自然景觀、人文景觀有機結合的現代建筑體系;其次,宜居生態注重建筑設計的目標追求,強調建筑應體現人的屬性需求,能夠在宜居與生態兩個方面,滿足人對建筑的需求;再次,建筑設計應強調結構合理布局,強化各生態要素的有效應用,避免對生態環境形成破壞,這也是體現宜居生態的重要方面。
3.3 開發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應用
對于高耗能產業在建設過程中相關方案要選擇可再生的能源,目前的可再生能源例如太陽能、水能、風能等,在建設的過程中良好的結合可再生能源根據當地的自然條件以及環境特征進行選擇,相關的工作人員要開發一些新型的材料,在普通的混凝土中填充不同的材質,不僅能夠保護自然資源,從而能夠供給人們的需求,混合材質能夠為建筑提供保溫的作用。而且在建筑的屋頂可以設置太陽能的儲存裝置,能夠將太陽能轉化為電能和熱能,既環保又可靠既經濟又實惠,在照明的方案中除了居住環境內的照明也可以將道路兩邊的路燈采用這種形式,真正地實現可再生能源的充分利用,做到建筑設計的綠色環保[4]。
4結束語
在建筑生態性逐漸受到重視的今天,需要不斷降低建筑行業能源消耗量,從而改善建筑能耗過大的局面,通過節能技術等的應用,提高建筑節能效果,滿足現代社會對生態建筑設計的追求。從生態建筑理念出發,搭建多元化的生態空間,打造生態宜居的建筑體系。
參考文獻
[1] 徐貞.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建材與裝飾,2019,(20):72-73.
[2] 彭勃,楊子孚.淺談綠色建筑設計理念在建筑設計中的整合與應用[J].住宅產業,2019,(6):31-33.
[3] 魏冬群,李琪.生態建筑設計的未來發展趨勢探析[J].住宅與房地產,2017,(36):100.
[4] 周明毅.生態建筑設計與建筑設計生態化趨勢研究[J].工程建設與設計,2019,(1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