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婷
摘? ?要:初中數學在學生的數學學習生涯中占有重要地位,樹立正確的數學思維模式,形成科學的思維習慣尤為重要。代數思維是不可或缺的思維方式,在數學各個教學環節均有所體現。本文闡述了代數思維的重要意義,并針對教學過程中如何有效的培養學生代數思維進行了探討,旨在探尋科學的教育方式,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代數思維
新課標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各學習階段之間的聯系更為緊密。對于數學科目的學習而言初中階段具有過渡與銜接的重要作用,此階段是學生思維模式建立的黃金時期,引導學生建立數學思維尤為關鍵。代數思維在學生數學思維的建立過程中具有基礎意義,由此培養學生代數思維也成為初中數學重要的教學任務。因此,本文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如何培養初中階段學生的代數思維方式進行探究。
一、培養初中學生代數思維方式的意義
在小學階段學生大多接觸的是算數運算,較為注重數量關系,促使學生形成了形象思維。而初中階段的學習僅僅依靠形象思維已經不能夠滿足學習需求,發散思維能力建立愈發重要。而代數思維方式更加側重于數學性質的分析研究,通過數學符號的運用探尋數學性質。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方式對學生數學科目的學習有著積極作用。第一,代數思維方式作為發散思維的重要基礎,培養學生的代數思維方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夠引導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有助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形成。第二,代數思維能夠有效地簡化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解題思路,提高學生解決數學難題的能力,有助于學生更快地適應初中的學習節奏,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科目的自信心及學習的積極性,為后續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二、初中數學教學中代數思維方式的培養方法
1.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代數思維方式
正確的理解與認知代數思維是學生建立代數思維的基礎,而對于初期接觸代數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教師在授課時要將抽象化的代數思維轉化為學生易于理解的知識模型進行闡述。例如,在講解代數的相關概念時,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熟悉的購買商品等式進行引導。在購買商品時,價格未知,此時可以將商品價格設為X,我們可以暫時將X視為已知的數列出相應的等式,再由此等式求出X的數值。此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學習及生活中遇到的代數相關知識以及問題,得到舉一反三的鞏固作用。通過借助學生較為熟悉的知識點帶入需要代數思維便于學生更快的理解。代數思維的建立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要做到由淺及深,逐步滲透,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代數思維的應用價值。
2.優化課堂設計,滲透代數思維方式
代數思維較為抽象化,對初中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因此科學而又富有趣味性的課堂設計尤為重要。教師在進行課堂設計時,要以學生為中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思考空間。通過自己動手動腦推導得出結論,掌握知識點的同時體會數學學習過程的樂趣。例如,在講解代數式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通過引導問題帶動學生思考,購買了6斤蘋果共花費24元,那么蘋果的單價為多少呢?學生肯定給出答案4元。此時,引導學生思考用24÷6代表蘋果單價是否可行?進而引導學生思考數字以及算式之間存在的關系,向學生滲透某些數式是可以代表某個數值的代數思維。此外,不僅要引導學生樹立代數形式的認知,更要讓學生體會代數實際解決問題的過程,幫助學生認識到代數思維在處理數學難題時的實際應用價值。
3.挖掘教材內涵,深入滲透代數思維
教師要深入挖掘數學內涵,將代數思維貫穿于數學知識學習的各個環節,建立代數思維體系,引導學生學會運用代數思維思考問題。提升學生思考問題的寬度與深度,潛移默化中完成代數思維的建立。此外,數學學習的本質是解決生活中所遇到的難題,因此依托日常生活實例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生活中的商品購買、物資的分配等活動均蘊含著代數思維,以此為依托加以有效引導能夠無形之中提升學生思維能力,同時能夠使學生體會學習數學的意義,提高學習動力。
結語
培養學生代數思維方式不僅是初中階段數學學習的要求,同時符合新課標的教育目標,代數思維將成為學生解決數學難題的有效工具,對于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有著積極作用。由此可見,學生思維模式的轉變是提升學生學習效果以及教學效果的有效途徑。而學生代數思維的培養需要教師不斷探尋科學的引導方法,因地制宜的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
參考文獻:
[1]孔莉.試論初中數學教學滲透代數思維的方式[J].考試周刊,2018,(42):80
[2] 全溫. 寓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與思維品質培養于初一教學之中[J]. 中學數學, 1994(11):6-8.
[3] 張貞輝, 孫穎. 基于培養學生思維品質的初中數學教學——以代數式教學為例[J]. 學周刊, 2018(13):116-117.
[4] 王煒煜. 數學問題的非常規解法與思維品質的培養——以“方程(組)”的教學為例[J]. 初中數學教與學, 2017.
[5] 陳瑜昊. 初中數學常態課堂中促進深度學習的教學設計——以“二元一次方程組的解法2”一課為例[J]. 上海課程教學研究, 2019, 44(04):59-62+76.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泉州第十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