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釗釗
協(xié)同學習有三個要素:一個是符合學科本質的學習,二是構建相互傾聽關系,三是設立挑戰(zhàn)性課題展開高層次的思考與探究。基于此,在數學的教學中組織低年級學生開展協(xié)同學習的過程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有效的大問題落實學科本質,使學生樂學樂思。
數學大問題是鉆研教材的著力點,是思維的“聚焦點”。它能夠引導學生逐步進入學習狀態(tài),從而深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為落實學科本質服務,從多維角度幫助學生進行有效的知識建構,發(fā)展能力,積累經驗,最終有效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yǎng)。
創(chuàng)設趣味性大問題
低年級學生愛玩好動,注意力集中的時間較短,而數學學習相對比較枯燥、抽象,學生缺乏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樂趣。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持續(xù)學習,學得有質量,從而落實學科本質呢?我在教學中,主要通過以下兩種方式:
借助學具設計問題,建立核心概念? 低年級學生的好奇心強,以形象思維為主。因此,我注重開展形象直觀化的教學,借助學具設計有效的大問題,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借助“直觀形象”的實物理解“抽象”的數學概念,從而初步建立數學模型,讓學生產生學習的欲望。例如,在一年級上冊《認識圖形》一課的教學中,由于學生首次接觸到圖形知識,因此我創(chuàng)設了立體圖形王國的情景,使學生快速地融入其中,使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并適時提出大問題:“王國中的立體圖形找不到家了,請你幫它們找到家,然后分一分類,并和同伴說說你的依據。”最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對不同的立體圖根據自己的理解進行了不同的分類。可見,通過創(chuàng)設趣味性的大問題,學生們借助學具動手操作,初步感知了圖形的特性,在觀察中滲透,在體驗中感知,建立了空間概念,為今后空間學習奠定基礎。
對接生活設計問題,建立核心概念?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要緊密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知識出發(fā),創(chuàng)設生動有趣的情景,引導學生開展觀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動。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平移與旋轉》一課時,我引入了學生最喜歡的游樂場的情景。我先組織學生觀看有關游樂項目的視頻,學生對此表現得十分興奮,都表示想要重復觀看。于是,我抓住時機提出大問題:“再看一遍可要帶著任務,看看誰觀察得最仔細,能夠根據游樂設施的運動方式進行動作模仿,然后給它們分分類。”學生根據游樂項目的運動方式做著動作,分類難關迎刃而解。可見,教師結合學生的生活,從學生身邊感興趣的事物入手進行趣味性的問題創(chuàng)設,可以讓學生通過親身運動進行初步感知,充分調動了學生思維的積極性,促進學生樂于學習。同時,大問題的提出直指本課的核心目標,為服務學科本質搭橋鋪路。
創(chuàng)設挑戰(zhàn)性大問題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學源于思,思又引出學,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在教學中,我通過創(chuàng)設挑戰(zhàn)性的大問題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進行豐富的、有層次的思考,促使學生的持續(xù)性學習。
對比歸納,建立聯(lián)系? 在學習新知的過程中,學生使用到的解題方法不盡相同,對此,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區(qū)別、建立聯(lián)系,從而推動持續(xù)性地深入思考。例如,在一年級上冊《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一課的教學中,設置了這樣的問題:有13個氣球,用9個布置教室,還剩下幾個氣球?學生脫口而出“13-9=4”,但是深究原因,學生往往不知其所以然。對此,我適時提出大問題:“每人選擇一種學具,看看怎樣才能證明你們的算式能夠成立,然后給同伴說一說。”學生紛紛提出各種計算方法。這時,我再拋出挑戰(zhàn)性問題:“你們的方法這么多,看看誰能找到這些方法之間的聯(lián)系?”最終學生通過對多種方法的對比歸納,發(fā)現雖然算法多樣,但是算理相同。這樣大問題的設計從學生原有認知出發(fā),引導學生進行知識的回顧、對比、遷移,從而建立起知識間的勾連,推進知識體系的建構。
多元開放,自主探究? 教育家斯賓塞說過:“應該引導兒童進行探討、自己去推論,給他們講的應該盡量少些,而引導他們發(fā)現的應該盡量多些。”教師設計的問題要留給學生思考的空間,就必須使問題具有開放性,同時注重培養(yǎng)學生善于思考的能力和從多角度不停思考的習慣。例如,在教學二年級上冊《去游樂場》一課時,我拋出大問題:“如果最多花20元錢,說一說你會怎樣選擇游樂項目,為什么?”學生的答案并不唯一,在這個過程中,我重點讓學生說出自己的思考過程:有的學生考慮的是票價問題,有的學生考慮的是排隊時間問題,有的學生考慮的是喜好問題……這個問題的提出可以讓學生了解到其他同學不同的思考過程,并在相互交流中產生新啟發(fā)、新收獲。因此,教師要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多元開放的大問題,引發(fā)學生間思維的交鋒和碰撞,促進學生思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從而引發(fā)學生的深入探究。
大問題是教學活動的核心,是推進教學發(fā)展的關鍵,是數學的靈魂。教師通過創(chuàng)設生動的趣味性問題和有效的挑戰(zhàn)性問題可以促進學生積極動腦,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我在課堂教學中創(chuàng)設大問題是為了使學生持續(xù)地學習,深度地思考,從而落實數學學科本質,使學生經歷“學會——善學——樂學”的過程,最終培養(yǎng)學生獨立學習的能力。
(作者單位: 北京市豐臺區(qū)豐臺第五小學鴻業(yè)校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