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建萍
《數學課程標準》強調: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究及合作交流才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方式??梢姡瑐鹘y的單一、說教式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前教學發展的要求。因此,在校領導和專家的指導幫助下, 北京市通州區南關小學數學組開展了以設計和使用數學三單(預學、自學、延學)為抓手的新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學習、研究和實踐,試圖從根本上改變教師教和學生學的效能,實現以學定教,以提高課堂效率。
“數學三單”的概念介紹
所謂“數學三單”,第一單為課前預學單,內容包括對舊知識的回顧,自學并嘗試運用新知識,寫出對舊知識的發現和運用感受、提出關于新知識的疑問;主要目的是滲透知識遷移,類比遷移等數學思想,培養學生獨立閱讀數學文本的習慣和自學習慣,培養學生發現問題和提出問題的習慣與能力?!罢n前預學單”有利于教師做好學情調研,以便課上以學定教,突出“以生為本”的理念。
第二單為課堂自學單,內容包括“自學學習的內容”主要是以教材例題為主的自學合作研討,設計有層次、由易到難的練習題(如基本題型的“練一練”和變式題型的“試一試”),“我的收獲”主要寫出對知識規律方法的發現,也可以寫出情感收獲、知識的思維導圖式的整理等;主要目的是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意識,在團隊協作的過程中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掌握方法的能力,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達到對新知識的鞏固、運用,讓每個學生在每節課都有不同的獲得感。
第三單為課后延學單,內容包括多種題型的課后練習題。“我的拓展”可以寫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生活中的小故事,也可以是有關數學文化故事的鏈接。目的是幫助學生檢測知識的掌握情況和鞏固教學內容,讓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再利用數學的思想方法和經驗回到生活中解決實際問題,感受數學的魅力,了解數學的歷史,受到數學文化的熏陶,達到與其他學科整合運用數學方法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目的。
“數學三單”的實際應用
深化三單設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養成? 數學三單的推出,為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提供了可供操作的載體和平臺。它將學生的課前預習、課前反饋,課堂探究、課堂反饋,課后檢測與反饋糅合在一份材料上,便于學生把學習的各個環節進行有機整合,環環緊扣,能夠有效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幫助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習慣,掌握自主學習的方法。此外,數學三單還體現了學生“思考權”的回歸。學生通過對數學三單的自學過程,實現了獨立思考和自主學習。
開展差異教學,促進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 每個學生的基礎和稟賦是不同的,要尊重學生個體之間的差異,做到因材施教。首先,由教導處組織數學教師設計數學三單的基本框架和教學基本流程,每課的數學三單根據不同的課型框架和基本流程進行設計,提倡教師加入自己的個性化特色,以適應教師不同的教學風格和不同班級。其次,數學三單的設計還會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探究題和不同的檢測練習,學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實際水平展開不同的學習。課后練習也分基本、提高、深化三大類:基本題面向全體學生,要求全部掌握;提高題大部分學生做,只有個別學生不做;深化題部分學生選作,三類題的題量分別控制在85%、10%、5%的比例,既不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又能使學有余力的學生持續發展。這樣的差異教學使每個學生都能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在不同的團隊中發揮自己的優勢,展現自己的才能,最終讓每一位學生都學有所得,都有成就感,都能享受成功的喜悅。
開展小組合作,在同伴互助中共同成長? 數學三單的使用會充分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保證和空間保證。課堂時間一分為二,將20~25分鐘的時間留給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和小組研討、合作學習,作為課堂評課的一個重要指標。合作學習的分組,把不同氣質、能力、特長和學習水平的學生組合在一起,4~6人組成一個小組,每個小組成員在互助學習中都承擔相應的職責,共同合力完成學習任務。學生們通過有效的組內溝通、充分展示和反復體驗,在相互影響、相互合作中實現共同提高,達到了教學面向全體學生的良好效果。
總之,數學三單在數學學科中的使用,真正做到了課堂“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活起來,能力發展起來,逐步提升了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同時促進了教師備課、上課、反思等能力的提升。但數學三單的設計還有待進一步科學化、系列化,數學三單的使用應更加關注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對此,我認為,應做好以下幾點,這也是我們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教會學生思考、教會學生合作、教會學生表達、教會學生傾聽。在實施這種教學方式時,不僅要教會學生一些必要的方法和技巧,還要對學生的合作多觀察,發現問題及時進行調控,教師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引領學生,這樣數學三單的使用才能更有效。
(作者單位: 北京市通州區南關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