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明盼 夏偉
“地方立法工作要從人民群眾最關心、現實生活最需要的問題出發,我們將以此次會議為契機,進一步做好地方立法工作,確保立法有特色、精細化、真管用。”這是鹽城市人大立法工作者真誠的表態。
“設區市應當立什么法,立法法只作了原則性規定,但通過這次會議,我們更加明確了自身定位和權限,下一步將立足現實需求,找準立法重點,持續發力、久久為功,我省設區市立法必定大有可為。”南通市人大立法工作者信心滿懷。
“此次會議明確提出了加強和改進設區市立法工作的要求和路徑,具有很強的前瞻性和針對性。我們將切實貫徹落實好會議要求,做到立良法、可操作、能落地。”鎮江市人大第一時間召開會議,大家表示將把會議精神更好融入到立法工作中。
各市人大同志們口中熱烈討論的這場會議即是省人大常委會在5月6日至7日召開的全省設區市人大立法工作會議。全省13 個設區市立法工作者齊聚南京,研究部署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這場會議對更好發揮立法在推進區域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的作用具有非同尋常的意義。
設區市立什么法?該怎樣立?立法過程中需要注意什么?思考的火花不斷閃耀,各設區市人大的立法工作者用一句句發自肺腑的表態,一件件貫徹落實該會議的實舉回答了新時代賦予地方立法的新課題。
“把握立法方向,提高立法質效,發揮立法能動作用,在守正中創新,規范中發展,改進中提高。”5月8日,徐州市人大常委會黨組召開擴大會議,及時傳達學習全省設區市人大立法工作會議精神,研究貫徹意見,并指出要扎實推進重點領域立法,提升立法質效。
隨著社會的發展,人民群眾對地方立法的期盼,已經不是有沒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決實際問題,地方立法邁入了“精細化”時代。作為地方立法的主體之一,設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更需積極回應立法工作中面臨的形勢要求,以“繡花功夫”制定好每一部法規,不斷為地方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法治基石。
淮安市人大于2016年獲得立法權,雖然只有4年多時間,但目前所立的10部法規,對淮安市治理體系的完善以及治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很好的保障作用。今年,淮安市緊扣生態環境、歷史文化、民生難點等開展立法,近期,結合全省設區市人大立法工作會議精神,常抓不懈住宅電梯安全管理條例方面的立法工作,多次組織常委會組成人員深度參與立法活動;依托官網、官微、社會媒體等廣泛征集不同群體意見建議;召開座談會,組織各方專家反復研討修改……通過制定這樣一部高質量的暖心條例,不僅回應社會關切,也更好地保障了社會安全。
如何在提高立法質量的同時兼顧好法規制度的實施效能?這也是不少地方一直思考的問題。“加快推動地方性法規制度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必須把地方性法規實施放在與立法同等重要的位置。”省里的會議一結束,連云港市人大常委會就召開黨組會議傳達學習,并及時將此次會議有關情況書面向市委作匯報。他們表示,下一步將結合本地立法工作實際,用強化思想認識、強化目標任務、強化科學謀劃、強化實施力度“四個強化”貫徹好、落實好會議精神。
設區市立法質量的提高,關鍵還要在解決實際問題上做足文章。南京市人大將立法與“踐法”結合起來,將立法與普法結合起來,尤其是在垃圾分類立法項目中,組織垃圾分類講座,開展現場立法調研,還選取部分組成人員所在單位、所住小區以及南京市人大機關等,對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的主要制度規定開展先行試點,讓組成人員直觀體驗、親身參與,以此提出科學務實、有針對性的修改意見,提升法規的審議質量,做好做實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
在過去的20 年中,蘇州在社會治理、歷史文化保護、民生保障等方面制定了許多有影響力的法規。在今年乃至未來立法方面,蘇州又有哪些計劃和動向?“把這次會議精神融入其中,更加注重從實際出發,確定符合蘇州地域實際情況的立法項目。”蘇州市人大認為,在立法上,既要“向前走”,也要“回頭看”,將聚力修改一些不適應時代發展的項目,竭力做好條例的修改、廢止和解釋工作。
今年蘇州主要有3 個修法項目。5 月12 日,蘇州市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分別召開《蘇州市專利促進條例》《蘇州市城鄉規劃條例》市級機關部門座談會和立法專家顧問暨立法社會風險評估座談會,對兩部法規修正方案進行座談、論證。據了解,生態文明建設、大氣污染防治、食品藥品領域等法規目前也都在清理范圍內。最近,蘇州還進行了野生動物保護法規的專項清理,并會同有關部門拿出初步方案。
宿遷市人大在制定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過程中,堅持立法公開,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根據實際,將各種環節以及階段性的立法成果向社會公開。最終,在條例中設定了有關養狗、殯喪等六項條款的禁止性行為,政府及時配套出臺一些規范性文件,為提升城市文明水平提供了有力的法律支撐和保障。無錫市人大積極貫徹落實全省設區市人大立法工作會議精神,表示將以更嚴的要求,健全完善法規起草協調、立法協商、論證咨詢、聽證評估等工作機制,進一步探索科學民主立法的新途徑新形式,以更強的合力做好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揚州市人大把“針對問題立法、立法解決問題”的理念融入到立法工作中,健全完善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的工作機制,從而提高地方立法的精細化精準化水平。

立法法規定,設區市可以對“城鄉建設與管理、環境保護、歷史文化保護等方面的事項”制定地方性法規,李小敏常務副主任在會上指出,無論是省級立法還是設區市立法,地方立法項目的確定關鍵是要因地制宜,突出本地區對立法的需求。對此,泰州市人大積極關注基層創新經驗,將基層行之管用的“金點子”“好辦法”吸納進法規,上升為普遍遵守的行為規范,充分發揮地方立法拾遺補缺的作用,確保條例規范與基層實際無縫銜接、落地見效。
對照國家、省市要求,南京市人大在推進市域治理現代化方面進行立法探索,制定《南京市社會治理促進條例》,將全市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的成功經驗,以地方性法規的形式予以固化;同時,以問題為導向,找準在特大城市社會治理中的難點痛點堵點,力求以科學有效的體制機制引領和保障社會治理制度體系建設。據介紹,這部法規在國內還沒有先例,可以說是一次巨大的挑戰。南京市成立了由市委、市人大和“一府兩院”負責同志組成的立法領導小組,與14個部門聯合開展調研,并委托第三方專家團隊起草法規草案,匯集各方智慧,為南京市域社會治理提供法治化路徑。蘇州市人大在立法工作創新中,抓緊建立地方立法研究評估與咨詢服務基地,探索建立法工委發言人制度。常州市人大通過推動校地合作共建地方立法研究院,重點圍繞地方立法相關事項實證調查、地方立法事項委托起草、地方立法質量第三方評估、規范性文件委托審查等方面開展工作,有力提高地方立法的理論研究水平和立法質量。
立法是人大工作的首職。加強和改進設區市立法工作會議凝心聚氣,為推進新時代地方立法工作蓄積了新動能,增添了新活力。新時代地方立法的“集結號”已經吹響,各設區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履職盡責、銳意進取,必將為高質量立法護航高質量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