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靜,段麗文
(呼倫貝爾市第四人民醫院,內蒙古 呼倫貝爾 021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持續氣流受到限制為主要臨床特征的一種對于患者正常呼吸和肺功能正常使用有著極大阻礙的呼吸道疾病,隨著病情的惡化,還會導致Ⅱ型呼吸衰竭這種并發癥疾病的出現,需要醫護人員根據患者自身的實際情況做好疾病的針對性的治療工作。
為此我院以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Ⅱ型呼吸衰竭的治療為研究內容,選取了數名患者接受了疾病治療的研究,研究結果主要內容包含如下:
于2019年1月份~2019年12月份按照隨機分組法選取我院收治的7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患者,并將所有的患者隨機分組為A組(n=38例)和B組(n=37例)。其中A組中男性病患20例,女性病患18例,患者年齡30~81歲,均值為(55.27±1.68)歲。另一組B組男性病患18例,女性病患19例,患者年齡31~80歲,均值為(5 5.0 8±1.5 5)歲。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經過我院醫師的調查顯示,所得出的數據結果之間并無可比性(P>0.05)。
B組:常規治療措施的運用。為幫助患者進行疾病問題的改善,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擴張呼吸道、興奮呼吸中樞和持續吸氧等治療手段。A組:無創呼吸機治療措施的運用。實施疾病的治療期間,選取型號為BiPAP呼吸機為患者實施無創呼吸機的治療,并且為患者準備合適的面罩,同時對呼吸機的通氣模式進行嚴格的設置,即以S/T通氣模式為主。治療期間,指導患者將每分鐘的呼吸頻率控制在16次左右,并且將呼吸機的起始吸氣壓力設置在8 cmH2O,并對其進行持續上升,最高升至20 cmH2O。按照血氧飽和度合理調節患者的吸氧濃度,將SaO2的量控制在90%以上,指導患者每天進行3小時的通氣治療,并且將無創呼吸機的治療次數控制在每天3次。若經過治療后患者的病情持續穩定,則可以根據患者的身體健康改善情況對通氣治療時間進行適當的縮短,最終幫助患者恢復健康。
對比和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颊咧委熀笤诮邮軝z查期間醫護人員發現患者的血樣飽和濃度和二氧化碳分壓均處于正常的狀態,病情趨于穩定,表明患者的治療效果為顯效;經過治療后,患者的呼吸困難問題在48小時內得到了明顯改善,并且對動脈血氧分壓、血樣飽和濃度和二氧化碳分壓進行測量發現雖然為恢復至正常水平,但是也處于持續正常的狀態;經過48小時的治療后,患者疾病的臨床癥狀和動脈血氧分壓、血樣飽和濃度和二氧化碳分壓等方面的檢測均處于異常情況,甚至患者的病情更加嚴重,表明患者的治療為無效。
以SPSS 24.0為統計學軟件對我院收治兩組患者的數據進行記錄和分析,其中以(±s)表示計量資料,而%則表示計數資料。而進行數據檢驗期間,則分別采用t值以及卡方值x2,如果科學處理后的結果顯示P<0.05,即代表具有統計學意義。
A 組治療后的總有效率顯著低于B 組的總有效率,前者顯著優于后者。二者之間的差異較大,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的比較(%)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之所以會受到這種疾病的影響,與肺臟和氣道對有毒氣體或顆粒的慢性炎性反應增強有著緊密的聯系,不僅擁有著極高的致殘率,同時還會隨著病情的持續惡化而導致患者的死亡,擁有著極高的病死率。因此為了促進患者身體健康問題的改善,需要對患者實施優質的治療。雖然常規治療措施的運用對于患者病情的穩定有著顯著的效果,但是隨著患者病情的持續惡化,無法有效根治患者的疾病。
無創呼吸機在治療期間不僅可以幫助患者對呼吸肌疲勞問題進行合理的改善,促使患者經過治療后恢復至正常的呼吸狀態,同時作為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手段,也能夠避免給患者的身體帶來較大的創傷,還能夠增強功能殘氣量,提高肺泡內壓,是促進患者身體健康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
結合研究,無創呼吸機在治療過程中的效果顯著優于常規治療措施的效果,具有顯著臨床優勢(P<0.05)。充分說明,要想幫助患者恢復至正常的呼吸頻率,改善呼吸不暢方面的問題,通過無創呼吸機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并發Ⅱ型呼吸衰竭是這其中的優質措施,治療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