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芬
(廣西壯族自治區南溪山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廣西 桂林 541002)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主要表現為肺氣腫或者是氣流阻塞,有可能轉變為呼吸衰竭、肺心病等常見慢性疾病。一般會出現慢性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咳痰等常見癥狀;當病情狀況嚴重時,伴隨焦慮、疲倦、日漸消瘦等負面情緒。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嚴重影響著患者的生活質量以及肺功能,因此緩解患者的病癥,是目前最為重要的。本文探討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護理干預及療效,具體如下。
選取2016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收治的14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常規組各70例。常規組男性38例,女性32例。年齡44~74歲,平均年齡(59.10±2.1)歲;病程5個月~11年,平均病程(4.21±1.3)年。觀察組男性37例,女性33例。年齡45~75歲,平均年齡(60.10±2.1)歲;病程5個月~10年,平均病程(4.21±1.0)年。對比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一般資料進行比較(P>0.05),有統計學意義。
常規組: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措施。
觀察組: 觀察組進行護理干預, 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指導:護理人員要經常與患者溝通交流,開展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知識講座,提高患者對疾病的認識、疾病的形成原因、治療措施及預防措施。(2)心理指導:患者引發疾病時,會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情緒,護理人員應該根據患者的基本情況,進行有效的心理指導,改善患者的心態,提高患者的承受能力以及克服疾病的意識[1]。(3)霧化護理:在進行霧化吸入時,要求患者調整體位,保持坐立的姿勢,便于霧化吸入量大,能夠更好的促進治療效果。護理人員要指導患者正確的霧化使用方法,主要從患者使用過程中,觀察患者吸入氣流是否合適、有無難受現象、時間是否合適。時刻監督患者,調整患者錯誤的霧化使用方法,提高患者霧化吸入的效果。避免患者出現呼吸不暢、氣短等現象。在患者霧化過程中,是排痰的好時機,要提醒患者及時排痰,必要時借助吸痰工具,利于患者排痰。(4)鍛煉指導: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鍛煉,如口緩慢呼氣、鼻深呼吸等,一般鍛煉20分鐘,一天2次左右,加強患者的呼吸鍛煉,改善患者肺活量,促進患者身體健康[2]。
通過觀察患者的護理有效率,對比兩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效果,分為顯效、有效和無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癥狀明顯消失為顯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癥狀減輕、有所改善為有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癥狀沒有好轉,沒任何變化為無效。
以SPSS 23.0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資料以率(%)表示,用卡方檢驗,(P<0.05)。
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7.14%,優于常規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效果的總有效率78.57%,(P<0.05)。見表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種慢性疾病,一般會出現慢性咳嗽、胸悶氣短、呼吸困難、咳痰等常見癥狀,對患者的影響巨大。一般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人居多,由于老年患者抵抗力差,被感染疾病的可能性大[3]。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需要對患者進行霧化吸入治療。霧化治療方法不僅簡單便捷、無不良 反應,而且成本低、臨床效果好。
表1 對比兩組疾病護理效果(%)
護理干預是根據患者實際情況,制定合理、有效的護理措施。同時提高患者患病意識、控制心理情緒、加強戰勝病魔的信心。本次研究中,觀察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效果的總有效率為97.14%,優于常規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護理效果的總效率78.57%,(P<0.05)。通過給予患者霧化護理、健康教育、呼吸鍛煉指導、心理指導等相關護理可以有效的改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活量、胸悶氣短的癥狀,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治療效果得到提高,同時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給予霧化吸入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療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