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 梅
(上海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上海 201600)
順產作為臨床常見分娩方式之一,其有利于產婦及嬰兒機體免疫力的提高,臨床醫師一般較為提倡[1]。由于初產婦沒有生產經驗,害怕疼痛及對分娩中可能出現未知情況的恐懼心理,致使其無法有效配合助產士完成分娩工作。而既往實施的常規護理模式,無法有效緩解初產婦的不良情緒,從而影響產程進展,甚至有可能導致產程延長、胎兒宮內窘迫的情況出現,嚴重威脅母嬰的生命安全。故采取科學有效的護理干預模式是推進產程進展、保證順產生產質量的重要前提,我院對此進行研究,闡述如下。
納入7 8 例選擇順產的初產婦于2 0 1 8 年0 9月~2 0 1 8 年1 0 月在我院開展研究。根據病歷單雙號隨機分為A、B 組(n=3 9),兩組初產婦 年 齡 分 別 為2 0 ~3 5 歲、2 1 ~3 4 歲,均 值 分別為(27.52±2.78)歲、(27.46±2.73)歲,以上基線資料(P>0.05)。
A組:告知初產婦順產基本注意事項,進行胎心監測、遵醫囑給予縮宮素等護理措施;B組:(1)產前宣教:待產期間,護士保持熱情、親切的態度積極與產婦交流,適當給予鼓勵及心理支持,增加初產婦對于順產的信心;同時開展分娩知識小課堂,運用通俗易懂的言語詳細講解分娩知識及分娩技巧,進行分娩過程演練。(2)產程護理:提供舒適、安靜的產房環境;產程中產婦出現難以忍受宮縮疼痛的情況時,助產士結合產婦實際情況采取針對性心理引導,運用輕柔的語氣安撫產婦,或通過交談產婦感興趣的話題,分散其注意力;助產士將手置于產婦腰背酸脹部位進行順時針按摩,緩解疼痛;必要時借助心理暗示、播放舒緩音樂等方式,穩定產婦吵鬧、不安的情緒。(3)指導呼吸:運用拉梅茲呼吸法(分為胸部呼吸、嘻嘻清淺呼吸、喘息呼吸、哈氣運動及用力推五個階段)指導產婦正確用力。(4)全程鼓勵:助產士全程陪護,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鼓勵產婦,及時告知產程進展;理智解決產婦在順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母嬰安全。
(1)產程進展狀況;(2)住院時長及產后出血情況。
B組各產程耗時均低于A組初產婦,其產程進展狀況相較于A組更好(P<0.05),見表1。
表1 兩組產程進展狀況(h)
B組產婦產后24 h出血量及住院時長均優于A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住院時長及產后出血情況
國外學者將產婦分娩的全過程中,始終陪伴在產婦身邊并利用專業的婦產科知識進行自然分娩指導的女性稱為導樂,在我國一般由優秀的助產士擔任[2]。隨著醫療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加上孕婦出于擔心胎兒情況、自身出現妊娠合并癥及害怕分娩等原因,更傾向選擇剖宮產,使得剖宮產率逐年遞增。故為提高順產率及生產質量,采取優質護理及導樂陪伴分娩尤為必要。
根據趙曉蕾等人[3]報告顯示,導樂陪伴分娩運用于臨床初產婦順產產程中具有顯著效果。本研究中,B組各產程耗時均低于A組初產婦,其產程進展狀況優于A組(P<0.05),充分說明護理人員及時開展產前宣教,不僅能夠提高初產婦對于分娩的認知水平,還能增加其順產的信心、積極配合分娩,有利于產程的進展;同時采取針對性心理疏導,有效緩解初產婦的負面情緒,避免因過于焦慮、緊張而造成產程延長,有助于生產的順利進行。B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及住院時長均優于A組(P<0.05),原因可能為B組采取的導樂陪伴分娩,助產士于順產中全程指導呼吸、實施手法按摩,有效緩解產婦宮縮疼痛,同時避免宮縮乏力的情況出現,從而達到減少產后24h出血量、改善生產質量的目的。
綜上所述,優質護理及導樂陪伴分娩的運用,不僅能夠有效推進順產初產婦的產程進展,還能減少產后24h出血量、顯著縮短住院時長,促使其盡快出院,值得臨床采納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