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曉華,王 軍,陳 娟
(揚州大學臨床醫(yī)學院,江蘇省蘇北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影像科,江蘇 揚州 225001)
痛風石,即痛風性結石,是以血尿酸水平升高為基礎病理,以谷氨酸鈉尿酸鹽皮下聚集形成結晶為主要表現(xiàn)的臨床常見病。GE寶石能譜CT是繼螺旋CT和多排CT之后的又一重大CT革命,具有多參數(shù)成像的顯著特征[1]。本文以我院收治的60例疑似痛風石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能譜CT的應用價值,現(xiàn)報告如下。
選擇我院收治的6 0 例疑似痛風石的患者為研究對象,收治時間2 0 1 6 年6 月~2 0 1 8年6 月。 其 中, 男3 4 例, 女2 6 例; 年 齡25~62歲,平均(46.34±5.27)歲。
所有患者均行常規(guī)CT檢查和GE寶石能譜CT檢查。GE寶石能譜CT檢查步驟:根據(jù)患者臨床體格觸診結果,對懷疑沉積有痛風石的外周關節(jié)予以能譜掃描(GSI),設置掃描參數(shù):電壓:80/140 kVp,掃描層厚:5 mm,間隔層厚:5 mm,重建層厚1.25 mm,探測器準直:64×0.626 mm,螺距:0.984:1。由兩名資深影像學醫(yī)師對掃描結果進行讀片、分析,獲得最終的診斷結果[2]。
以美國風濕病協(xié)會痛風診斷標準為金標準,根據(jù)常規(guī)CT檢查和GE寶石能譜CT檢查結果,計算其診斷痛風石的靈敏度;同時,分別統(tǒng)計兩種檢查方法對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積液及骨質破壞的檢出率。統(tǒng)計軟件采用SPSS 20.0版本,以(n/%)的形式對計數(shù)檢測數(shù)據(jù)進行表示,數(shù)據(jù)之間的比較用x2對其進行檢驗,P<0.05提示數(shù)據(jù)之間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可以看出,常規(guī)CT診斷痛風石的靈敏度為77.78%,能譜CT為88.89%,能譜CT高于常規(guī)CT(P<0.05)。
表1 常規(guī)CT與GE寶石能譜CT診斷痛風石的靈敏度比較
從表2可以看出,GE寶石能譜CT對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積液及骨質破壞的檢出率均高于常規(guī)CT(P<0.05)。
表2 常規(guī)CT與GE寶石能譜CT對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積液及骨質破壞的檢出率(n/%)
近年來,隨著臨床醫(yī)學對該病發(fā)病機制研究的不斷深入,諸多研究報道強調,在痛風結石慢性期病變經過治療有一定的可逆性[3-4]。因此,加強其早期準確、及時的診斷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GE寶石能譜CT是繼螺旋CT和多排CT之后的又一重大CT革命,使CT從解剖形態(tài)學成像進入了組織成分的分析,開創(chuàng)了能譜CT成像的新紀元。在臨床實踐應用中,與傳統(tǒng)CT相比,GE寶石能譜CT采用了101個單能量成像,具有高清晰度、能譜成像、動態(tài)500排灌注成像、低射線劑量、臨床應用領域廣泛等顯著特點,在臨床應用中有效提高診斷精度和安全性,消除常規(guī)CT的盲區(qū),為疾病的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提供了可靠、安全的診斷依據(jù)[5]。在痛風性結石的診斷中,本研究中常規(guī)CT診斷痛風石的靈敏度為77.78%,能譜CT為88.89%,能譜CT高于常規(guī)CT(P<0.05);且GE寶石能譜CT對軟組織腫脹、關節(jié)積液及骨質破壞的檢出率均高于常規(guī)CT(P<0.05)。即能譜CT診斷痛風石的靈敏度較高,且對患者病理特點的檢出率高于常規(guī)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