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斌強

摘要:飛機座艙中設計有多種多樣的儀表,為了確保良好的人機交互功能,往往需要設計各種旋鈕開關,以便控制和輸入各種參數。但由于開關旋鈕為機械部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由于頻繁操作或者意外施加的大扭矩,常常會出現轉動開關帽脫落的問題,本文在對開關脫落問題原因分析的基礎上,針對性地提出了防脫落設計改進措施,并經仿真驗證,完全能夠滿足在復雜環境下的使用要求,解決了產品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外場頻繁出現開關帽脫落的問題。
關鍵詞:開關帽;防脫落
引言
在機載座艙顯示儀表中,諸多人機交互操作離不開旋鈕。旋鈕 是數量最多且使用最頻繁的人機交互接口之一。實際中,旋鈕作為 開關,可以有效地控制產品的狀態或者作為產品的電源控制開關。 還可以作為調節器,實現參數的調節等。常規的開關旋鈕結構是將 旋鈕帽緊固在轉動開關的扭桿上,長期使用過程中容易受力不均, 嚴重時導致旋鈕帽脫落。
某型產品面板上使用了開關旋鈕,在外場使用過程中多次出現 了開關帽脫落的問題,針對該情況,進行了深入的原因分析,并提 出了有效的設計改進措施。
一、軍用轉動開關介紹
以美國科爾(COLE)公司生產的兩檔波段開關A1136-102P為 例,該型號屬航空專用產品,符合美軍標MIL-S-3786標準要求。 其溫度范圍-65°C~85°C,其他濕熱、鹽霧等環境測試符合 MIL-STD-202要求,開關壽命25000轉,使用海拔高度21336米, 其操作使用力矩要求最小21.2N.mm,最大42.33N·.mm。
開關帽通常為圓形孔,套置在開關軸上,固定方式使用的是常 規的雙螺釘固定方式,兩個螺釘角度成120°分布。
二、開關帽脫落問題及分析
在實際使用過程中,產品中會經常出現開關帽脫落的問題,經 過分析,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開關帽內孔為圓形
圓形孔沒有充分利用開關軸的”D”形結構,讓旋鈕與開關軸 直接平面進行貼合,均勻受力,而是通過螺釘支點接觸,使得旋鈕 的固定、支撐完全依賴螺釘頂部擠壓開關軸來實現,應力集中在螺 釘頂部與開關軸接觸面處。旋鈕在使用過程中施加的轉動力矩,所 產生的應力再度在螺釘頂部與開關軸接觸面處集中,使得應力容易 超過開關軸材料的強度,開關軸受損而形成凹痕。
(二)過大的旋轉扭矩
參照GB/T14775-1993《操縱器一般人類工效學要求》 ,直徑 10mm~100mm,操作力矩為20N·mm~500N·mm,而A1136-102P轉 動開關的軸直徑為12mm,開關實際轉動所需的最大扭矩為 42.33N·.mm,當操作者意外施加了較大的力矩時,假設對旋鈕施 加5 倍開關實際力矩,即200N·mm,通過ANSYS結構應力分析。從 仿真實驗的結果可以得出, “D”形軸端面應力值最大約為270.4MPa, 雖未超出開關軸材料(銅)的強度極限295MPa,但已超出屈服極限 160MPa,因此在受到意外較大扭矩的情況下,也會存在開關軸受損 的可能,最終導致開關帽的脫落。
三、防脫落設計
(一)防脫落設計改進措施
根據上述原因分析,采取如下改進措施,以避免開關帽的脫落 問題。
(1)將開關帽內孔由圓型孔更改為”D”形孔,使之與開關”D”形軸相匹配;
(2)將原先120°分布分布的開關帽緊固螺釘孔,更改成90° 分布方式,且緊固螺釘不再直接作用于開關軸的端面上,而是垂直 作用于開關軸的圓柱面上,僅起到防止松脫的效果。
(二)仿真驗證
對更改后的旋鈕僅從施加旋鈕扭矩進行開關軸受到的應力分 析。從應力角度出發,按實際情況進行仿真分析。
先從開關操作實際需要力矩開始,施加50N·mm力矩,應力分 布云圖,如圖1所示。
D 形軸端面應力值約為26.02MPa,與材料的屈服極限160MPa 比較,安全系數值為160/26.02=6.2,與之前3.8倍增加了近3 倍, 完全能滿足正常操作要求。
從安全系數出發,施加5倍開關操作力矩200N·mm力矩,由 于為圓形旋鈕,操作旋鈕通過摩擦傳遞扭矩,考慮手套織物和金屬 噴漆面摩擦系數,取0.5,則200N·mm相當于操作人員以33N的力 捏在旋鈕(指握操作)上旋撥且不發生打滑的最大扭矩,查 GB/T14775-1993操作器一般人類工效學要求,使用大拇指按動按鈕 的作用力范圍為8~35N應力分布云圖。
由此可知,改進后的旋鈕結構,能滿足5 倍開關操作力矩 200N·mm要求,符合GB/T14775-1993操作器一般人類工效學極限 要求。另外,改進后的產品在外場實際使用過程中,再未出現過開 關脫落的現象。
四、結束語
通過對軍用轉動開關帽脫落原因的分析,針對性地提出了改進 設計措施,并通過仿真驗證的方法及外場飛行驗證,表明了改進措 施合理,可以有效解決開關帽在長期使用過程中出現的脫落問題。
參考文獻:
[1] GB/T14775-1993. 操作器一般人類工效學極限要求。
[2] COLE A1136-102P datasheet.
[3]丁欣碩,ANSYS Workbench 17.0有限元分析從入門到精通,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2017.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