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事業單位分布在科學、教育、文化和衛生等各個領域,保障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生活服務體系。然而,隨著社會經濟的有效發展,事業單位會計中的各種問題逐漸暴露出來。同時,這些問題的存在也影響了事業單位的健康有序發展。本文分析了會計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方案,希望能為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提供幫助。
關鍵詞: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問題及對策
作為社會服務的職能組織,事業單位最突出的特點是它們以政府職能和公共福利服務為目標,更好的建設社會和諧環境。因此,準確反映財務收支和變化是會計機構的主要任務。其本質是非營利性、公共性和專業化。規范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有利于各部門的財務管理,同時控制事業單位內部財務不良現象。
一、概述
會計是通過全面、系統、持續地記錄單位資本流動的全過程,反映和監督企業、事業單位資本流動的工作。根據企業和事業單位的性質,會計核算存在明顯差異。事業單位的會計基礎是以現金為基礎的預算會計。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過程中,需要了解到會計基本要素為資產、負債、凈資產、收入和支出,而一般企業會計中會有所有者權益、費用和利潤等要素。在事業單位預算會計中,固定資產不折舊,也沒有利潤和利潤分配會計核算。事業單位會計制度源于國家財務制度,會計制度的合理實施有利于提高事業單位的財務管理。因此,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我們需要加強對會計制度的引用,提高資金利用率,發揮事業單位的政治經濟職能。作為會計人員,我們有必要克服會計工作中的薄弱環節,通過有效手段提高事業單位的會計職能。
二、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
(一)會計核算人員基礎薄弱
目前,在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仍然存在會計信息不安全問題,會計科目設置不科學,甚至難以在會計報表中充分顯示信息等問題。特別是,有些單位的會計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屬于"半路出家",對會計知識知之甚少,只能處理一些簡單的財務工作。然而,由于缺乏政治敏銳性和必要的繼續教育,一些單位的財務人員在工作中犯了錯誤。
(二)不完整的會計報表系統
首先,在我國現行的事業單位會計報表中,收入和支出報表相當于現金流量表。雖然它能反映公共機構的收入和支出,但不能完全反映公共機構現金和現金等價物的使用情況。第二,在事業單位的會計報表中,既沒有反映固定資產和資金變化的專門報表,也沒有反映收入和支出報表中所列固定資產和資金的分錄。第三,在事業單位會計報表中,上一年度的調整項目不能動態反映,而"年初結轉財政補貼余額調整"項目也只反映了本年度發生的、需要調整的事業單位上一年度結轉的財政補貼余額。第四,基礎設施項目的會計獨立于單位會計、獨立核算和獨立報表。
(三)財政資金績效管理不合理
一般在事業單位的會計核算工作中,對財務績效管理體系沒有規范化。無法良好的促進政府職能轉變,并且其會計核算單位責任意識薄弱。除此之外,在許多機構中,從領導到項目團隊,都沒有為財政資金的使用設定明確的績效目標,或者設定的績效目標模糊不清,缺乏具體的量化指標,使得評估不方便。在管理制度方面,大多數單位都有完善的規章制度來保證財政資金使用的合規性和合法性,但在績效管理方面缺乏管理制度,這也導致預算編制不科學,預算執行偏離既定目標。
(四)缺乏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有效管理
首先,許多單位購買固定資產時,有些固定資產在購買后不能有效利用,因為事先沒有組織有效的性能演示或演示結果不科學,導致新設備報廢。同時一部分事業單位對于需購買的固定資產,沒有對其類目進行嚴格盤查和交接,當出現問題時,直接造成固定資產的損壞或損失,資產價值只留在賬面上,造成國有資金的嚴重浪費。第二,按照事業單位會計準則,購買固定資產時,借記"事業支出-資本支出"或"業務支出-項目支出",貸記"零余額賬戶(銀行存款)",借記"固定資產",貸記"非流動資產基金-固定資產"。這種記賬方法最突出的問題是它導致經常性支出的增加。在不折舊的情況下,固定資產的實際價值在隨后的會計年度中已經減少,而賬面價值仍然是購買時的價格。當固定資產更新換代較快時,以上所述的會計核算方式導致“賬實不符”。因此,現行制度下的"資產負債表"不能準確反映單位流動固定資產的實際信息。第三,事業單位無形資產管理存在缺陷。產生這一問題的主要原因是,在現行制度下,對使用壽命和攤銷方法沒有統一的標準,單位根據自己的情況進行一次攤銷或分期攤銷。然而,有些機構在使用無形資產時不進行攤銷,只是在報廢時減少一次。因此,無論采用何種攤銷方法,都無法準確反映無形資產的攤銷情況,使得會計信息失真。第四,土地等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不能真實反映現有土地的價值,也不能維持和增加國有資產的價值。
(五)會計內部控制不足,會計核算信息化水平低
目前,行政事業單位的會計工作正在逐步走向成熟。然而,現行的內部控制策略和控制機制難以有效約束員工,也制約了會計各方面的銜接,從而嚴重影響了會計職能的發揮。
三、改善事業單位會計的措施
(一)完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加強財務監督
加強內部控制,注重各環節的緊密聯系,是保證事業單位會計工作正常有序發展的前提條件。首先,事業單位會計職責有多種形式,需要采取合理的分工方式,明確內部控制工作中處理重大事故和會計案件的原則,降低案件風險的概率,從而逐步提高內部審計工作的價值。此外,在加強對與會計部門密切相關的單位和部門的工作控制的同時,應建立良好的協調和合作關系,以規范工作流程和計劃。作為同一財政部門,還應加強對下屬單位的財務監督。事業單位上級負責人可以定期檢查的方式,加強工作人員的注意,或者隨機抽查,有效規范會計人員的行為,從而有效監控事業單位的財政資金使用情況。此外,還可以通過采購引入合格的第三方監管機構來開展具體的監管工作,從而促進財務工作合理有序的進行。
(二)提高財務人員素質,規范會計業務處理
由于事業單位性質的限制,當具備專業知識的會計從業人員不能被聘用時,應通過經常性的再教育和培訓提高其專業技能,并通過廉政教育學會培養財務人員的職業道德和自我修養,他們應該能夠堅持原則,而不是謀取私利。除此之外,事業單位需要及時對人才進行儲存,培養他們上崗技能,以便及時處理相關會計核算問題。在協調單位各部門職能分工的前提下,我們需要定期展開培訓,提高各職能部門對財務經濟管理意識,從而有效提高整體的財務管理。
(三)完善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
針對現行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存在的問題,建議增加"事業單位資金流動表",反映事業單位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的流入和流出。建議增加"資金變動表",反映業務資金、專項資金和非流動資產資金的增減情況。建議增加"固定資產變動表",以反映固定資產的增減、使用狀況、實際價值等。建議增加"上年事項調整表",動態反映機構需要調整的上年事項。建議通過基本建設會計和財務會計的結合,將基本建設投資報表納入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使基本建設項目的收入和支出能夠充分反映在財務會計報表中,從而實現會計信息的完整性。此外,事業單位會計報表體系不僅應包括所有會計信息,還應包括對單位有重大影響的客觀、準確的部門非會計信息,作為會計報表的補充信息。
(四)提高財務績效意識,完善績效管理體系
在財政資金績效管理中,針對單位的現狀,首先要提高單位領導和會計人員的績效管理意識,還要把績效管理的理念融入到單位的工作中。二是為每項工作設定匹配的科學績效目標,能夠滿足單位的年度計劃和中長期計劃,能夠滿足量化考核要求。第三,建立合理完善的績效管理體系,確保財務績效管理的順利開展。
(五)建立健全資產管理體系,不斷完善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核算方法
首先,在管理財務資產時,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控需要不斷完善,提高核算效率。與此同時,建立健全的資產管理機制。其次,將資產折舊法應用于事業單位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的管理,根據單位資產的實際情況確定合理的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第三,根據實際情況,可以委托有資質的第三方評估機構對單位的真實土地、房屋和建筑物進行評估,從而真正了解家庭背景。
(六)加強會計信息化水平
會計核算作為事業單位的重要職能部門,需要有完善的財務指標體系,會計核算人員依據指標進行標準化工作,減少數據誤差。同時,財務指標系統的敏感性和及時性可以協助工作人員處理風險問題。此外,我們需要分析各項財務指標,水平和垂直、環比和同比都考慮在內。如果變化增加或偏離正常值,分析必須有重點,不得延誤或敷衍了事。此外,我們還需要提高會計質量。在整個分析過程中,我們必須特別注意會計科學性和準確性,使單位的財務狀況真實表演的數量。
四、結論
綜上所述,會計作為反映和監督事業單位資金運行的有效手段,有助于規范國家預算資金的使用,確保事業單位資產的完整和安全。因此,事業單位必須結合自身實際情況,從根本上改善會計現狀,提高財務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1]穆美霞.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科技視界, 2016, 000(010):263-263.
[2]肖林. 淺談行政事業單位會計核算中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 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 2017(18):61-62.
[3]李利. 淺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集體經濟, 2013, 000(021):79-80.
[4]周藝. 淺析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時代金融, 2012(12):22.
[5]吉琳. 事業單位會計核算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 中國市場, 2019.
作者簡介:
劉驍,男,漢族,就讀于東南大學經濟管理學院,研究方向:經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