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5G建設腳步的推進,越來越多的技術被應用到了實際5G建設過程中以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幫助我國早日實現5G技術的普及,在這一背景下,C-RAN組網模式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之中,并逐漸的被應用到了現網中去,如何結合實際的5G發展需求,更好的將這一技術予以應用就成為了現階段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由此,本文擬著眼于C-RAN組網的結構、優勢等方面入手,思考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的應用,并著眼于應用中常見的問題提出相應的應用注意事項,以期推動我國后續C-RAN組網模式在實際網絡運行中的有效應用。
關鍵詞:5G;C-RAN組網模式;現網;應用
前言
截至目前,C-RAN組網模式在我國發展了數年的時間,并且在最近幾年,越來越多的現網中出現了C-RAN組網的身影,合理的應用C-RAN組網模式不僅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原有4G組網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同時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推動未來我國5G中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效果[1]。
一、C-RAN組網的概述以及優勢
(一)C-RAN組網的概述
就C-RAN組網模式而言其本質一種可以通過無線方式接入的網絡構建。比較常見的C-RAN組網模式都會應用BBU池的方式進行組網架構,從而實現對通信系統的集成化控制[2]。
(二)C-RAN組網的優勢
就以往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現狀來看,這一模式應用的優勢大都集中表現在如下3個方面:
首先,具備較強的集中性,轉變了原有通信網絡運行過程中需要設計獨立機房的弊端,推動了我國現有網絡建設的同時促使原有通訊網絡能夠朝向更加靈活、便捷的方向發展[3];其次,這一模式的應用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實現內部各架構的高?;ヂ?,從而更好的實現各器件之間的數據、信息交換,為跨地區的BBU池運作提供可能;第三,這一模式的應用能夠將標準化的智能操作平臺應用到實際的通訊系統運作過程中,從而提升原有系統運行的效率,同時減少系統運行過程中不必要的能耗,逐步實現這一環節綠色發展的目標,推動我國C-RAN組網模式在實際通訊網絡中的有效應用。
二、面向5G 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的應用
(一)微網格劃分環節的應用
就目前現網中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來看,根據不同業務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導致在實際的C-RAN組網模式微網格劃分環節也存在一定的差異性[4],就目前來說,比較常見的劃分模式通??梢詣澐譃榫C合業務接入區域、FP網格劃分和DP網格劃分三種模式:
首先,就綜合業務接入區域而言,這一劃分是根據現網環境中以自然因素為基準所劃分出的一個閉合區域,一般這一區域面積大都控制在2-6平左右,區域內總FP網格區不應超過10個[5];其次,就FP網格劃分而言,這一網絡劃分大都是指一級分纖區域的網格化劃分,一般情況下每個區域網格的面積大都應控制在0.5平左右,綜合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每個FP網格中應設計3-5個DP點;最后,就DP網格劃分而言,一般情況下每個DP網格的面積在0.1-0.15平左右,一般在單位DP網格中基站數量應不超過6-8個。
(二)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
首先,如果想要實現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應用的目標,技術人員就應在C-RAN組網模式應用前針對BBU池的位置進行科學的選擇和把控,一般情況下,系統中每個BBU池中的物理基站數量應不超過20個,并且應將BBU池與FP網格劃分的轄區進行綜合,從而確保BBU池的控制范圍應控制在1.5平左右,以此確保這一環節現網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效果,為后續5G技術的應用和發展奠定基礎。
而后,技術人員應著眼于每個BBU池之間進行單獨的C-RAN組網,將數個BBU池組成環形且不帶鏈的拓撲,以此實現這一環節C-RAN組網的有效應用,同時對不同局向所需要的數據光纖予以分攤。在完成了BBU池方面的C-RAN組網模式應用之后,技術人員也應著眼于這一環節的配套設施予以相應的施工、完善,以此確保這一C-RAN組網模式能夠在有效的保障下順利的落實下去,以此實現5G背景下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的有效應用。
(三)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應用的注意事項
在上述研究的基礎上,筆者認為在未來的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應用過程中應著眼于C-RAN組網模式的連續覆蓋、帶寬以及管轄范圍等內容進行進一步的改良、優化,以此最大程度上確保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應用的效果,推動5G背景下這一模式的有效應用。比如,就連續覆蓋層面而言,筆者認為在未來C-RAN組網模式應用的過程中,在實際應用條件允許的基礎上,技術人員應盡量確保C-RAN組網區域內基站的連續覆蓋,以此確保這一模式運行的相對穩定性;而就帶寬設計環節而言,技術人員則應為C-RAN組網介入的區域預留充足的光纖帶寬,從而確保寬帶實際的傳輸能力能夠滿足C-RAN組網模式應用的需求,以此保障這一環節應用的效果。
結語:
綜上所述,在我國5G技術發展的背景下,C-RAN組網模式現網中的應用也愈發的受到人們關注,如何著眼于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的應用情況針對性的予以優化,使其能夠更好的適配未來5G技術的發展就顯得尤為重要且必要。由此,本文針對上述問題進行闡述,希望能夠對未來面向5G環境下C-RAN組網模式的應用做出幫助。
參考文獻:
[1]于磊,陸欣,劉紅衛.基于C-RAN的移動城域網5G承載方案探討[J].通信電源技術,2020,37(06):196-197.
[2]黃小光,汪偉,趙品勇.面向5G規模演進的C-RAN架構部署方案[J].郵電設計技術,2019(11):39-43.
[3]吳欽雄.基于C-RAN組網方式的5G傳輸承載方案研究和實踐[J].電信工程技術與標準化,2019,32(09):7-11.
[4]王冬冰,王洪亮,楊永軍,葉宗明,薛建立.面向5G C-RAN組網模式在現網中的應用[J].電信科學,2018,34(S1):17-23.
[5]段小玲,黃艷.C-RAN無線投資建設成本差異分析[J].移動通信,2017,41(13):70-75.
作者簡介:
耿志剛(1979-10-),男,漢族,吉林長春人,本科,任職于吉林吉大通信設計院股份有限公司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有線傳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