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稚平

作為“甘肅人民自己的銀行”,甘肅銀行已走過八年的奮進歷程。八年來,甘肅銀行與隴原兒女同呼吸共命運,堅守著普惠金融的初心與夢想,不僅為甘肅的經濟社會發展注入“源頭活水”,而且在隴原大地上留下了不可磨滅的金融印記。尤其是近年來,甘肅銀行認真貫徹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戰略部署,以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為抓手,全力助推十大生態產業體系建設,為綠色金融發展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甘肅銀行的創業歷程和特殊發展之路,本刊記者專訪了甘肅銀行黨委書記、董事長劉青。
風雨兼程,回首八年創業路
在歷史的長河中,八年只是短暫的一瞬。但是,在甘肅銀行的史冊上,這八年的時光,是極不尋常、極不平坦的八年。劉青介紹:“從籌建到現在,我不僅見證了甘肅銀行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歷程,也參與了甘肅銀行扎根隴原、艱苦創業的難忘征程,令人難忘的事很多很多。”隨后劉青向記者分享了至今歷歷在目、記憶猶新的三件事。
第一件事是甘肅銀行的成立。2011年,甘肅銀行籌備組肩負著省委省政府的重托,滿懷著干事創業的無限激情,開啟了一段艱難而又光榮的創業歷程。創業之初,時間緊、任務重,各項工作千頭萬緒,辦公條件十分艱苦,沒有固定的辦公場所,籌備組的場地都是臨時租賃的,連打印機、打印紙這些最基本的辦公用品也是兄弟單位支援的,大家都是幾個人擠在一間十幾平方米的辦公室里。為了爭取早日開業,籌備組克服人員少、經驗缺、任務重等各種困難,常常爭分奪秒,通宵達旦,深入討論每一個方案,認真研究每一個難題,犧牲了無數個節日假期,熬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監管部門的關心支持下,2011年11月19日,甘肅銀行正式掛牌成立,成為隴原金融的一支新生力量。劉青說:“只有親身經歷過的人才能真正體會,那一刻真是令人百感交集。”
第二件事是第一代核心銀行系統上線。甘肅銀行是在合并原平涼市商業銀行和白銀市商業銀行的基礎上組建的,兩行合并后,由于系統不一致,流程、數據、報表等一時難以統一,給工作帶來了極大不便。當時甘肅銀行剛剛成立,資產規模只有200億元,底子很薄,但還是下決心建設第一代核心系統,僅僅歷時9個月時間就完成了系統上線。那段時間,大家舍小家為大家,克服一切困難駐扎白銀,全力以赴推進系統建設工作。正是因為大家的全身心投入和默默付出,第一代核心銀行系統不僅在短時間內實現了上線,而且在運行期間,未發生任何事故,實現了安全穩定運行,為以后甘肅銀行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堅強的后盾。“那一盞盞通宵不熄的燈火,那一份份反復完善的方案,那一個個日夜忙碌的身影,永遠銘刻在我的腦海里。”劉青飽含深情地說。
第三件事是甘肅銀行上市。2 0 1 8 年1月18日,甘肅銀行在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上市,登陸國際資本市場,成為西北地區首家上市的城市商業銀行,書寫了甘肅金融業改革發展的新篇章。“這是各方關心厚愛、大力支持的結果,也是所有甘肅銀行人砥礪奮進、筑夢前行的結果,我們倍加珍惜。”劉青說道。甘肅銀行從成立到現在,遇到了很多困難和嚴峻挑戰,但是,甘肅省委省政府始終給予強有力的支持,監管部門也給予了精準的指導和幫助,全體員工眾志成城,有決心也有信心把甘肅銀行打造成為西部地區一流的現代化城市商業銀行。
踐行普惠,傾心助力小微企業
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服務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和小微企業、履行普惠金融義務是商業銀行義不容辭的責任。劉青介紹,作為一家精耕細作本土市場的城商行,甘肅銀行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把服務民營和中小企業放在發展優先方向, 著力推進向零售業務轉型。在具體實踐層面,重點實現了“五個轉變”。
實現了從“高度重視”到“實質落地”的轉變。從成立之初,甘肅銀行就確立了“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三農發展、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始終將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作為服務實體經濟和實現自身發展的需要。制定出臺了支持民營和小微企業高質量發展的25 條措施,在總行設立普惠金融部,在分支行設立小微業務部,形成了全行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工作機制,有力促進了全行民營和小微企業的發展。
實現了從“面面俱到”到“強化考核”的轉變。在考核政策上,落實國家“兩增兩控”政策要求,設置對民營企業貸款的考核指標,加大正向激勵力度, 零售類指標的權重在K P I考核中已超過50%,引導信貸資源向民營和小微企業傾斜。對普惠類小微貸款及個人貸款不設額度上線,鼓勵經營機構早投放、多投放。對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實行盡職免責,解決“怕貸、惜貸、拒貸”思想,激發基層機構服務民營和小微企業的內生動力。
實現了從“優化流程”到“提升效率”的轉變。在授信審批管理上,根據民營和小微企業貸款“短、小、頻、急”的特點,發揮一級法人決策鏈條短的優勢, 在各分支機構設專職審批人的基礎上,在總行成立民營和小微企業專業審批團隊, 明確職責權限,嚴格限時辦結。開辟貸款調查與評審綠色通道,對符合標準的民營和小微企業簡化授信流程,實現企業融資周轉“無縫銜接”。落實“減費讓利”政策,小微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由2019年初的6.9%下降至目前的6.53%。
實現了從“傳統抵押”到“擔保多元”的轉變。按照小微企業“做小、做實、做散”的指導思想,積極參與“百行進萬企”融資對接,優化業務模式,改進抵押擔保方式,加強產品創新和渠道體系建設,增加小微企業信貸投放。聯合甘肅省財政廳、工商局、非公辦推出“小微企業互助擔保貸款”;針對在股權交易中心掛牌的科技型小微企業,推出“掛牌貸”“股權質押貸”產品;利用“互聯網+大數據+場景客戶”的模式,開發上線了“隴盈快貸”“電商e貸”等適用不同客戶群體的網貸產品。僅互助擔保貸款就累計投放了78.5億元,較好地解決了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實現了從“產品創新”到“線上服務”的轉變。面對新技術發展,將民營和小微業務線上化作為未來業務發展的主要思路,以產品創新為抓手,上線投產“隴盈快貸”“安e貸”等網貸產品,有效擴大個貸客戶群,填補了甘肅銀行無貸款分期業務的空白,為精準營銷服務客戶奠定了良好基礎。搭建供應鏈金融平臺系統, 依托供應鏈金融業務,以點帶面,帶動整個產業鏈發展,實現鏈群小微客戶批量獲取信貸支持,將高效、便捷的金融活水引入民營和小微企業。
綠色金融,打造持久的金山銀山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甘肅省是國家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戰略通道,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處于重要的戰略地位。2013年和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視察甘肅時強調“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甘肅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出臺了《關于構建生態產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是, 資金短缺是甘肅省綠色發展面臨的最大難題。
“近年來,甘肅銀行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關于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戰略部署,以創新發展綠色金融為抓手,全力助推十大生態產業體系建設,取得了可喜的實踐成績。”劉青介紹道。
樹立了一種理念,營造綠色金融發展氛圍。樹立綠色金融發展理念,堅持“區別對待、有扶有控”的原則,認真研究全省“十三五”規劃,逐步壓縮和退出“兩高一剩”行業貸款,騰挪有限的信貸資金,大力支持生態保護和企業綠色轉型發展。注重推廣綠色運營理念,降低能源、紙張、水等資源的損耗。例如,數據中心采用風冷和自然冷水兩套獨立的制冷系統,每年可節約用電243萬度,節省費用約240萬元。大力推進電子賬單、移動辦公、網絡視頻會議、綠色公共出行等,實施建筑物、照明和辦公設備節能改造,努力做綠色發展的踐行者和綠色金融的推動者。
形成了一套機制,保障綠色金融有序發展。甘肅銀行在全省率先成立了綠色金融部,面向全行選拔優秀業務骨干,充實綠色金融隊伍。制定了綠色金融一系列制度,引導信貸資源向低碳、綠色、環保領域流動。建立了綠色信貸業務審批快速通道,規范了綠色信貸業務的篩選和評估流程。從2018年起,將綠色貸款指標納入年度KPI考核,按照綠色貸款增速不低于各項貸款增速的原則,下達經營目標,壓實各方責任,為發展綠色金融業務提供了有力的機制保障。
支持了一批企業,發揮綠色金融助推作用。甘肅銀行將綠色金融與全省發展十大生態產業的發展戰略有機結合,積極對接省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循環農業、通道物流等重點項目,先后扶持了一批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項目, 累計向十大生態產業投放貸款196億元, 累計投放綠色貸款233億元。例如,扶持的甘肅金徽礦業綠色礦山建設項目,成效突出。2017年以來,甘肅銀行累計向金徽礦業投放59.95億元貸款,支持企業綠色發展。金徽礦業將自身的綠色環保理念與甘肅銀行的信貸資金深度融合,從設計、建設、設備選型、采選工藝等方面入手, 最終建成“生態型、環保型、安全型、旅游型、數字化”的綠色礦山,走出了一條“礦山變景區、產業生態化”的綠色發展之路,顯著提升了礦區周邊的生態環境質量,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金徽礦業先后被甘肅省確定為綠色礦山示范基地、甘肅省科普教育基地,被國家旅游局評定為4A級景區,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首批評選的甘肅唯一的綠色工廠。
發行了一期債券,拓寬綠色金融融資渠道。在省委省政府及監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甘肅銀行啟動了綠色金融債發行工作,成功在全國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全省首支綠色金融債券,募集的10億元資金全部用于支持企業綠色發展,每年可節約標準煤4.52萬噸、減排溫室氣體(CO2) 11.21萬噸。甘肅銀行還及時向交易商協會披露綠色金融債券募集資金的使用情況,聘請第三方評估認證機構對綠色金融債券所支持項目的環境效益進行跟蹤評估認證,確保綠色金融債券資金切實用于支持綠色產業發展。
形成了一支力量,推動綠色金融發展壯大。經過實踐探索,甘肅銀行逐漸發展成為區域內綠色金融領域的一支重要力量,成為甘肅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成員單位,與省財政廳、中國清潔發展機制基金三方探索創新綠色金融產品,為節能環保、清潔能源、清潔生產等項目提供低成本資金;為蘭州新區爭創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實驗區建言獻策;成為蘭州大學綠色金融研究院理事單位,雙方建立了長期合作關系,推動理論成果向實踐應用轉化。
善終如始,打好疫情防控攻堅戰
2020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對各行各業都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目前,雖然全國抗“疫”形勢呈現了好轉態勢,但疫情過后的經濟復蘇仍面臨嚴峻挑戰。為抗擊疫情、支持企業復工復產,甘肅銀行全面落實五部委及監管部門、甘肅省委省政府關于做好金融支持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的各項通知要求, 制定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業務工作指導意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平穩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推出了五項核心措施,及時研發推出“醫貸通”“抗疫貸”專屬信貸產品,加大對疫情防控單位和企業信貸的支持力度。
一是精準保障企業信貸需求。積極對接、精準支持復工復產企業以及中標省內重大項目建設的中小微企業,幫助復工企業解決材料采購等經營需求;加大對冷鏈物流、冷鏈倉儲、骨干批發零售企業以及制造業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保障其持續正常經營。二是給予存量客戶增信支持。對未來有發展前景、暫受疫情影響的優質存量授信客戶,在復工復產期間有合理明確資金需求的,適當予以增信,幫助企業恢復正常的生產經營。三是推進涉農信貸業務發展。抓住農業春耕生產時機,配套專項信貸資金,重點支持省內種養殖企業、重點行業龍頭企業、合作社等養殖、農副產品生產、農資供應、春耕春種的融資需求。四是用好專項貸款政策。積極與財政廳、發改委、工信委、商務廳等相關部門及監管部門對接,制定專款專用、提款報賬、封閉運行的專項貸款制度,積極投放,有效管理,確保專項貸款投放準、效果好。五是做好創業擔保貸款。對疫情結束后申請創業擔保貸款的小微企業、小微企業主和個體工商戶給予優先支持,同時對受此次疫情影響且已發放的個人創業擔保貸款,及時辦理貸款展期及期限調整工作。
劉青表示,“截至目前,甘肅銀行已向43家企業投放復工復產貸款54筆、19.07億元,向24家醫院和36戶小微企業投放抗疫貸款2.64億元。還發行了全省首單疫情防控專項存單,募集的3億元資金全部用于支持疫情防控企業發展。通過捐資方式助力疫情防控,第一時間向甘肅省紅十字會捐資300萬元支持防疫抗疫,全行員工自發捐款46萬元。發行專屬理財產品,將手續費收入全部捐贈給甘肅省紅十字會用于抗擊疫情。”
踏歌而行,建設西部一流的上市銀行
近年來,隨著宏觀經濟環境和外部監管政策的變化,特別是金融科技等新技術手段的不斷發展,對商業銀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家上市銀行,我們總體的發展愿景是致力于建設一流的上市銀行,具體來講,就是圍繞高質量發展這條主線,實施‘三大戰略,推進‘四化發展,構建‘五大體系。”劉青向我們著重介紹了甘肅銀行下一步的戰略布局。
堅持“一條主線”。要堅定不移地貫徹新發展理念,堅守城商行定位,推動自身高質量發展,打造一家好銀行。
實施“三大戰略”。一是實施“移動優先”戰略。以實現“線上再造一個甘肅銀行”為目標,借助金融科技手段,逐步形成用戶體驗出色、產品功能豐富、場景覆蓋廣泛、風險控制嚴謹的互聯網金融生態服務體系。二是實施“零售優先”戰略。以“構建發展體系,提高價值貢獻及服務效能”為目標,自下而上構建多維零售業務場景生態,建設零售營銷新模式。三是實施“質量優先”戰略。通過增資擴股等多渠道補充資本,以構建更加科學、高效的公司治理、內部控制和激勵約束機制為目標,走高質量、內涵式發展道路。
推動“四化發展”。一是探索差異化路徑。結合甘肅省不同區域市場特點和自身資源優勢,通過滿足不同層次客戶的金融需求,打造區域內金融服務品牌。二是搭建專業化平臺。緊密結合甘肅銀行的戰略規劃目標和業務轉型方向,充分發揮好地方法人的靈活優勢,重點突出架構體系對市場變化的快速反應和適應能力。三是推進數字化轉型。全面提升金融科技關鍵技術應用能力,推進金融科技與金融業務應用場景的快速融合創新,做好各項金融業務的智能化、智慧化升級。四是實現精細化管理。切實以效益和質量為中心,提升投入產出效率,以最高效的資源換取利益的最大化。
另外,甘肅銀行將構建以內部組織架構體系、全面風險防控體系、全面內控合規體系、信用卡組織體系、新紀檢監察體系為內容的“五大體系”,并按照“總體規劃、分層推進,成熟一個、推進一個” 的原則,切實補齊前八年發展中發現的短板,為未來的發展夯實基礎。
結束語
八年的風雨歷程,讓甘肅銀行人更清楚地明白了未來該走什么樣的路。八年的歷練,讓甘肅銀行更加成熟。我們相信, 在堅定不移的戰略指引下,甘肅銀行將堅守初心,行穩致遠,在“服務地方經濟、服務三農發展、服務中小企業、服務城鄉居民”的市場定位中,奮力譜寫新時代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