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梅玲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優化教學方法已經成為必然趨勢。“讀寫結合”能優化教學結構,提高教學效率,對小學語文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對培養學生閱讀和寫作能力展開探究。
讀寫能力是學生必須具備的語文能力。閱讀和寫作相輔相成,閱讀是學習和吸收的過程,寫作是輸出和語言表達的過程,閱讀能積累寫作素材,寫作能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新課改強調以生為本,重視讀寫結合,以讀促寫,激發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積極性,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因此,要在閱讀中滲透寫作教學,在寫作中融合閱讀教學,將從閱讀中獲得的知識、技能運用到寫作中,發揮讀寫結合的教學優勢,提高語文教學質量。
1.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學生的閱讀視野
閱讀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拓展學生的視野,增長學生的見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重視閱讀方法的教學,教授學生閱讀技巧,鼓勵學生運用精讀和通讀等閱讀方法獲取知識。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需要考慮學生的理解能力,不能急于求成,要循序漸進,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讀寫結合教學,讀是基礎,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閱讀需求和興趣,靈活挑選閱讀素材和文本,鼓勵學生通過閱讀積累寫作素材,從而提高作文教學質量。
閱讀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涵養學生的文學素養。例如,《清明上河圖》展示了宋代的生活面貌,通過閱讀《清明上河圖》這篇文章,學生會更加了解我國的傳統文化;閱讀《小王子》,學生能夠明白純真的可貴……大量閱讀,能夠拓展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2.重視素材積累,培養小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是閱讀的升華和輸出,是檢驗閱讀成果的重要途徑,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主要是增強學生的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教學中,教師要結合課本的閱讀內容進行寫作訓練,挖掘課文的內涵和中心思想,設計寫作任務,調動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培養寫作能力是持續的過程,需要通過閱讀積累好詞佳句和寫作素材,讓學生寫出表達真情實感的文章。
例如,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挖掘文本內容,從而指導學生寫作。如《凡卡》一文就是讀寫結合的絕佳素材。這篇文章結尾留有懸念,給人留下了廣闊的想象空間。教師可以要求學生發揮想象力,續寫凡卡寄出信后的心理活動和故事的發展情況。這樣的寫作訓練,能夠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進而提高學生的作文水平。
3.讀寫結合,培養學生的讀寫意識
作為新課改背景下發展起來的教學方法,讀寫結合經過了實踐的檢驗,證明其確實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讀寫結合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手段,運用時需要掌握好時機,將閱讀和寫作教學融為一體,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針對作文的體裁、題材、寫作思路等內容進行課堂設計,逐步引導學生確立文體意識、中心意識和謀篇布局意識等,讓學生學會閱讀和思考,提高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
完成具體的課堂內容后,教師要布置相關的作文訓練題目,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例如,閱讀完關于“父愛”的文章《地震中的父與子》,教師可以帶領學生深入分析,幫助學生理解父親對孩子的疼愛之情。接著,在寫作實踐環節,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圍繞自己生活中發生的事情寫作,比如:父親在你失敗時鼓勵你、在你成功時露出欣慰的笑容,在你需要幫助時默默付出,父愛如山,深沉厚重。只有引導學生感受實際生活,才能寫出具有真情實感的作文。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和寫作教學不可分割,教師需要找準讀寫結合的切入點,優化教學方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