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艷
寫作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節,但有的學生一提到寫作不是缺少興趣,不知如何下筆,就是胡編亂造,拼湊糊弄。學生的這種寫作狀態,導致教師教學積極性不高,找不到教學的突破口。本文從當前小學作文教學現狀出發,談一談如何在小學作文教學中運用層遞式教學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層遞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作文教學方法,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達到教學目的。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讓他們寫出有意義、有意思、有深度、有溫度的好作文,教師就要利用生活元素教學,制定高效的課堂教學方法,發揮層遞式教學法的作用。
1.采用層遞式教學理念,豐富作文教學內容
對于小學階段的學生而言,積累作文素材是最重要的學習內容,也是提升寫作能力的重要環節。為了讓學生養成寫作習慣,教師要采用層遞式教學理念,豐富作文教學內容,給學生提供寫作平臺。“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生好奇心強,注意力難以集中,只愿意鉆研、探究自己感興趣的事物,因此,教師要抓住學生的興趣點進行教學,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寫作和閱讀密不可分。實施層遞式作文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有價值的書籍指導學生閱讀,并勾畫出閱讀重點,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比如《小學生作文全分析》《應用文寫作技巧》《著名名言佳句》等,都是小學階段非常有價值的課外書籍,教師可以推薦給學生,讓學生閱讀和學習,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總結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明白學生需要什么,缺少什么。學生意識到教師的關心和鼓勵,便能積極配合教師的教學和引導,從生活中提取富有真情實感的元素,提高自己的寫作水平。
2.運用層遞式教學法,提高作文教學效率
小學生對外界充滿好奇,喜歡新鮮奇特的事物,而且想象力特別豐富。教師要鼓勵學生勇于表達,讓學生通過寫作發現語文和生活的聯系,發現寫作的樂趣。“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在課外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親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麗,尋找生活中的樂趣,再把看到的美景、自己的心情寫入作文。通過這樣的實踐活動,學生會發現語文就在我們身邊,貼近生活,才能寫出打動人心的作文。
美無處不在,缺的只是發現美的眼睛。在作文中加入“生活元素”才能打動讀者。小學生是一張白紙,經歷的事件和接觸到的人物比較少,教師可以從最簡單的“讀后感”題材入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認知能力,發揮層遞式作文教學法的作用。只要是學生喜歡閱讀的書籍,都可以讓他們寫讀后感,以擴展寫作內容。還可以讓學生寫電視節目或者動畫電影的“觀后感”,以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要通過各種活動,采取多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寫作靈感,訓練學生寫作。比如讓學生寫《花木蘭》觀后感 、《銀河補習班》觀后感等,書寫見解,自由表達。
3.引入層遞式教學的實例,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
培養寫作技巧是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急于求成。學生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和寫作思路。只有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才能寫出吸引人的作文。但有的學生作文缺乏新意,索然無味,與其他同學的寫作水平差距較大。為了兼顧大部分學生的學習進程,教師可以先讓寫作水平較差的學生模仿優秀作文或者參照教材中的課文寫作,學習寫作技巧,逐漸提高寫作水平。要注意,這種寫作方法不是讓學生死記硬背,而是要引導學生在借鑒優秀作文的基礎上,鍛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發揮層遞式教學法的作用。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把作文教學分成多個層次,通過積累和推進,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有的學生喜愛寫記敘類型的文章,教師就可以給出“愉快的一天”“我的暑假計劃”“難忘的一天”等作文題目;有的學生喜歡抒情類作文,就可以讓他們寫“我最喜愛的一個人”“我的好媽媽”等文題,激發學生的寫作熱情。
腦袋里面空空如也,不可能寫出好文章。教師要運用層遞式教學法,讓學生積累寫作素材,豐富作文內容,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寫作教學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