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環境在線監控網絡盡管已具備物聯網的部分特征,同時具備相應的環境反映、應急處理和故障診斷的能力,不過智能化水平依然不足,僅處于被動式反應的水平,并未真正對智能技術加以科學應用。基于此,本文對智能物聯網在環境在線監控中的應用做出分析探討。
關鍵詞:智能物聯網;環境在線監控;應用
中圖分類號:X830.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72X(2020)05-0-02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20.05.153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in onlin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
Wan Jinying
(Langfang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reau,Langfang Hebei 0650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 although the environmental online monitoring network has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ternet of things,and has the corresponding ability of environmental reflection,emergency treatment and fault diagnosis, but the level of intelligence is still insufficient,only in the level of passive response,not really scientific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technology.Based on this,this paper analyzes and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 in environmental online monitoring.
Key words:Intelligent Internet of things;Online monitoring of environment;Application
1 物聯網與多智能體
物聯網概念是由美國Auto-ID實驗室率先制定提出,隨著快速的發展演變,物聯網也被定義成可以對任一物體同互聯網建立起聯系,并進行資源信息交換的科學智能管理網絡。關于智能物聯網,其可以劃分成信息感知層與信息傳遞層以及應用層。位于信息感知層,智能物聯網的關鍵任務主要為,應用傳感器技術與信息短距離傳輸技術完成對目標信息的有效采集與快速轉換;位于傳遞層,通常需以兩步實現信息的有效傳遞,即接入節點以及接入網絡。通過使用的通信網絡實現環境信息的快速傳輸;位于應用層,智能互聯網的關鍵工作主要為對數據采取科學系統處理。基于應用標準與有關規定,從而對目標采取監控以及測量。除此之外,還可以聲場具體的分析報表,為環境發展的具體情況采取科學系統的分析評估。多智能體技術屬于IT領域發展相對較快的關鍵方向之一,是基于分布式人工智能以及人工生命科學為基礎發展形成,借助各個智能體彼此之間的合作與通訊和管理、控制,從而對智能全體的功能、機構與行為特性做出有效表達,為相應的具體應用提供統一標準的基礎框架。依托于自主性、分布性與學習能力、推理能力等眾多與優勢特點,已然變成多領域復雜分布式、開放式系統分析應用的重要方法[1]。
2 環境在線監控智能物聯網設計
當前,環境在線監控網絡(詳見圖1),位于在線監控污染源前端位置,安裝設計傳感設備、流量計等設備,以此獲得污染物具體排放情況和污染治理設備運行的具體情況,同時對數據采集設備同互聯網進行連接,對前端具體情況實時傳輸至監控中心,從而對污染源采取實時在線監管。因此得知,當前在線監控網絡,不但能夠看作是傳感網同互聯網的結合,同樣可看作是對互聯網的拓展與延伸,形式方面體現出部分物聯網的特點。如前端設備存在單獨的身份識別編碼,數據采集設備或工況監測設備同互聯網保持連接,監控平臺同前端設備之間實現信息交換以及通訊,監控中心依托于科學系統的信息技術架構,實現對污染源的智能識別與監管[2]。
基于上述分析,環境在線監控網絡其實屬于環境在線監控物聯網,能夠對簡單目標對象作出有效識別,擁有被動相應環境和主動應對的智能行為,不過整體依然并未同多智能體技術完成充分融合。針對環境信息利用方面,并未得到廣度和深度方面的有效拓展,從而無法對物聯網中存在的分散資源做出高效整合,并不能完成協同化分析以及處理。未及時快速的對存在重要聯系的環境監測網做出有效融合,從而不能完成“云計算”與SOA架構等資源綜合性服務。因此,務必重視對多智能體技術的科學合理引用,通過智能化方法,對環境保護有關的物聯網,或是基于資源網內部有關領域知識構建相應的智能,通過對智庫知識的充分利用,對有關信息采取聯機分析處理,以此形成存在科學價值和指導意義的最終結論。
可依托智庫知識構建起“智囊團”智能體,從而對環境保護提供科學正確的支持。此外,對多智能體技術的科學應用,還可基于各個存在自主形態、意識的智能體,位于物聯網中構建起相應的智能中樞,從而對隱藏的資源、行為與反應沖突,或是智能體彼此之間存在的博弈行為做出有效的解決[3]。
物聯網通過對智能體技術的充分結合,可建立相應的信息獲取以及溝通網絡,同樣能夠建立具備社會性與組織結構的智能體網絡。基于此,存在信息采集功能、信息存儲功能與智庫分析等智能體。各智能體能夠位于局部物聯網內實現自由組合,建立局部智能管理網絡,并實現各局部智能網絡之間的有效聯網,以此構建綜合性的智能物聯網。
3 智能物聯網在環境在線監控中的應用
目前,我國環境在線監控與保護的信息化水平相對較低,無法對環保系統信息數據做出高效共享,知識資源出現嚴重的浪費情況。有關業務信息的滯后性致使環境情況進一步惡化,使環境保護難度不斷提高。所以,關于環境保護方面,應加強對物聯網技術的關注和應用,通過在線監控,為環境保護奠定重要基礎。
3.1 環境在線監控網絡系統的構建
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我國已建立起環境網絡在線監控系統。第一,系統使借助在監控污染源前端位置安裝設計傳感設備,以此制定獲得污染物分析表,同時對污染物治理具體情況采取實時觀察。第二,系統對數據采集設備同互聯網保持連接,對監測得出的出現在前端位置的污染物具體情況通過數據形式傳輸至監控中心,從而對環境污染采取實時在線監控。基于此得知,目前環境監控系統不但屬于將傳感網接入互聯網的裝置,同樣屬于對互聯網的拓展延伸。不過,系統同樣存在相應的不足。環境在線監控網絡系統僅屬于普通的物聯網監控系統,僅可以對簡單目標對象進行監控,被動響應環境破壞而采取的部分反應行為。當前,環境在線網絡系統還無法保證對分散資源采取高效整合并做出有序處理,依然處在符號邏輯以及規則編排方面,無法及時快速的采取“云計算”,無法對未來環境發展情況做出相應的分析預測。
3.2 形成智能體環境在線監控網絡
物聯網同智能體技術之間的充分結合,能夠構建出具備時效性與組織性以及社會性的智能網絡,為環境在線監控提供十分關鍵的基礎依據。一方面,能夠依托智慧庫知識建立相應的“智囊團”,對環境保護工作做出科學正確的指導。另一方面,在環境在線監控中對智能體物聯網技術加以科學應用,能夠位于網絡中設置相應的智能中樞,使隱藏的威脅得到有效避免,使已出現的行為沖出以及決策沖出得到有效解決。除此之外,針對環境監控,物聯網存在眾多智能體可以協同對有關信息做出科學分析與系統處理。不同智能體彼此之間的充分配合,自由組合建立起局部網絡,可以對環境發展具體情況以及污染治理具體情況做出有效監控,使智能物聯網的關鍵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4 結論
環境在線監控網絡已構建起相應的物聯網,關于體系結構方面,形成相應的架構基礎,不過智能化水平明顯不足,協同管理與分析以及決策支持性明顯不足,設備、信息、知識等并未做到有效的集成融合,信息資源管理體系存在獨立性,并未構建起良好的智能化環境。重視強化提升環境在線監控物聯網的科學化與智能化,對環境信息資源加以高效整合,采取協同化管理分析,使環境在線監控物聯網的重要價值得以充分發揮。
參考文獻
[1]趙春勝,陳俊杰.智能物聯網在環境在線監控中的應用研究[J].環境與發展,2017,23(3):114-116.
[2]宗慧娟.智能物聯網在環境在線監控中的應用研究[J].資源節約與環保,2018(2):130-130.
[3]熊春花,云亮.基于3G和物聯網的智能環境監控應用研究[J].電信技術,2017(5):63-65.
[4]李國剛.物聯網技術發展與環境自動監控系統建設[J].中國環境監測,2011(01):15-16.
收稿日期:2020-01-29
作者簡介:萬金穎(1973-),女,漢族,本科學歷,副高級職稱,研究方向為環境監測,環境污染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