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嚴
(海南經貿職業技術學院,海南 海口 571127)
隨著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網絡新零售商業模式的普及化,農村電子商務業務量不斷增加,農村物流配送需求也隨之增加。作為國民經濟動脈的物流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各地區都將物流業設為其經濟發展中的支柱產業。在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中,物流業發展占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尤其是高質量的城鄉物流配送,它將影響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成敗。農村物流發展將有利于助力鄉村振興、推進城鄉融合,是解決“三農”問題的關鍵路徑。“農產品上不去”、“工業品下不來”是當前農村物流的兩大“痛點”,其主要原因是農產品物流模式不適應現代物流配送需求、運作效率不高、基礎設施落后、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缺失及物流人才支撐不足等[1],其次,農村物流市場散亂規模小、信息技術落后、配送體系不完備、意識薄弱等因素阻礙著農村物流的發展[2],尤其是農村物流配送“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村居民的網上購物熱情,制約了農村電子商務的發展[3]。
自2015年海南省貫徹落實“海南省‘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實施方案”以來,該省現代物流業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帶動了農村物流發展。由表1可知,2019年海南省物流業主要指標呈現快速發展,農產品物流總額增速達到8.9%,農產品物流需求增幅明顯;郵政快遞增速更是達到15.32%,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勢頭。如此良好的發展態勢為海南物流業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給城鄉物流配送帶來嚴峻的挑戰。

表1 2016-2019年海南省物流業發展數據表(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根據海南省發展改委發布的2016-2019年度物流發展運行報告整理得到。
從宏觀數據上來看,海南現代物流業已取得顯著進步,但與我國經濟發達地區相比還存在較大差距,尤其是農村物流差距更大。為了準確地了解海南農村物流發展現狀,筆者以海南常住居民作為調研對象,通過問卷調查來獲取農村物流發展狀況一手資料,進而對其統計、歸納、分類、分析,以發現當前農村物流配送中的問題所在,剖析出影響農村物流發展的主要影響因素,進而探索有效的發展之策。
從回收到手調查問題中選出560份有效問卷,對其進行統計與分析,發現目前海南農村物流只能滿足消費者的基本需求,存在有較多不理想之處,距離高質量、高效率物流配送的要求標準還有一定差距,具體情況見表2。
由表2可知,本次所調查的560份問卷中,73%以上的是鄉村消費者,城鎮的只有近27%,能夠準確地反應海南農村物流配送的發展現狀。
(1)在被調研的對象中,近60%的農村居民每周至少有一次網購,對高效、高質量的物流配送需求迫切。新農村建設雖然已經基本完成村村互聯的鄉村公路建設,但仍存在少數斷頭路或質量較差的鄉村道路,在質量較差的道路上運送新鮮水果或蔬菜極易導致貨物壞損率增加,同時物流配送時效也大大降低,配送時間7d以上的近7%,有近60%的消費者認為物流時效低,無法滿足居民對高效、高質量物流配送的需求。
(2)在被調研的范圍中,78%以上的地方已設有小型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站點,基本滿足大多數農村消費者領取快遞的需求,但仍存在近22%的地方沒有設置物流“最后一公里”配送站點。再細細探索這些小型“最后一公里”配送站點發現,基本全是村莊小商店代理,并非物流企業設置的正規物流配送點,這些配送站點沒有固定的營業時間,開門時間有限,無法提供如同快遞柜全天24h的取件和寄件服務。另外,這些配送代理點還要向取件人收取1-2元/件的服務費,增加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生活在沒有設置配送站點的消費者如若要取件或寄件,則需要自己跑到幾公里外鎮上的物流配送網點去辦理,這種類型的取件或寄件雖然不需要支付“代理費”,但消費者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成本和一定的交通費。

表2 海南農村物流配送情況調查統計表
(3)在被調研的范圍中,有8%以上的區域存在無線網絡覆蓋不到,信號較差,直接影響電子商務業務操作。
(4)在被調研的對象中,亂收費現象比較嚴重,近37%的消費者已經享受或正在享受此種服務,這一情況將直接導致消費對物流配送服務的滿意度下降—很不滿意的消費者比例占近19%,近60%的消費者認為物流配送服務有待改進,僅有不到22%的消費者給出比較滿意的評價。
(1)從現象的層面上看,導致海南農村的物流配送的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①基礎設施落后。交通狀況差、網絡覆蓋不全及配送站點設置不夠等問題非常普遍,尤其是偏遠農村和山區,多數村與村之間、村鎮之間還沒有水泥路或瀝青路,海南雨水偏多,雨后的道路泥濘坎坷,快遞小車不易通行,由此導致貨物長時間積壓。海南農產品中新鮮瓜果、蔬菜所占比例較大,這些農產品在沒有冷庫設置的規模較小的物流站點內存放、包裝、配送,在天氣較好的情況下,能夠很快轉運到冷庫,一旦遇到陰雨天,道路交通不便導致不能及時轉運,這些農產品很快就會變質,損耗數量增加,物流成本增加。
②缺少現代物流配送所需的信息平臺及信息管理系統。信息管理是現代物流正常運行的基礎支撐,是提升物流配送效率的基本保障。信息平臺缺失導致無法進行高效的物流業務組織與運作,信息不對稱引致物流資源利用效率不高。
③市場不規范,缺少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制,導致亂收費現象時有發生。農村物流配送代理點基本都是農戶,他們在從事代收代存快遞、貨物的業務之前并沒有經過物流企業的正規培訓,因此也就缺少物流企業管理意識,易導致他們只為賺取臨時的眼前利益而損壞企業形象。
④物流配送服務人員的職業操守水平低下,服務態度不好、積極性不高,給消費者帶來不滿意的消費體驗。
(2)深層次原因。所有的現象背后都有其深層次的原因存在。筆者認為,導致上述問題的深層次因素主要有如下幾個方面:
①宏觀經濟水平低下,無法支撐高質量物流配送的需求。宏觀經濟是行業發展的支柱,宏觀經濟水平高的地區物流基礎設施到位,電子商務普及率高;同時,宏觀經濟水平高的地區市場自由度高、營商環境相對較好,能夠吸引更多的投資,從而快速拉動本地區的經濟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物流業的發展。

圖1 2009-2018年海南與廣東、上海及浙江的人均GDP的比較
由圖1可以看出,四個地區中,從2009年到2018年的10年間海南省人均GDP一直是最低的,且差距越來越大,2018年上海的人均GDP是海南省的2.6倍,浙江省的人均GDP是海南省的1.9倍,這樣的經濟水平差距直接決定了海南物流配送基礎設施方面的差距。
②人力資本水平低下,無法滿足高質量物流配送的需求。人力資本水平決定了區域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從業人員基本素養低下,其服務意識及服務態度也就達不到消費者的期待。目前,海南農村物流配送人員大多只具備初中文化水平,因為農村物流企業規模相對較小,不具備人力資源的培養能力;作為鄉村“最后一公里”配送站點的農戶代理同樣也不具備物流配送從業人員的基本素養。由圖2可以看出,從2009年到2018年的10年間海南省人力資本水平排在四個地區的最低位,而且明顯看出與其他三個地區的差距越來越大,且不在一個級別上,由此也就很易理解為何海南農村物流配送服務的滿意度還不到22%的問題。

圖2 2009-2018年海南與廣東、上海及浙江的人力資本水平的比較
③物流專業人才匱乏。2018年海南省物流高水平人才較為匱乏,從業人員中大學本科及以上學歷占25.75%,初級及以上職稱人員占7.59%,物流從業人員文化水平、技能水平總體偏低[4]。物流專業人才匱乏的深層次原因是人們對物流業的認知還處于初級層面,他們通常認為到物流企業工作就是做“快遞小哥”或“倉庫搬運工”,所以他們非常不愿意讓自己的孩子在填報高考志愿時選擇物流專業,報考的生源量不足也就導致本地開設物流專業的高校較少,物流專業人才培養滿足不了市場需求。目前,海南省20所高校中僅有8所院校開設有物流管理專業,每屆畢業生數量有限,且有近四成的畢業生到長三角和珠三角等物流發達地區發展。社會物流專業培訓機構少之又少,缺少物流行業崗前培訓機構,這是導致海南城鄉物流配送人才緊缺的直接原因。
④城鄉物流流量不對稱。海南農村的熱帶農產品中新鮮水果比例較高,而熱帶水果的運輸不同于一般貨物運輸,不僅需要有專門的冷鏈運輸工具,還需要有冷鏈專業技術人員,小型物流公司無法達到冷鏈物流技術標準,大型冷鏈企業運力及冷庫儲備能力有限,從而致使農村的農產品出運難,大多數物流企業只能做城市到鄉鎮的單向物流配送。因為這些物流企業的反向運輸量非常少,農村居民居住地又非常分散,物流企業配送點通常只設置到鄉鎮,鄉鎮到鄉村的配送只能委托農戶代理,農村消費者基本享受不到門到門的服務。
在自由貿易港建設背景下,海南當下亟待解決的農村物流問題是“補長補缺”農村物流發展的“短板”,通過制度創新及技術創新提升農村物流配送服務質量。
目前,海南已基本完成省“十三五”現代物流業發展實施方案中規劃的“田字形”高速公路運輸主要架構[5],與原有省道和縣道相聯,輻射鄉鎮,基本形成島內城鄉物流配送大通道網絡。但由鄉鎮到村及村與村之間的物流運輸道路依然較差,個別A鎮到B鎮要繞道縣城才能完成貨物運送,沒有直達道路,很多村與村之間還是泥巴路,這些泥巴路在雨后要等較長時間才能正常通行,甚至有些自然村之間沒有順暢的泥巴路聯接,這種狀況也就難以形成鎮鎮、村鎮、村村互聯的鄉村互聯互通物流交通網,給“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規劃帶來較大難題,物流成本增加。構建鄉村互聯互通物流交通網是破解農村物流配送“痛點”的關鍵。
海南目前已經布局建設物流園、配送中心及末端配送網點三級農村物流配送節點,配送中心節點設在縣城,末端配送網點設在鎮上,但這些配送節點上的設施設備還不完善,很多還是傳統物流操作所用的設備,不適應現代物流和智能物流的發展需求,從而使物流配送節點難以發揮其應有的效用。
建立在互聯網基礎上的現代物流、電子商務等業務必須要有安全、快速的數據傳輸,而海南農村還有近10%地區的網絡信號較差或沒有鋪設網路,無法進行電子商務。所以,應增加農村地區的電信網絡基站、提升網絡速度、降低網絡費率,消除網絡信號盲區,提升電子商務水平。
以郵政企業、快遞企業網絡資源為基礎,融合農村郵遞站、供銷社及“三農”服務站,共同搭建農村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有效整合和調動農村物流資源,加強物流信息的有效應用與管理。
人才是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能夠為行業發展提供智力支撐。隨著智能物流的推廣和應用,農村物流管理必須要有具備物流智能化操作能力和運營能力的高端技能復合型人才。本地高校物流管理或相關專業應定向培養面向農村物流管理和操作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應注重熱帶瓜果、蔬菜及海鮮類農產品的存儲、運輸所需的冷鏈運作人才的知識與技能培養;同時,可以通過政策導向,吸引出島求學的高校學子返鄉創業,帶動鄉村物流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