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衍昌,張 昕,沈 洋
(中國民航大學 經濟與管理學院,天津 300300)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經濟快速增長,擴大內需和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成為了發展的重要推動力。而商貿流通業作為我國的基礎性產業,也呈現迅速發展趨勢,為各類商品貿易在市場中流轉提供了可靠的內生原動力。同時,自21世紀以來,在經濟全球化和跨境電商蓬勃興起的背景下,航空貨運憑借其快速、靈活和安全的特點,成為一個國家或地區融入全球產業鏈、價值鏈與創新鏈的重要依托。航空物流市場的巨大潛力得以挖掘,由此我國航空貨運業得以迅猛發展。據民航局統計,2018年我國航空貨物運輸量達738.5萬t,并以4.6%的速度持續增長。航空貨運業的快速發展使其在貨物運輸市場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多元化產業深入融合的背景下,為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商貿流通產業不僅局限于傳統的批發和零售貿易業、倉儲業,而且逐漸與進出口貿易、跨境電商和物流業結合,在我國城市群中呈現動態分布式發展態勢。其中,京津冀城市群位于我國北方環渤海核心地帶,由首都北京和天津直轄市領銜,與河北省聯動發展,是最具經濟活力、開放程度高以及創新能力強的地區之一,同時在我國的航空貨運和商貿流通領域都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近年來,對航空貨運業發展影響的研究已經成為學術界所關注的熱點問題,國內外學者試圖從不同的角度探索航空貨運業與其他產業的耦合關系。栗瓊(2017)以中國某省份國際物流情況為樣本考察了航空貨運對商貿產生影響的機理,研究發現航空貨運與商貿的發展過程具有一致性。Suryani(2012)運用系統動力學仿真模型預測未來航空貨運的需求,認為航空貨運的增長拉動地區GDP和FDI(外商直接投資)增長。儲昭昉(2010)基于時間序列模型對我國1952-2007年的航空貨運吞吐量、進出口貿易總額等數據進行分析,指出從長期來看航空貨物流通與國際貿易存在長期穩定且均衡的關系,二者相輔相成、賴以發展。劉丹(2017)立足于“一帶一路”戰略,分析研究福建省物流業與國際商貿的影響關系,得出物流運輸和商品流通是國際貿易的格蘭杰原因,福建省應加強航空貨運以促進國際商貿發展,助力“一帶一路”戰略實施。Paolo Malighetti(2019)認為中國航空貨運網絡的廣泛布局推動了電子商務產業的迅猛發展,并且國家出臺的關于國際貿易、合作和自由化的政策有利于提升運輸效率,形成更有效的航空貨運網絡結構。Franziska Kupfer(2017)為了量化航空貨運在經濟發展中扮演的角色,探究了航空貨運與國際貿易和GDP之間的關系,認為航空貨運在航空運輸鏈和全球化經濟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目前,也有一些研究嘗試從影響機制層面分析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例如,范曄(2019)通過實證檢驗得出貿易效率是流通業發展的重要驅動力,并且隨時序遞進而不斷提高。任保平(2012)基于對國內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方式的數據統計,認為增加資本、勞動力和技術的投入能促進商貿流通產業向集約化發展。孫暢(2016)通過構建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綜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得出加強流通產業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商貿流通網絡能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持續發展。
盡管我們從這些研究中獲得了重要見解,但其多聚焦于航空貨運對經濟影響和運輸網絡構建的討論,并且對商貿流通產業影響機制的探討也從宏觀層面—經濟、人力和建設等角度探索因果關系,無法就航空貨運背景下商貿流通產業的影響因素得出一般性結論。此外,已有研究多局限于某個單一的省份或城市,并未從整體角度考慮一個區域間的協整性和關聯度。因此,本文從航空貨運和商貿流通相互促進的視角探討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影響,不僅有助于將商貿流通產業的成熟理論向航空貨運領域拓展,為其提供新見解,還可以形成區域性發展理論,對推進京津冀商貿流通產業的布局規劃具有重要意義。
近年來,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進、跨境電商成為外貿新形式、全球貿易鏈的轉型升級等,為航空貨運業帶來了諸多機會。如圖1所示,最近十年,北京的航空貨郵吞吐量遠遠高于天津和河北。根據民航局發布的全國機場生產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北京首都國際機場憑借其強大的腹艙載貨能力,貨郵吞吐量達207.4萬t,占機場群貨郵吞吐總量的86.17%,天津和河北的航空貨郵吞吐量分別為25.9萬t和4.9萬t,在機場群貨郵吞吐總量中的占比分別為10.76%和2.04%。同時,在這十年的發展中,北京市的航空貨郵吞吐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天津和河北的航空貨郵吞吐量基本維持平穩不變狀態,并未出現上漲態勢,這表明北京作為國家的首都,集聚各類資源發展優勢,并具有一定的“虹吸效應”,其地區背后影響航空貨運發展和資源布局的因素值得探究。

圖1 2008-2017年京津冀航空貨運發展情況
進出口貿易是經濟發展形勢的晴雨表。在京津冀地區建設中,國際商貿是其新經濟增長點的有力支撐。如圖2所示,2019年北京市進出口貿易總額達4 155.0億美元,占地區總值的71.64%,天津市和河北省分別為1 064.9億美元和508.1億美元,占地區總值的18.36%和10.00%。同時,根據京津冀地區2010-2019年進出口貿易發展趨勢可以得出,北京發展水平依舊遠遠高于天津和河北,但三地的發展態勢基本保持一致。2010—2014年,京、津、冀三地均呈穩定增長,且同時在2015年出現下滑,2016年達到最低值后又有所上升。總體而言,北京的漲幅最大,但影響京津冀地區國際商貿發展趨勢走向的深層原因還需進一步探究。

圖2 2010-2019年京津冀進出口貿易發展情況
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可以分為外部影響因素和內部影響因素。外部影響因素指產業所處的外部環境,主要包括航空貨運和商貿流通產業所處的宏觀地區經濟環境以及各地對資源投入的財政補貼。內部影響因素指在航空貨運產業價值鏈邊界內,對航空貨物運輸系統有影響的各組成要素,主要包括空中運輸終端機場和地面銜接運輸。
產業所處的宏觀地區經濟環境包含國民經濟發展、第三產業發展和進出口貿易發展三個方面。國民經濟發展是一個地區經濟結構和社會結構持續高級化的變化過程,在實現自身良性循環的同時,還能對相關產業起較大推動作用。同時,產業的布局優化和結構升級是經濟發展形勢改變的重要舉措,并指明其發展的方向。商貿流通和航空貨運業作為第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直接影響了第三產業產值在國民經濟總值中的比重。第三產業產值比重增加意味著其主導作用進一步凸顯,服務業超越制造業成為經濟增長的主動力將是新常態。國際航空貨運隨國際貿易的發展而興起,并且由于其運輸方式的獨特性和運輸對象具有高價值、高新技術等特點,使國際航空貨物運輸量在進出口貿易總額中所占的份額不斷增加,并且成為影響國際貿易進一步發展的關鍵因素。航空貨運的增長推動地區經濟發展,地區經濟發展步伐的不斷加快激發了潛在層面更為廣闊的市場需求,從而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資源投入主要指相關固定資產的投資。固定資產投資有利于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耿修林,2010),降低航空貨運的物流成本,完善貨運航線網絡的布局,加速商貿資源的跨地區流動性,其規模和網絡效益對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有著不可或缺的影響。
產業價值鏈合作主要指多式聯運的發展模式。航空貨運業與商貿流通業的結合為我國物流業帶來了巨大的發展機遇,使中國的商貿流通真正實現了“走出去”,這也使得商品流通和運輸方式不再單一化(李曉棟,2018)。機場作為航空貨運的終端和航空貨運樞紐的節點,其運營規模水平是航空貨運發展的具體體現。空地聯運的運輸方式需要有效銜接空中運輸與地面運輸,能夠延續航空貨運的產業價值鏈,將貨物從航空貨運樞紐運至其他各個節點,二者的有效配合是航空貨運業發展的保障,也極大地促進了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根據以上分析,并參考吳萌、陳艷芳(2018)等的研究,本文從地區經濟、資源投入和產業價值鏈合作三個方面總結了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影響,具體影響機制如圖3所示。

圖3 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的影響機制結構圖
結合上述影響機制的分析與描述,本文將地區每年的航空貨郵吞吐量作為因變量,用變量Volume表示。對于自變量的選擇,本文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作為衡量國民經濟發展的指標,用變量GDP表示;采用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作為衡量第三產業發展水平的指標,用變量industry表示;采用進出口貿易總額作為衡量進出口貿易發展的指標,用變量trade表示;采用在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作為衡量資源投入的指標,用變量investment表示;采用機場起降架次和赫芬達爾指數作為衡量機場運營規模的指標,分別用變量frequency和HHI表示;采用鐵路和公路年度運輸總量作為衡量地面交通運輸情況的指標,用變量transportation表示。其具體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評價指標體系
在上述討論之后,定義模型如下:

其中,i=1,2,…,N(N=3),t=1,2,…,T(T=23),δit代表誤差項,變量取對數是為了消除數據模型存在的異方差問題。
本文實證研究對象為京津冀地區,時間跨度為1995-2017年。機場每年的貨郵吞吐量、起降架次及赫芬達爾指數(HHI)的數據均來源于OAG數據庫。OAG數據庫涵蓋了世界上所有定期客運航班的信息,對于每個機場,在數據庫中都能查詢到該機場的起降架次、總座位數、貨郵吞吐量、飛行時間等,因此選擇OAG數據庫,客觀反映每個機場每年航空運輸的相關指標情況。GDP、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進出口貿易總額、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及鐵路和公路年度運輸總量的數據來源于各省市的統計年鑒,包括《北京統計年鑒》、《天津統計年鑒》、《河北經濟年鑒》等。為了更準確地反映指標數據的變化情況,對上述原始變量進行了描述性統計,見表2。

表2 變量描述性統計
本文使用STATA 12.0軟件進行回歸,第一階段首先對面板數據模型進行OLS固定和隨機效應估計,回歸結果見表3。在固定效應模型下,GDP變量具有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在隨機效應模型下,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進出口貿易總額、機場起降架次變量都存在顯著的回歸系數,說明其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起到正向促進作用。同時,兩種模型下都顯示赫芬達爾指數的提高利于商貿流通產業,說明較高的市場集中度有利于規范航空貨運流通環節機制,整合成具有條理性的“貨主發貨—托運代理—航空公司運輸”產業鏈式服務,提升產業鏈成員間信息交換、貨物交接和利益分享等的運作效率,形成核心競爭力,從而提升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的促進作用。

表3 總體回歸結果
由于傳統的線性化OLS估計會出現參數偏差,進而造成扭曲的結果解釋,為此本文在第二階段加入泊松極大似然估計(PPML)回歸,結果見表4。在隨機效應的估計中,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進出口貿易總額和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變量系數均為正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第三產業是我國企業生產制造和商貿流通服務的重要連接橋梁,能進一步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直接關聯的上下游企業運營,提升航空運輸、商品交易和貨物流轉的運營能力。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其起到直接推動作用,同時也與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結構多元化促進作用的發展趨勢一致。因此,第三產業是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進出口貿易總額的擴大代表我國國際貿易水平的提升,由此推動國際航空貨運業在我國商貿流通領域占有一定的市場地位,使其規模不斷壯大,進而加速商貿流通產業向多元化、國際化方向的全面拓展。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是社會商貿流通固定資產再生產的重要手段,擴大商貿流通產業的固定資產投資額能進一步調整商貿產業結構和航空貨物流通的資源地區分布,成為拉動商貿流通產業增長的積極牽引力。

表4 PPML模型回歸結果
在固定效應的估計中,機場起降架次的系數為正且在1%的顯著性水平下顯著,表明機場起降架次的增加是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影響的重要因素。起降架次代表一個機場的繁忙程度,特別對于大型樞紐機場而言,其每年累計甚至超過50萬架次,并且我國航空貨物運輸多表現為腹艙帶貨,因此較高的航班流動頻次也能帶動航空貨物在國內和國際的中轉流通。
盡管國家戰略等強調京津冀一體化和協同發展,但其內部三地之間的發展水平存在巨大差異。為了更準確地分析影響因素,本文進一步將樣本分為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個地區進行實證,實證結果見表5。由表5可知,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影響顯著促進了北京和天津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而未對河北地區產生影響。事實上,當前北京和天津已完成由第一和第二產業支撐轉換至第三產業為支撐的經濟轉型,著重發展高端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的研發與應用可以精細化貨物流通鏈,減少不必要的處理環節和縮短流轉時間,加強商貿流通效率,提升經濟效益。高端服務業的發展可以完善航空運輸和商貿網絡布局,推動航空貨運樞紐機場的建設以及節點和支點的快速銜接,進一步提升服務質量。因此,北京和天津大力扶持第三產業的發展,對商貿流通產業起推動促進作用。而河北地區主要以重工業為經濟支柱,第三產業發展體系尚未完全成熟,GDP總額占比也偏低,因此第三產業并未對河北地區商貿流通產業產生顯著影響。地面交通運輸總量的系數在北京地區顯著為正而在天津和河北地區不顯著。北京首都機場是門戶型航空運輸樞紐機場,也是華北地區與海外倉貨物流通的主要中轉點,機場完備的“空鐵”、“陸空”多式聯運方式,使得集裝航運的貨物高效率地從北京發往各個分支點,同時推動北京航空貨運和商貿的發展。天津和河北地區盡管設有地區性樞紐機場,但總體中轉流通量較小,地面交通運輸規模有限,使得航空貨運難以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產生顯著影響。
隨著中國經濟的轉型升級和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產業不斷調整融合,作為運輸新形式的航空貨運將持續推動商貿流通產業的快速發展。本文利用計量經濟學模型和中國京津冀地區1995-2017年23年間的信息數據庫,對京津冀地區航空貨運對商貿流通產業發展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研究發現,GDP、第三產業發展情況、進出口貿易、商貿流通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地面交通運輸總量、機場起降架次和赫芬達爾指數對促進商貿流通產業發展有一定的影響作用。此外,在分地區的回歸結果中顯示,在北京地區,第三產業發展情況、地面交通運輸總量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在天津地區,GDP、第三產業發展情況和機場起降架次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有顯著促進作用;而河北地區未有影響因素對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起顯著促進作用,這也體現了京津冀地區內部發展的差異性。基于此,本文得到以下啟示:

表5 分地區回歸結果
(1)加強航空貨運投資建設,創造有利于其發展的外部條件。相關方應加強對交通運輸基礎設施建設、機場航班運力、貨物倉儲設施以及多式聯運等項目的資金投入,搭建地區內部平臺和流通中轉站,整合航空貨運服務鏈資源,為航空貨運營造良好外部環境,以提升帶動商貿流通產業的發展。
(2)擴大對外開放程度,促進航空貨源和商貿流通產業增長。貿易便利是航空貨運發展的重要因素,鼓勵京津冀地區擴大對外開放程度,將有效帶動其國際航空貨運需求,完善國內和海外往來的航空貨物運輸網絡,從而提升航空貨源種類和數量,進一步促進商貿流通產業增長。
(3)優化城市布局,推進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京津冀城市群內部發展極具不平衡性,其中北京立足于世界城市的建設,首位度突出,天津市緊隨其后,而河北省發展較為落后。因此,政府還需加強引導京津冀一體化協同發展,優化城市產業布局、調整空間結構,推進商貿流通產業轉型升級,形成目標同向、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