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化
【事件】
隨著合作項目增多,房企權益銷售占比(權益銷售額/全口徑銷售額)整體呈下降趨勢。克而瑞統計數據顯示,TOP100房企銷售權益比從2016年的85%逐年下降至2019年的75%左右。
【點評】
根據統計數據計算,2019年,中國恒大、中海外、富力地產、華夏幸福、榮盛發展、龍光地產、時代中國等房企權益銷售額占比超過90%,金科股份、中國奧園超過80%,雅居樂、新城控股、佳兆業、美的置業、藍光發展、碧桂園、招商蛇口、龍湖集團、遠洋集團、世茂房地產、融創中國等在60%-80%之間。
與此同時,不少房企權益銷售額占比低于60%,甚至低于40%。根據統計數據計算,融信中國、綠城中國、旭輝控股、正榮地產、中駿集團、弘陽地產、濱江集團的權益銷售占比分別為59%、57.5%、55%、51.7%、54.1%、53.4%、37.7%。
值得關注的是,權益占比較低的這幾家房企多是近幾年來對于規模擴張有強烈訴求,特別是沖擊千億的道路上,不少房企也借合作等撬動規模增長。
通過合作撬動規模增長,進而擴大市場份額和融資話語權,這是不少中小型房企在規模擴張道路上的做法。
但是權益銷售似乎是把“雙刃劍”。權益占比過低往往意味著房企更依賴合作開發進行規模化擴張,對于房企來說權益銷售額占比過低一方面可能會面臨“增收不增利”,即表面銷售良好,實際凈利潤增長有限。
此外,合作項目的增加也增加了企業的管理及產品控制力難度。
權益銷售額占比下降背后,是房企通過合作、小股操盤等方式來分散發展風險、快速做大規模,這顯然對于有規模擴張需求的中小房企來說是一件“好事”。但是隨之而來的則是發展過程中財務指標增長與規模增長不匹配,同時,合作帶來的效率、質量等問題也成為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