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晶
摘 要 國家要求公立醫院進行全面深化改革,通過推動醫改,來提高醫院的運行效率。在醫院內部,通過建立全面的預算管理機制,來實現精細化的管控,此時公立醫院要緊緊抓住改革的契機,來推行單位的預算管理變革,建立完善的全面預算管理機制,提高單位經營水平和管理運作效率。
關鍵詞 公立醫院 全面預算管理 預算編制
一、公立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的重要意義
如何加強醫院內部的預算管理,提高單位的經營水平和醫療水平,利用有限的醫療資源為患者提供優質的服務,是醫院要考慮的重點經營問題。在醫院內部實施全面的預算管控是推動醫院現代化財務發展的一個重要方法,并且全面預算的應用也是實現醫改的一個重要步驟。在醫院經營管理中,無論是醫生、護士,還是后勤管理人員,都要參與到預算方案的執行中。醫院各個科室如外科、內科、手術科、耳鼻喉科等,都要制定相應的部門年度預算目標和工作計劃,建立一個循環的預算管理流程,來推動醫院內部戰略的順利落實。國內的公立醫院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會加強對單位內部的門診、保健、醫療、科研等各個科室資金費用的管理,來提升醫院的資金運作效率;通過建立全面的預算制度,可提高單位內部資金的使用效率。
二、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問題
(一)對預算管理的重視度不足,認識不統一
在公立醫院經營管理中,部分領導對單位內部預算制度的重視度不足,部分財務人員只是為了應付上級的檢查而編制預算方案,沒有將預算作為醫院的一種經營管理方法和重要管理內容。領導對預算不夠支持和重視,造成財務部門將預算視為形式,這樣就無法監管醫院各科室資金的使用,也不能在整個醫院內部營造良好的預算管理氛圍。這對后期預算方案的編制和執行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造成醫院內部的醫療服務活動費用與單位的預算方案偏離過大,醫療服務費用不能在單位的預算中體現出來,這樣就無法通過預算指導各醫療服務業務活動的開展。[1]
(二)預算方案編制的質量不高
醫院內部財務人員在編制預算方案的過程中,由于高層領導給的時間比較短,所以在較短時間內編制的預算方案的質量不高,并且不夠細化;單位內部的預算人員在編制預算方案前期,沒有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也會影響后期的預算方案質量。部分醫院的財務人員的專業水平不高,在較短的預算編制期間,需要經過反復的測算、平衡、討論、商量等,這樣容易造成預算與實際的經營活動情況偏差太大;國內也有部分公立醫院未投入必要的人力、物力,來對所制定的預算指標進行測算、預測,很多預算人員都是根據上年度有關情況,對單位內部的預算金額數據進行一定的增減變動,這種預算編制方法容易造成后期的經營活動情況與預算方案偏離過大。以相同比例的增長法來計算預算指標,不能分析醫院內部各科室的具體醫療服務成本,且這種預測方法容易造成單位內部的收支不平衡、資金浪費嚴重。
(三)預算執行缺乏必要的監督與控制
醫院內部各科室都是獨立自主地執行預算方案,但是醫院的高層領導并沒有對各科室的預算執行給予一定的監督指導和控制。這樣就無法對預算執行效果進行分析,并且也不能及時地發現和調整預算中的錯誤。很多醫療單位經常是在事件發生之后才進行控制,這樣就缺乏對整個預算執行期間的管理,造成預算方案的編制和醫院經營情況脫節,也就無法實現既定的預算管理目標。[2]
(四)缺少預算執行結果考核
國內部分公立醫院對內部各科室的預算執行效果沒有進行全方位的考核,也沒有建立相應的預算執行考核制度,這樣就無法發現預算執行中的問題,也就不能采取相應的措施去修正預算方案。很多預算方案在制定之后,各業務部門未按照預算方案的相關要求開展工作,預算部門也未對各部門的執行結果進行檢查分析和評價。此外,公立醫院缺少預算執行和管理機制的銜接,這樣就無法提高員工對預算控制的積極性。
三、推動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的策略
(一)增強員工的預算管理意識
預算管理是一種新型的管理方法,覆蓋面比較廣,包含醫院內部各項管理活動,因此醫院的高層領導要提高對預算控制的重視程度。只有高層領導提高了對預算的關注,才有助于內部其他職工落實全面預算管理機制。在醫院內部,從院長至下層的基層員工,以及各科室的主任、財務人員、后勤人員,都要參與預算方案的編制及執行,各部門負責人要相互協調配合,優化部門之間的工作協同效果;在醫院內部,建立可以保證全面預算管理落實的體系,例如在醫院決策層建立預算委員會,組建獨立的預算部門,為部門內部配備相應的預算人員,設置相應的管理崗位;在預算部門內部,可以吸收總科、信息科、設備科等相關人員,并且單位的高層領導要制定相應的預算制度和政策,將醫院內部所有的經濟活動都納入全面預算管理范圍,實現對單位內部人員、資產的有效控制,進而提高醫院內部的資產使用效率。[3]
(二)提升預算方案的精確性
通過組織內部的各項管理人員參與預算方案的編制,提高預算方案的精確性。首先,各科室負責人要為預算人員提供精確的業務經營數據,員工要積極參與預算方案編制工作,醫院內的高層領導要為預算方案的編制提供相應的管理政策,同時要對預算人員開展各類培訓。其次,要嚴格地按照單位內部預算方案編制的具體要求,為預算人員提供預算數據信息。另外,預算人員要為各部門制定相應的業務指標,例如要圍繞單位內部門診人數、藥品、原材料、人工費用、管理費用、住院收入等制定預算指標;同時在全面預算的推行期間,要加強各科室之間的協調溝通,保證各部門與預算人員進行反復的溝通,來確定部門的預算目標,確保預算目標不會脫離實際,這樣才能夠確保預算方案具有較高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三)構建全面預算的執行預警機制
醫院組織內部的預算人員通過建立預算方案編制、執行、控制的管理體系,發揮預算的真正價值。通過預算可以對醫院內部各經營活動進行指導和控制,傳統上的預算管理通常是強調預算方案的編制,而對方案的執行和控制不足。因此,在實施全面預算管理時,要求醫院的財務部門要加強對預算方案執行的考核監管,當各部門明確自身的預算目標之后,預算人員就要進行動態的監控監察,給予各科室預算執行一定的關注度,定期給予各部門一定的預算指導,避免各科室出現財務費用超支等不良問題。此外,醫院也要在內部構建信息化管理系統,利用信息管理平臺,加強對單位各部門預算執行的跟蹤監督,以優化預算計劃、預算方案。預算人員通過定期檢查部門的預算執行狀況、預算執行與預算方案目標之間的偏差,根據發現的問題制定相應的改進措施。同時預算部門要對單位內部的預算流程進行優化設計,這樣才能夠提高單位的預算管理效率,確保單位的預算目標可以順利實現。
四、結語
在國內醫改大背景下,要求公立醫院轉變經營模式,推動醫院內部經營管理體制變革,來提高醫院的服務質量,降低醫療服務的價格,為社會公眾提供普惠性醫療服務。因此,醫院要加強對單位內部的財務控制,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加強對各科室內部醫療服務資金使用的監管,進而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為社會提供更優惠的醫療服務。此外,通過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可以加強對單位內部資金使用的監管。醫院只有組建獨立的醫療預算機構,并配備相應的管理人員,優化設計醫院內部預算制度,提升單位預算執行效果,提高醫院高層及基層人員對預算的重視,才能夠發揮出預算應有的價值和作用。
(作者單位為鷹潭市中醫院)
參考文獻
[1] 唐明娟.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流程及成本控制分析[J].財會學習,2019(22):56-57.
[2] 饒紅.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現狀及對策[J].財會學習,2019(17):78-79.
[3] 葉青.淺析公立醫院全面預算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行政事業資產與財務,2019(18):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