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霞芳
摘 要 為了推進高校所屬企業規范化建設和改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財政部要求高校對下屬企業進行全面規范和改革。本文以某高校下屬企業JH賓館為例,對當前高校在對校屬企業進行清產核資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校企不分、產權不清等固有的運行體制及管理缺陷而導致的資產使用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的問題,提出兩種資產處理方式,并為高校校屬企業體制改革中資產管理問題提出一些建議,為其他高校校屬企業的體制改革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高校所屬企業 體制改革 資產處理
一、高校所屬企業改制的背景
為了推進高校所屬企業規范化建設和改制,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和教育部、財政部于2018年分別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指導意見》(國辦發〔2018〕42號)和《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高等學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政策解讀〉的通知(教財廳〔2018〕2號)》,要求高校對下屬企業進行全面規范和改革,各地方高校正在圍繞中央文件的要求對校企進行清理和改制。根據高校所屬企業實際情況以及與教學科研關聯程度,《指導意見》明確了4種改革方式。一是清理關閉。納入清理關閉范圍的企業類型有長期虧損不具備持續經營條件的企業、空殼公司和“僵尸企業”。二是脫鉤剝離。各高校要在結合本校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對與教學科研不直接相關的企業,按國有資產管理程序,整體劃轉至國資監管機構監管的國有企業或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三是保留管理。直接承擔了教學科研任務的企業,如出版社、設計院、科技園、后勤服務單位等,這些企業應予保留,統一納入高校資產經營公司管理。四是集中監管。穩步將保留企業、高校資產經營公司納入經營性國有資產統一集中監管體系。
按照《企業國有資產監督管理暫行條例》《國有企業清產核資辦法》等相關規定,在高校所屬企業改制之前,需要確定基準日,對校屬企業進行清產核資,全面清查企業的所有資產、負債和所有者權益,摸清企業的真實資產結構、資產現狀和財務狀況。各高校在對校屬企業進行清產核資的過程中,發現由于校企不分、產權不清等固有的體制及管理缺陷而導致的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逐一暴露出來。尤為普遍的問題是資產使用權與所有權相分離,大多校辦企業在成立時,學校很難拿出大量的資金投入校辦企業,一般都以房屋建筑物、設備或其他固定資產等實物資產投入校辦企業。而這些資產作為學校對校辦企業的投入后,又形成了企業的資產,但這些資產都是由學校資金購買的,已經屬于學校非經營性資產,產權轉移又受到了嚴格的限制,導致該類資產學校、企業兩邊掛賬,資產的使用權與所有權相分離等情況。因此,校屬企業在改制前必須先處理好此類資產,才能順利完成清產核資產和后續的改制工作。然而對這類資產的處置方式不同,涉稅風險也不同。本文以JH賓館改制為例,對高校校屬企業改制過程中發現的資產問題和處理方式進行探究,以期為其他高校校屬企業改制提供參考和借鑒。
二、高校所屬企業改制中資產處理分析——以JH賓館為例
(一)JH賓館基本情況
JH賓館成立于1984年,主營餐飲和住宿業務。其經濟性質為全民所有制,是某高校的一家校屬企業,學校是該賓館的唯一股東。JH賓館最高經營層設立總經理,學校負責中高層管理者的人事任免和員工編制、工資薪酬體系的審批。總經理負責賓館日常事務,重大決策事項需經學校校長辦公會商定。JH賓館由于有學校這個穩定的市場,經營效益良好,但企業缺乏自主經營權,員工缺乏激勵機制,因此JH賓館目前面臨的主要問題是校企不分的經營管理體制的問題。由于JH賓館承擔了很大一部分學校的學術會議、培訓接待任務,在此次改革中屬實施保留管理政策范疇。因此該企業便開展了以改制劃轉為目的的清產核資工作。通過清產核資發現JH賓館的房產存在產權界定問題。JH賓館成立時將房屋作為學校的投入資產計入了固定資產賬,并作了工商、稅務登記。該房屋賬面原值400萬元,已經提完折舊,賬面凈值為0。由于該房屋屬于學校事業型資產,并且已登記在學校國有資產產權名下,其產權無法轉移給JH賓館,造成資產使用權與所有權相分離,學校和JH賓館兩邊的固定資產賬中都計入了此房產。而根據改制要求,無論學校當初是以何種方式投入的房屋、土地使用權、教學、科研等設備,由于此類資產屬于學校事業性資產的范疇,在改制過程中均應轉回學校。該房產將以何種方式轉回學校,關系到JH賓館清產核資的最終結果。
(二)JH賓館房產產權問題的解決方案及其利弊
1.針對房產問題的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一:認定學校出資不到位,作減資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凡人登記管理條例》中的非公司企業法人變更登記要求,變更注冊資金的需要提供上級主管單位的批準文件和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出具的國有資產產權登記證明。因此,此方案第一步需要學校作出減資決議;第二步,JH賓館根據減資決議首先作賬務處理:減少實收資,減少固定資產,減少累計折舊,增加期初未分配利潤,同時要補提因房屋以前年度已提折舊對所得稅的影響,該房屋已提完折舊,根據2008年1月1日之前的稅率33%計算,應補繳所得稅132萬元;第三步根據JH賓館調賬后最新資產負債表變更國有產權登記證;第四步憑減資決議和新的國有產權登記證到工商登記機關變更注冊資本。
解決方案二:認定學校出資到位,但存在產權瑕疵,基于實際使用權在JH賓館的實質上,進行國有資產的無償劃轉,將該資產JH賓館無償劃回學校。
國有資產無償劃轉是指國有資產在政府機構、事業單位、國有獨資企業、國有獨資公司之間所進行的無償轉移,是國有資產的一種特殊流轉方式,是一個非常特殊的經濟業務。它既不同于銷售或視同銷售行為,也不同于在支付對價基礎上的財產轉讓行為,而是同一控制主體之下的一種資產內部轉移方式,既不需要支付對價,也不需要進行股東權益轉移。在會計實務處理中,如果不涉及調整實收資本的,一般劃出方作減少資產賬面價值,沖減資本公積的賬務處理。
國有資產無償劃轉由于涉及國有資產的無償轉移,因此在實施過程中有必要進行嚴格的管理與審批。根據教育部頒發的(教財〔2012〕6號)通知,高校以報廢報損、出售、出讓、轉讓(含股權減持)、無償調撥(劃轉)、對外捐贈、置換、貨幣性資產損失核銷等方式處置國有資產時應按以下權限履行審批手續:一次性處置非貨幣性資產賬面價值總額在500萬元以下的,由高校審批,報教育部和財政部備案;一次性處置非貨幣性資產賬面價值總額在800萬元以上(含800萬元)的,由教育部審核后報財政部審批。根據《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管理暫行辦法》第四條的規定,企業國有產權的無償劃轉,一是要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及產業政策,二是要符合國有經濟的整體布局及產業結構的調整,三是要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提高競爭力,四是劃轉雙方要協商一致。由于該房產的賬面凈值為0,審批權限在高校,而高校又是JH賓館的唯一股東、實際控制人,雙方容易達成協議。
從稅務部門視角來看,根據《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促進企業重組有關企業所得稅處理問題的通知》(財稅〔2014〕109號文)規定,對母公司與全資子公司之間,以及受同一或相同多家母公司直接控制的全資子公司之間按賬面凈值劃轉股權或資產,凡商業目的合理的。不以減少、免除或者推遲繳納稅款為主要目的,被劃轉股權或資產原來的實質性經營活動在劃轉后連續12個月內不被改變,且劃入方企業和劃出方企業均未在會計上確認損益的,采取一致處理原則統一進行特殊性稅務處理。由于該房產在JH賓館賬面上凈值為0,JH賓館將固定資產和累計折舊作對沖賬務處理:借:累計折舊400萬;貸:固定資產400萬。
2.兩種方案的利弊分析
方案一是從房產的本身性質出發,事業性資產不能作為投資資產,是對歷史錯誤的糾正。但此方案經過的審批機關多,手續煩瑣,耗時長,減少實收資本很可能違背了上級管理部門的初衷。同時,因會計差錯調整補繳所得稅132萬元會增加JH賓館的稅負,影響JH賓館的現金流,會給JH賓館帶來資金壓力。
方案二是從尊重歷史,實質重于形式的角度出發。此方案不減少實收資本,不影響所有者權益,無須變更國有產權登記證。資產無償劃轉的審批權限在學校,只需向教育部、財政部備案即可,涉及的審批機關少,辦理效率有保障。
通過方案的對比可以分析得出,方案二是JH賓館最優的解決方案。
三、加強高校所屬企業改制中資產管理的建議
(一)明確責任主體
由于校屬企業屬于高校的一部分,因此高校應該是校屬企業改革工作的責任主體。高校應該成立以黨委書記或校長為第一負責人的改革工作委員會,指定高校國有資產管理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本校校屬企業改革工作,全面負責對校屬企業改革工作的政策指導和統籌協調,被劃轉的企業要在國有資產管理部門指導下做好企業清產核資和資產評估工作。被劃轉企業歸口管理的學校各二級單位要和資產經營公司做好企業的整體移交工作,并落實好原企業員工的薪酬關系和社會保險關系。
(二)清產核資前賬務清理和自查
在高校校屬企業改制過程中,認真進行清產核資,加強資產管理是高校校屬企業順利完成體制改制的前提條件。由于清產核資結果在清產核資基準日兩年內有效,因此建議在清產核資基準日之前做好企業的賬務清理和自查工作,對將要清產核資范圍內的資產、負債、所有者權益的所有科目逐項進行清理、核對,確保每個科目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可溯性。對資產產權存在問題的資產要先進行處理,在處理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各類法律法規政策和主管部門的意圖,結合本校所屬企業的實際情況,選擇適合的資產處置方式,以達到推進高校所屬企業體制改革的目的。
(作者單位為電子科技大學)
參考文獻
[1] 楊曉英.高等學校校屬企業體制改革面臨的困難與對策探究[J].現代營銷,2019(8):144-145.
[2] 戴蓓敏.淺議集團內部無償劃轉資產的會計處理方式選擇[J].現代商業,2019(8):170-171.
[3] 王善林.國企改制重組中產權無償劃轉業務相關財稅問題探討[J].上海商業,2019(1):5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