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書民 李志勇 徐暉
摘? 要:該文針對采礦生產對環境的影響進行分析,包括水環境影響、固體廢物影響、運輸環境影響、爆破振動影響等,結合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通過研究健全礦山環境法規、加大治理資金投入、加強監督管理力度、做好資源回收利用、推廣生態恢復管理、學習先進治理經驗等治理措施,目的在于降低采礦生產所帶來的負面影響,促進行業經濟穩定發展。
關鍵詞:采礦生產活動? 水環境? 運輸環境? 礦山環境
1? 采礦生產對環境的影響
1.1 水環境影響
1.1.1 地表水污染
在地表水污染分析過程中,主要污染來源為鑿巖污水、礦井涌水和生活污水幾方面內容。除了少部分礦產所處位置距離地表較淺,可以進行露天開采,部分礦產均埋藏在地表深處,在鑿巖過程中,需要借助水流來輔助整個開采過程的推進。一般會提前設置排水系統來采集鑿巖污水,將其進行二次沉淀之后,再重新進行利用。但出于露天開采模式的鑿巖污水很難進行采集,從而造成污水沿著巖層裂縫下滲,其中所含的污染物也隨之進入到土層當中,參與到水循環當中。部分礦區位于水資源較為充沛的地帶,在豐水期進行礦產開采時,很容易出現礦井涌水情況,若不能及時處理,會進入到地表土層當中,從而引起地表水資源污染情況。人力資源作為礦產開采過程中技術應用的重要載體,會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若不經處理直接進入到地表水循環中,很容易引起水體富營養化,造成嚴重的生活污染。
1.1.2 地下水污染
對于地下水造成污染的主要水體來源于生產廢水以及抽取礦井涌水后對于地下涌水情況的影響。在礦產附近都會存在一定量的地下水,此類水資源存在于基巖裂隙當中,在生產活動推進的過程中,會對基巖裂隙進行破壞,從而導致水資源從含水層中滲出,摻雜著機械生產廢物的生產廢水會下滲到其他含水層當中,從而造成地下水污染的情況。
1.2 固體廢物影響
通常情況下,礦產一般都包含在圍巖結構當中,在開采過程中,需要圍巖結構完成清理之后,才可以進行指定礦產結構的開采活動。這些開采過程中的固體廢料在正常情況下,會將其作為建筑材料進行使用,有時也會將其作為回填材料進行使用在,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提升資源的重復利用率。不過有很多的固體廢物中含有一些有害物質,如硫鐵礦的固體廢物中會含有硫元素,若不對其進行處理,在重復使用的過程中,也將對周圍環境造成嚴重的負面影響。另外,部分固體廢棄物在長期堆放的過程中,還會產生一些次生型污染物,不僅會污染到礦區的生產環境,給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危害,而且還會對土壤環境進行影響,惡化土壤環境的理化性質。
1.3 運輸環境影響
在礦產生產活動完成之后,需要依托于交通工具將礦產運輸到指定位置,在材料裝填、運輸的過程中,汽車尾氣與揚塵也成為區域大氣污染的主要來源。由于礦區生產活動的密集成度相對較大,并且礦區所處地帶,一般空氣整體的流動性較差,容易出現汽車尾氣聚集的情況,這樣也會惡化區域的生態環境,影響到周邊居民的生活質量。而生產過程中所出現的揚塵,也會增加空氣中顆粒物含量,這也為霧霾天氣的形成埋下隱患因素。很多礦產企業在生產過程中會通過灑水的操作來降低作業區揚塵,但是需要消耗掉較多的水資源,這不符合企業經濟的發展需求,對此需要重新設置除塵方式,確保生產環境的安全性。
1.4 爆破振動影響
在開采礦產的過程中,爆破屬于常用的開采手段之一。但是爆破所產生的沖擊力會對原有巖層結構造成較大的預應力,在預應力的作用下,會加大巖層之間的裂隙,影響到基層結構的穩定性。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爆破中所使用的炸藥威力也在增強,這也意味著爆炸產生的沖擊力也在增強,若不能對預應力進行有效處理,該預應力還會影響到周圍的居民建筑,影響到建筑物整體結構的穩定性,嚴重時甚至會出現結構裂縫的情況。
2? 導致此類問題出現的原因
第一,礦山企業一味地追求經濟指標,缺乏保護甚至是恢復礦區資源環境的意識,不能從根本上實現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地方領導注重經濟效益、忽視環境,受影響的群眾不懂得維護自己合法權益。國家法律政策規定不清,對破壞礦山環境無強制措施,縱容了肆意開采,造成礦山環境的破壞。第二,各主管部門都有監管權,但管理不力。部門職責交叉、部分職能缺失,責任不明確,不能統一管理,使礦山環境保護和恢復滯后,從而導致礦山環境問題長期得不到重視,逐年惡化。第三,礦山環境治理需要技術資金支持,但現有投入不能滿足經濟和環境需要。礦山的環境治理需要雄厚的資金投入,但是目前的投入太少,或是不能長期持續地投入,只注重短期效益,無法從根本上解決礦山企業發展可持續經濟和改善環境的需要。第四,礦山的環境治理問題不是單一環境學科能夠解決的,從目前所涉及到的問題的復雜性看,只有將多種學科相結合才是一條正確的途徑,其中包括與綠色化工、潔凈煤開采等最新的科學技術的相互融合。但是由于我國的經濟實力和科研實力有限,該方面的科研機構還需要加大建設力度,科研活動還需要加大資金支持。
3? 礦山環境的相關治理措施
3.1 健全礦山環境法規
通過健全礦山環境法規,能夠提升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能力,提高政策推行過程中人們的配合度。例如,某礦山企業對于現在推行的礦山法規進行研究,對于法規中存在不足的地方進行修改,尤其是一些定義模糊、界限不明確的內容,需要對其進行詳細梳理,使其可以滿足企業環境保護管理的實際應用。并且在完成礦山環境保護法規的構建之后,企業在法規試運行的過程當中,積極采集反饋意見,針對反饋意見進行針對性修改,提升所指定法規內容的適用性。而且該企業還做好了相關的法規宣導工作,明確環境保護的重要價值,使所有參與生產的員工能夠養成良好的環保意識,減少不合規操作行為,提高整個礦山生產環境的環保性。
3.2 加大治理資金投入
通過加大治理資金投入,可以加快生產設備的更新速度,在加快開采速度的同時能夠提升開采質量,從而減少開采過程中污染情況的出現。例如,某礦山企業投入資金構建了信息共享平臺,在平臺上可以實時采集最新的礦產生產消息。若出現新型開采技術或者開采設備時,可以借助平臺上的模擬系統對其進行分析,將本地區數據信息進行錄入,判斷設備或技術的適用性,若滿足現階段的生產所需,那么需要設備的性價比進行比較,對照信息為目前所使用開采設備的相關參數信息。在綜合評價比較之后,選擇是否引進該設備的決定,對于舊設備可以借助其他渠道進行處理,從而使企業在滿足既定開采要求的基礎上,還可以提升投入資金的利用價值,為企業經濟的穩定發展奠定基礎。
3.3 加強監督管理力度
通過加強監督管理力度,能夠加快相關政策的推進速度,提升制度管理的應用價值[1]。例如,某礦山企業結合目前企業的運行情況,制定了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在制度中明確了各個部門的具體工作內容,同時還制定了責任管理制度,如果在執行環節中出現了問題,則可以根據責任制度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提高部門對于環保生產的重視程度。并且企業還成立了相應的監督管理部門,選擇綜合能力強、責任性強的員工作為部門成員,對于整個生產過程進行監督,及時糾正生產過程中存在的不合規行為,并對其進行正確指導,樹立監督部門的現象,使企業可以從根源上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提升整個生產過程的環保性。
3.4 做好資源回收利用
通過做好資源回收利用,可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緩解資源緊張的問題。例如,某企業屬于煤礦企業,在煤炭開采過程中,會有很多的煤矸石產出,并且該區域的煤炭資源屬于優等類資源,煤炭中含硫量相對較低,因此所產生的煤矸石中含污染物較少,可以直接將其作為建筑生產材料進行應用。這也為企業增加了額外的經濟收入,部分巖層矸石中含有一些金屬礦物,為了提升資源的利用效率,企業會對此類矸石進行金屬元素提取,生產廢渣將有害物質去除之后,可以作為回填物進行處理,填充礦井縫隙,起到保護整體巖層穩定性的作用。另外,對于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廢水資源,借助相應的污水處理技術對其進行處理,實現水資源的循環利用[2]。
3.5 推廣生態恢復管理
通過推廣生態恢復管理,能夠對已經污染的環境進行逐步改善,使礦區能夠獲得二次利用的價值。例如,某礦區在長期開采的過程中,由于前期開采技術科學性較差的緣故,從而導致區域內存在中度塌陷與重度塌陷的區域,針對此類情況,在對其進行處理時,針對中度塌陷的區域,可以直接在原有基礎上進行土地復墾,使其恢復到基本平衡的狀態,而一些重度塌落的區域,該企業選擇對其進行改造,使其成為林業區域,與周圍地表水距離較近的區域,則直接調整為水庫,從而提高礦區的生態利用價值,實現經濟利益最大化的目標。
3.6 學習先進治理經驗
通過學習先進治理經驗,可以加快我國治理體系的完善速度,提升環境的治理效果。例如,某礦山企業借助互聯網構建了資源共享平臺,邀請當地優秀的生產部門加入到平臺當中,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過平臺交流一些治理心得,以此來輔助其他中小型企業進行可持續發展。并且該企業還積極學習國外先進的治理經驗,例如澳大利亞在對礦山環境治理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結合所采集到的相關數據,已經制定了相對完善的治理體系,該企業引進該治理體系,結合目前企業生產過程中的相關問題進行改進,從而提升治理體系的適用性。
4? 結語
綜上所述,健全礦山環境法規,能夠提升人們對環境保護的認知能力,加大治理資金投入,可以加快生產設備的更新速度,加強監督管理力度,能夠加快相關政策的推進速度,做好資源回收利用,可以提高資源的綜合利用效率,推廣生態恢復管理,能夠對已經污染的環境進行逐步改善,學習先進治理經驗,可以加快我國治理體系的完善速度。針對礦山開采造成的影響,制定相應的防治措施,對于提高礦區生產價值有著積極的意義。
參考文獻
[1] 祁騰飛.遼寧省寬甸縣紅石鎮滑石礦開采對水環境和生態環境的影響研究[D].吉林大學,2018.
[2] 崔斌,韓克程,葉旋.采礦生產對環境的影響及治理措施[J].山西焦煤科技,2018,35(5):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