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寶俊
引言:現階段,我國正在大力推進素質教育,小學階段的教育教學也已經在新課程改革大趨勢的推動下逐漸優化、創新。對此,為了適應現代教育發展的需求,為小學生提供更高效、更自由的學習環境,提升小學生的核心素養,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就要積極探索更新的教學理念,對原本的教學模式進行轉變。“分層異步”式的教學方法,是現代教育下比較注重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一種全新型的教育手段,旨在激發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從學生的個性化特點出發,對學生進行差異性教學。教學內容以分層次性的方式體現出來,能夠很好的照顧到不同學習水平學生的學習狀況,是促進學生循序漸進、由淺入深進行數學學習的重要渠道。
1 小學數學分層異步教學法的具體內容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采用分層異步教學的方法,歸根結底就是讓老師客觀的對待不同學生之間存在的個體差異,能夠在數學課堂教學中采用不同的方式、內容、標準對學生進行教學和考核。小學數學教師先要對班級內的每一個學生進行仔細分析,從他們的性格特點、學習能力出發,就不同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層次的劃分。小學數學分層異步的教學模式最終會使學生形成一個完整的學習梯隊,學生的學習能力由高到低,鮮明的排列出來。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根據不同梯隊的學習特點,設置難度不一的教學內容,而且每一梯隊所對應的具體教學方法也不一樣。在這種層次分明,目標明確的教學環境之下,學生可以在老師逐步的引導之下完成學習計劃,實現數學學習能力的逐步提升。小學分層異步的數學教學模式可以讓學生對自己的學習能力進行客觀的定位,能讓學生正視自己的不足之處,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開展有效的學習。同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地位也得到了提升,他們之間的差異性特點能夠更自由、更全面的展示出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也會更加活躍。
2 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分層異步教學模式的意義
2.1轉變教學理念,促使小學數學教學更先進
在現代教育發展的大環境之下,小學數學教學為了提升教育教學的質量,保證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能夠得到提升,教師們正在積極的探索更先進、更多元化的教學理念和手段,以對現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創新和改革。引入分層異步式的教學方式,是現代教育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模式的一種更先進的創新手法,能夠轉變教師的教學理念,引導教師對新時代下的小學數學教學進行重新定位。同時,作為一種教育教學中的革新,它對于教師在教學中的組織與策劃能力也帶來了非常大的機遇和挑戰,是教師提升自身專業素養的大好時機。
2.2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相對于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模式而言,分層異步式的教學方法不會再讓課堂教學局限于老師“一刀切”或者是“填鴨式”的教學環境之下。在這種教學氛圍之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目的性更強,整個課堂教學會在合理的計劃之下循序漸進的展開。而且,分層異步教學法能夠正視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能夠考慮到學生的不同學習需求,對于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有很大的促進作用。這種將學生個體作為教學活動重心的教學方法,可以促使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滿足不同學習階段學生不同的學習需求,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2.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分層異步式的教學模式相比于傳統的教學模式,其更注重對學生學習主體性的發揮,可以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有更大的發言權和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學生處于這種環境之中,不必事事都要被統一的規范要求著,他們能夠在適合自己發展、貼合自己實際能力和需求的環境下進行學習。分層異步教學方法對于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提升小學生數學學習的愉悅性有很大的意義。在這種相對輕松且能夠得到老師重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會逐漸提升,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熱情也會慢慢被激發,在師生的良好互動和交流探索中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3 分層異步教學在小學數學教育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3.1針對不同個體對學生進行分層
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為了落實分層教學這一教學手段,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要先針對學生的具體學習情況對學生進行學習能力的分層。教師要充分考慮到不同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和學習水平,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以不同的標準對學生進行分層。對于理解能力比較強、知識應用能力突出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在第一層;對于理解能力良好,在知識綜合應用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將其劃分為第二層;對于能夠對課堂知識進行全面理解,但是知識綜合應用能力較差的學生,教師應該將其分鐘第三層,對于基礎知識不能完全掌握的學生,則將其分在第四層。這樣一來,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針對不同階層學生的學習特點制定具有層次性的教學計劃,保證課堂教學由淺入深的進行,能夠照顧到每一階層學生的學習需求。除此之外,劃分層級的教學模式還能夠讓班級內的不同階層的學生都參與進課堂教學之中,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在學習中獲得認同感,提升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3.2教學任務分層設置,保證課堂教學的階梯性
在劃分完不同的學習階層之后,教師在制定教學任務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保證教學內容的層次性。課堂教學內容的設置要全面的覆蓋整個班級學生的學習需求,既要有綜合能力較強的,還要有比較基礎的部分,在知識難度的跨越上適應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能力。小學數學教師要盡可能的對教學目標和內容進行細分,以條理清晰、目標明確的形式將知識逐一的展示給學生。
例如,教師在進行“四則運算”這一部分內容教學的過程中,對于教學任務和教學內容的設置,就要考慮到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習慣和需求。對于一層的學生而言,教師要要求他們能夠綜合應用四則運算的規律,用其解決一些實際的問題,并且在計算的過程中能夠比較準確的得出計算結果,控制學生的出錯率。對于第二層學生而言,教師可以讓他們在掌握四則運算法則的基礎上對法則進行靈活運用,能夠對相應的計算題目進行深刻的理解、判別、計算。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要求他們先充分掌握四則運算的基本內容,對不同運算法則的應用方法進行體會。對于第四層次的學生,教師要讓他們在基礎內容上狠下功夫,可以掌握基本的教學內容即可。階梯性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在學習能力上逐漸過渡,從而提升他們的綜合學習水平。
3.3采用激勵的手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小學階段的學生天真爛漫,渴望得到老師的肯定,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可以采用激勵的手法對學生進行鼓勵式教育。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應該采取不同的態度,以激發他們更強烈的學習熱情,讓他們可以在自身已有的學習狀態之上展開更深層次的探索,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鼓勵第一層的學生自己練習一些競賽類型的題目,從中總結創新型的數學思維,對學生的發散性思維進行訓練。對于二三層的學生,教師可以鼓勵他們總結自己的錯誤經驗,由此出發尋找具有挑戰性的內容進行練習,使他們能夠在錯誤總結中得出經驗和技巧等等。注重教育的藝術,在鼓勵和肯定中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讓不同階層的學生都能得到更高層次的訓練提升。
4 結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育過程中,為了落實素質教育的理念,促進小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各位小學數學教師就要注重對新的教學模式的探索。在教學中以開放和多元化的態度對待不同的學生,增強師生之間的交流,提升教學質量。
(作者單位:慶陽市華池縣柔遠鎮廟巷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