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紅
隨著新課改和素質教育的全面實行,語文作為義務教育的基礎學科,其也面臨著教學改革和創新,閱讀作為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閱讀教學可以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記憶能力以及閱讀能力,因此,教師要迎合新課改要求,對閱讀作業進行科學布置,發揮作業的價值和作用。本文主要針對小學語文課后閱讀作業如何布置進行核心探討,希望給予相關教育同仁以些許參考和借鑒。
在我國教育發展新形勢下,素質教育全面實行,語文學科具有較強的人文性和工具性,其與學生實際生活具有密切關系,在我國政府提出“全面閱讀”這一理念下,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和作用性日益凸顯,因此,教師要給予閱讀教學以高度重視。作業是課堂教學的有效延伸,通過閱讀作業可以幫助學生鞏固以及內化課堂知識,但是當前在設計閱讀作業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和缺陷,對學生各項能力和語文素養的發展帶來一定制約和影響,因此,教師要以新課改為指導,對閱讀作業進行優化設計,促使學生通過作業完成素質、能力和知識的均衡發展。
1 小學語文課后閱讀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
1.1 目標存在功利色彩
家長都有望女成鳳、望子成龍的心理,受到應試思維的影響,家長對閱讀作業缺乏重視,將閱讀視為與考試無關的內容,不愿意子女花費大量的時間用于完成閱讀作業,而這種錯誤思維也對學生帶來一定影響,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閱讀作業成為負擔。
1.2 作業內容固化單一
小學生年齡較小,缺乏學習能力和生活經驗,書籍是學生接觸社會、了解世界、擴展視野的重要途徑,但是當前在布置閱讀作業中,作業內容固化單一,主要以機械背誦、朗讀為主。同時,在閱讀材料方面,一些教師為學生規定了明確的書單,并且與教材內容具有密切聯系,久而久之,導致學生對閱讀缺乏興趣,甚至產生排斥以及抵觸心理,對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發展十分不利。
1.3 作業設計過于簡單
一些教師在設計閱讀作業中,其設計形式過于簡單,美名其曰為學生發揮自主意識提供空間,但是在缺乏階梯形和系統性的閱讀材料中,閱讀作業難以起到應有的價值和作用,同時,家長在輔導孩子作業中,缺乏邏輯性和針對性,導致學生難以高效完成作業,家校沒有形成閱讀合力。
1.4 沒有引入信息技術
隨著我國時代發展,信息技術已經在教育領域獲得廣泛應用,并且取得顯著的應用效果,成為推動語文學科改革進程的重要驅動力。但是當前教師在布置作業中,沒有引入信息技術,難以發揮其育人價值和優勢,導致閱讀作業形式枯燥,對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帶來負面影響。
2 優化小學語文課后閱讀作業布置的相關措施分析
2.1 明確閱讀作業目的
閱讀是學生接觸新鮮事物和外界社會的關鍵途徑,通過閱讀作業能夠幫助學生養成良好而正確的閱讀習慣,將書籍作為自己的朋友,對學生未來的社會生活和學習發展具有較大幫助。因此,教師在布置閱讀作業中,需要明確閱讀作業的目的,引起家長和學生的重視,進而認真的完成閱讀作業。首先,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通過家長會等方式,轉變家長的育兒思想,讓家長認識到閱讀不是應試方式,其是一種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學生發展自我的關鍵途徑,爭取家長的積極配合;其次,應用信息技術與家長進行及時溝通,針對在孩子在閱讀作業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開展交流,幫助家長更好的與孩子共同閱讀,在學生完成閱讀作業中獲得能力的發展和素質的提升;最后,閱讀作業作為鞏固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方式,其與其他作業存在一定差異,需要學生在濃郁的氛圍下享受閱讀帶來的快樂,教師要鼓勵家長在家庭中創設濃郁的閱讀環境,促使學生在良好的環境下愉悅的完成作業,激發孩子對閱讀的興趣。
2.2 創新作業內容形式
作業的目的是鞏固課堂知識,教師在布置閱讀作業中,要結合作業目的進行創新,根據當代小學生的性格特點以及能力水平,通過創新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并且在完成中優化閱讀體驗,實現學生閱讀能力、寫作能力、語文素養以及理解能力的全面發展。教師在創新作業內容形式中,要從以下幾方面為著力點。首先,將閱讀作業與學生生活密切聯系,積極開發和利用家庭資源,將閱讀材料生活化以及具體化,進而加深學生對文本的理解,例如針對農村學生,其從小生活在接近自然的環境中,教師可以將動物小說、自然類刊物作為閱讀作業,又例如城市學生,其更加喜歡幻想類以及時代性較強的讀物,根據學生興趣創新閱讀作業內容,可以喚醒其對閱讀的興趣,進而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作業中,養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其次,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足的自主權,與學生商討閱讀作業的內容,讓學生主動參與到閱讀作業布置中,突出其主體地位,在這種作業模式下,學生可以獲得主人翁的感受,不再對閱讀產生排斥或者抵觸心理,進而提升作業完成效率;最后,教師在布置閱讀作業中,要在強調背誦記憶等傳統形式重要性的同時,積極引入新形式,例如在學習《美麗的小興安嶺》這篇課文后,教師可以結合文本內容布置閱讀作業,即:要求學生回家后對文本進行深度閱讀,在有感情的朗讀文本后,對文本進行縮寫,突出小興安嶺的美麗風光,這一作業形式具有較強的創新性,可以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興趣。
2.3 優化課后作業設計
小學生年齡較小,在完成課后作業中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和監督,教師在設計和布置閱讀作業中,要注重轉變設計思路,發揮家庭的育人優勢,提升閱讀作業的鮮活性和趣味性。首先,在設計閱讀作業后,要鼓勵家長積極參與其中,與孩子共同開展親子閱讀,并且將閱讀作業指導通過社交軟件分享給家長,便于家長對學生進行針對性指導,進而發揮閱讀作業的價值和作用;其次,教師可以通過競賽或者活動的方式布置閱讀作業,例如以閱讀競賽作為作業,比一比哪名學生在有限的課后時間中閱讀更多的書籍,這一作業可以作為長期作業,在學生完成后,邀請每名學生走上講臺說一說自己的閱讀體驗,在班級中形成爭相閱讀的良好風尚;最后,教師在布置閱讀作業中,要突破教材的制約和束縛,為學生布置課外讀物閱讀作業,鼓勵學生通過合作閱讀或者深度閱讀的方式,閱讀更多精彩的文章。
2.4 合理應用信息技術
當代小學生成長于信息時代下,對于信息技術并不陌生,教師在布置閱讀作業中,要將語文教學與信息技術充分結合,發揮信息技術的育人優勢,為學生高效完成作業任務奠定基礎。引用信息技術可以幫助學生糾正錯誤的讀音,并且根據學生的閱讀情況進行電腦打分,便于學生糾正自己的錯誤讀音,進而提升閱讀能力、豐富識字量。例如教師要與家長進行協商和溝通,在家長的手機或者平板電腦中安裝閱讀教學輔助軟件,然后根據教師布置的作業,利用軟件在家長的監督下完成閱讀作業,如果電腦評分較低,學生可以根據系統自動識別的錯誤進行針對性改正,進而提升閱讀能力。
3 結語
總而言之,教師在布置課后閱讀作業中,要注重閱讀的實踐性、育人性以及趣味性,促使學生從閱讀中發現樂趣、掌握新知、拓展能力、提升素質,為學生未來生活和學習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安徽省阜陽市潁泉區行流鎮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