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衍升
初中物理主要的研究方向是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到的現象,物理是一門實驗型較強的學科,學生通過物理實驗來了解生活中常見的本質。通過物理實驗學生能夠感受到物理概念理論的發現過程,同時還能夠通過物理實驗來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和總結能力,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物理概念和知識。
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的利用物理實驗幫助學生加深對物理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讓學生更加直觀的認識的物理知識,同時還能夠有效的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教師要積極的開展物理實驗教學,要引導學生去主動參與到物理實驗教學的過程中,從而讓學生之間能夠交流合作,提升物理實驗教學的效果,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1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實踐
1.1教師演示實驗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首先要提高對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教師需要在教學中要明確實驗目的,同時按照實驗教學的目的做好相應的實驗器材的準備工作。其次教師要根據自己的知識儲備以及豐富的教學經驗,對實驗演示的過程和可行性進行預判和了解,從而能夠提高實驗教學的有效性,幫助學生通過實驗教學了解到物理知識。此外,教師還應該要對物理實驗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并確定具體的實驗方法。在教學中教師要在課堂上為學生細致的講所用到的物理知識以及原理和實驗方法,從而讓學生能夠了解到實驗原理以及具體的實驗方法。如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教學中,首先教師要明確教學目的:需要讓學生能夠正確的區分電器的額定功率和實際功率,并了解實際功率與額定功率之間的關系,同時還需要通過教學,要讓學生能夠進一步的熟悉電壓表、電流表等相關知識。其次教師要根據實驗目的來準備相關的實驗器材,如小燈泡、開關、電源、導線、電壓表、電流表和滑動變阻器,然后教師要對學生講解相關的實驗步驟,如“按電路圖連接實物電路”“調節滑動變阻器”等。在實驗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為學生講解相關注意事項,并引導學生通過實驗得出相關結論。通過教師的演示實驗能夠幫助學生了解實驗的相關步驟并調動學生對實驗的好奇心和興趣。
1.2學生自主實驗
在初中物理實驗教學中,學生自主實驗過程中,教師需要先簡單的向學生講解實驗中應該注意到的相關事項和實驗原理以及技巧。然后教師可以將班級內的學生進行分組,根據學生自身的意愿以及學生的知識儲備的,將其分成不同的學習小組并為每一位學習小組選擇一個組長,由組長來仔細觀察教師的實驗過程并進行記錄,然后由組長來帶領學生進行實驗操作。學生在進行實驗的過程中,一定要嚴格按照教師規定的步驟進行操作,要在操作過程中,盡量的精細仔細,不要碰翻任何的實驗材料,以免給身體造成一定的傷害。同時在實驗過程中,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實驗創新,在保證學生安全的前提下,引導學生對實驗步驟進行一定的創新,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和創新意識,還提高了學生的物理實驗能力和創造能力。如在進行“彈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實驗前要為學生講解相關的注意事項和實驗方法,并演示實驗過程,讓學習小組的組長進行仔細觀察,并帶領學生進行實驗,通過實驗,讓學生能夠感悟到彈性與塑性的區別,加深學生對彈力的認知以及彈力產生的條件的了解,同時還讓學生能夠正確的使用彈簧測力計去測量力的大小。
2 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的重要性
2.1幫助學生理解物理概念
物理實驗教學能夠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掌握相應的知識,還可以通過物理實驗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及獨立思考能力。在物理實驗教學中,可以利用實驗,來幫助學生更好的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概念,加深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強化學習效果。如在初中物理的“顯微鏡和望遠鏡”的教學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通過自主實驗探究來掌握如何制作望遠鏡和顯微鏡,同時讓學生能夠了解到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有關常識,并且能夠真切的感受到物理知識和日常生活中的聯系。教師為學生提供凹透鏡,兩個焦距不同的凸透鏡以及透明的塑料架,然后,引導學生自治望遠鏡和顯微鏡,并且利用望遠鏡去觀看遠處的事物,利用顯微鏡來觀察學生的頭發絲,或者說一些可以看得見的細小物體,從而來幫助學生了解到望遠鏡和顯微鏡的有關嘗試作用和發展史,從而讓學生能夠通過簡單的小實驗,更好的理解抽象的概念和知識點。
2.2提高學生學習成績
通過物理實驗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還能夠讓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進而提高了學生的物理成績。對初中生而言,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和空間想象能力稍有不足,因此,對于物理考試的一些內容,如一些電學題內容就會毫無頭緒,很多學生無法通過試題上簡單的電路圖,就能夠聯想到出會產生怎樣的效果,從而使得學生的物理成績無法獲得有效的提高。而利用實驗教學,根據試題中的要求,找到相應的物理實驗器材,并進行組裝,讓學生通過實踐觀察,對怎樣的條件下會產生怎樣的效果有明確的認知。從而讓學生在進行答題能對不同電路以及不同電路圖所產生的效果,有了深刻的認知,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相應的模型,從而在今后遇到相關的問題時就能夠更加從容。
2.3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習的興趣
物理教材中有大量的抽象性的概念和知識,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如果教師不進行物理實驗,僅僅講述相應的物理概念和知識,會讓學生產生厭煩的心理,還限制了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對枯燥的物理知識缺乏學習興趣,進而影響到教學質量的提升。但是將實驗教學和知識結合在一起,就能夠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學習的樂趣,才能夠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學中。如在“浮力”的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物理實驗讓學生能夠理解浮力產生的原因,并且要理解浮力的浮沉條件。教師就可以用一些簡單的實驗器材:裝滿水的玻璃杯、鐵塊、正方形木塊、乒乓球、彈簧測力計等來進行簡單的實驗:將放進裝滿水的玻璃杯的木塊放手后,木塊從水里浮上來,最后浮在水面上靜止不動。還可以將乒乓球放入裝滿水的玻璃杯中,觀察乒乓球是否受到浮力。教師通過這一簡單的實驗結合教材內容引導學生感受到從水里浮上來的物體和浮在水面上的物體都受到浮力。通過簡單的實驗,就能夠幫助學生了解有關浮力的相關知識,知道什么是浮力。在實驗的過程中,學生會全身心的投入到觀察和實踐操作中,從而讓學生能夠激發對實驗結果的好奇心,進而提高學生對物理的學習興趣以及學生的綜合能力。
2.4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其實物理現象和物理知識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大雨過后的彩虹,電壓、浮力諸多現象都是學生日常生活中能夠隨處可見的,而學生學習物理則是要能夠通過對身邊的常見物理現象進行觀察,并結合所學的知識得出相應的結論,或者能夠用所學的物理知識去解釋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因此說物理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而通過物理實驗教學則能夠讓學生通過不同的物理實驗來激發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創新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物理實驗的操作過程中,通過不斷的觀察和思考,促進自身獨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此外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根據教學內容來進行實驗,從而增強學生的創新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3 結語
總而言之,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高度重視物理實驗教學,家抽象化的物理概念和知識和實驗教學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和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物理成績。
(作者單位:山東省日照市東港區后村鎮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