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亦偶
隨著科技的進步,互聯網時代已經到來,移動客戶端、電子產品層出不窮,新媒體進入新的發展高峰。傳統媒體與新媒體有效融合,已然成為社會發展趨勢。本文探討融合發展背景下,少兒科普類圖書的發展新模式,意在分析少兒科普類圖書生存環境變化,了解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科普圖書的優缺點,理清少兒科普類圖書的發展新模式。
進入21世紀以后,圖書、報紙、期刊、電視等傳統媒體進入頹勢期,新媒體開始廣泛傳播,微博、微信、博客、各類APP被廣泛用來傳播媒體信息,便捷式信息接收方式被人們所青睞。少兒科普類圖書亦在此列,知識書籍、圖書時代已經過去,人們習慣于新媒體快餐式信息接收方式,那么如何走出困局,創新發展模式,將傳統媒介形式與新媒體有效結合起來,是少兒科普類圖書的突破困境的有效路徑。此外,融合發展情景下的少兒科普讀物如何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得一席之地,實現合作共贏,保留各自優勢、求同存異。我們通過以下研究,將思路梳理清晰,找到答案。
1 融合發展背景下少兒科普圖書生存環境變化
1.1 信息傳播模式的轉變
傳統媒體信息傳播主要依靠平面媒體,主要為電視、廣播、雜志、報紙等。然而隨著互聯網的傳播及智能手機的普及化,信息傳播不再依賴于傳統紙質媒介,正向著網絡媒體發展,通過移動終端來獲取信息。少兒圖書同樣面對這一狀況,并且大多數網絡平臺為人們提供的少兒科普知識都是免費的,加之4G已經普及,5G時代就要來臨,信息傳播意味著更為便捷,不受時間、地點的限制,人們更樂于接受這種少兒科普傳播方式,曾經的紙質化少兒科普圖書等處于劣勢,不再掌握絕對話語權。
1.2 信息消費形式的轉變
融合發展背景下,人們的信息形式也產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以往少兒圖書更多是單方面的接受消費,現在的少兒科普信息更趨向于交互性、參與性消費。以往人們買完科普類書籍只能被動接受書籍中傳播的科學知識,但是有了新媒體的參與,家長可以就書籍中的內容進行反饋,參與性更強、互動性更強。人們還可以利用自媒體發布少兒科普信息,轉發少兒科普信息,生產并傳播少兒科普信息。比如,《小小牛頓幼兒館》《神奇校車》《第一次發現叢林手電筒》《妙想科學》等少兒科學讀物,在網絡上都能找到相關的視頻,并設有相應的網絡平臺,家長則可以讓幼兒從網絡中接收科普信息,不再必須去購買相關的書籍進行閱讀,了解科普知識。
其次,在融合發展背景下,人們對于少兒科普知識的個性化需求無限放大。以往少兒科普內容的大眾化傳播已經難以滿足人們的需求,分眾化、窄播化進程逐步加速,新媒體會根據大眾的個性化需求進行私人訂制,將少兒科普知識加以篩選、整理、加工,呈現給受眾滿足其個人愛好的少兒科普內容,完成點對點的傳播。新媒體可以在網絡對相關書籍進行宣傳,傳統媒介可以將二維碼、網址印刷在書中,引導人們去網絡平臺觀看。兩者相輔相成、揚長避短,成為少兒課類圖書。如:《極地冰河歷險記》《亞馬遜叢林歷險記》《昆蟲世界歷險記》《撒哈拉求生記》《無人島探險記》此類圖書都會在圖書后面印上二維碼,讓少兒在網絡平臺來了解更多的少兒科普知識。
最后,在融合發展背景下,大眾信息接收習慣從整塊化轉變到散點化、碎片化。以往少兒觀看科普書籍都是在圖書館中,慢慢閱讀,時間受限,空間受限,而新媒體的出現,顛覆了傳統的信息接收習慣,少兒可以在家中空閑實踐,使用手機來閱讀相關科普信息,狀態更為放松,不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
綜上所述,能夠明確看出,傳統少兒圖書不再是社會主流,信息化的普及,互動性更強、可以定制的新媒體備受大眾歡迎,已經成為社會發展新趨勢。將新媒體與傳統媒體有機結合起來,互為推動,讓知識信息傳播大跨步發展。
2 新媒體圖書與傳統圖書的各自利弊
正如以上所述,科技時代的產物——新媒體少兒科普讀物,更加適應當下快節奏的生活,呈現碎片化、散點化的特征,與人們現階段的閱讀習慣相契合,并將游戲、視頻、圖片、音頻等諸多形式融合起來。還能夠根據不同群體的需求進行私人訂制,依據分眾化、窄播化特點進行分眾傳播,滿足人們個性化需求。然而傳統的紙質少兒科普圖書,科普內容邏輯性更強、更為嚴謹、更為充實。雖然不具有碎片性、輕量性,但是紙質類少兒科普圖書適合少兒對科普知識進行深度了解,知識更為系統,能夠更為深入地進入閱讀狀態,在知識傳播市場中占據重要位置。如:《十萬個為什么》這一圖書,傳統圖書涵蓋了七大部分,包含天文地理,人間萬物之最,少兒通過閱讀了解的內容更為全面透徹。然而通過網絡了解《十萬個為什么》中內容的時候,少兒更多的是當遇到不懂的問題上網查找相關的內容,了解僅停留于表面或單個問題上。
3 融合發展背景下少兒科普圖書發展新模式
通過分析傳統少兒科普圖書與新媒體形式的少兒科普讀物各自特點,深刻感到將兩種媒介形式融合,共同發展,才能適應社會發展要求。
3.1 轉換科普角度,創新呈現形式
不論是傳統少兒科普圖書抑或是新媒體形式的少兒科普讀物,其內容信息都是存在于生活中的常識。因此,作者在傳統媒體中可以從一個角度切入進行講解,在新媒體中從另外一個角度切入進行講解,從不同的角度來切入,創新科普內容的呈現形式,運用新媒體技術、互聯網技術來表述科普知識,為其穿上生動、形象的外衣,給人以全新的視覺感受,讓科學知識得到有效傳播。
例如:英國卡洛琳·羅蘭茲著作的《科學跑出來》,在該書中充分運用AR技術,將立體動畫呈現在少兒面前,此書2015年度榮獲英國年度最佳多媒體互動圖書,被廣大少兒所喜愛。這本書充分利用AR科技,將圖書中的知識與圖面和動畫形象展示出來,實現傳統知識與高端科技的完美融合,讓孩子們獲取全新的感官體驗與學習體驗,讓科學知識走出書中,讓動畫在孩子們面前動起來,激發廣大少年兒童的學習科普知識的興趣。另外家長還可以下載APP,運用拍照功能,拍攝下行星、恐龍、火星在孩子身邊走動的神奇照片,將其分享到社交媒體上,獲得大家的關注。少年兒童通過各種閱讀操作,實現人與書的有效互動,對科普知識理解更為深刻,增加了學習興趣。
3.2 轉換編輯策劃模式,貼近生活
作為少兒科普類圖書的策劃者、編輯者,應當對現在的圖書編輯策劃形勢保持清醒的認識,做到精準定位市場,廣泛推廣,利用新媒體手段推動傳統圖書的發展。從側面上,提高了對圖書編輯者與策劃者的要求。
例如:楊紅櫻編著的《馬小跳愛科學·讀歷史游天下》,此書把鮮活的歷史事件與事件發生地點的地理知識加以融合,讓少年兒童從“空間+時間”兩個維度來認識世界,了解地理知識,學習歷史知識。此書精選了我國歷史上的著名事件與相關的名勝風景,采用生動寫實的圖畫揭示了歷史事件的精彩瞬間,為孩子們直觀、清晰地展示了我國著名歷史事件的同時,豐富了地理知識,培養了其愛國情懷。以馬小跳這一生動的人物形象將歷史信息加以傳播,內容生動活潑,形式新穎,符合市場需要。另外這本書后面還印上了二維碼,家長可以下載APP,通過手機來登錄微信公眾號,聆聽馬小跳愛科學閱讀音頻。
編者覺得,這類少兒科普叢書,利用獨特的創作形式和新穎的視角,為少年兒童科普了地理知識與歷史知識,并結合現代科技手段,讓少年兒童對科普知識理解更為深刻,不失為創作典范。從圖書策劃編輯上講,這部科學叢書具有厚重的中國特色,將我國歷史發展進程與地理風光以解說的形式呈現在一個個精彩紛呈的故事中,巧妙地展示了地理文化的魅力與歷史文化的趣味。
總而言之,我國少兒科普類圖書在融合發展背景下,正突破自身,結合現代化技術,經過不斷探索與磨合,終將發展出少兒科普圖書發展新模式,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推動我國教育工作的長足進步,共同描繪科普圖書的美好未來。
(作者單位: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